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波束形成原理,声阵列与双目视觉相结合的行驶汽车噪声源识别方法。通过对两台摄像机所拍摄图像的分析,计算出车辆的实时位置;将运动过程划分为若干时段进行声场重建,得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态声场视频。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运动中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且可更加直观地看到汽车噪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汽车噪声识别方法的不足,利用大数据收集所有的抱怨音频,通过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智能识别待分析音频属于哪一类汽车噪声抱怨,同时定量分析待分析音频和这一类汽车噪声抱怨中典型音频的相似度。该方法为汽车噪声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提高了汽车噪声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汽车噪声的日益关注和汽车噪声限制标准的日渐严格,控制汽车噪声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文章基于均匀圆形传声器阵列技术,采用MUSIC空间谱估计算法,对某型轿车定置状态时不同转速下分别进行噪声源识别,找出其主要噪声源和声场分布特性,为进一步控制汽车噪声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传声器阵列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汽车噪声源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声压法识别小型客车主要噪声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控制汽车整车噪声,首先必须找出其主要噪声源。论述了识别汽车主要噪声源的声压法识别技术,并应用声压测量法、声场分析和谱分析技术,对6440型小型客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声压法也能识别出汽车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载货汽车车外加速噪声超过法规限值的情况,运用声强测试和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其主要噪声源。根据噪声源识别结果对其排气系统进行改进,改进后车外噪声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此表明噪声源识别结果正确、改进设计合理,并证明了此种噪声源识别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变换的汽车车型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多品种混流机器人喷漆自动线的汽车车型识别系统的一种识别方法。主要是利用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多尺度特征表达能力,以及能在空域、频域和方向上分别进行分解,而且能够去除冗余信息和噪声等优点对汽车图像进行分解。然后把分解后的图像作为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对自动喷漆线上的汽车车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神经网络汽车车型识别方法,能够识别返修车,提高了车型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使用阵列技术识别高速行驶轿车的辐射声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阵列技术通过传声器获取声场信息,使用波束形成或功率谱估计原理对声场信号进行处理,能对宽带声源进行有效识别。在汽车表面声源分布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平面十字阵列技术对某轿车高速行驶时的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阵列技术可以识别出高速运动轿车表面上的主要声源,从而为轿车的车外噪声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原理上说明行驶中的汽车所发出的噪声中包含有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和汽车速度号。说明在汽车上不装任何传感器的情况下,只要测得驶过汽车的噪声信号,即可分离出噪声频谱以及在此同一时刻的即时发动机转速和即时车速。本文着重叙述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汽车加速工况下的最大加速噪声识别技术,发动机即时转速和即时车速识别技术。给出了两种电子计算机的最大加速噪声频谱分析和发动机转速及汽车即时车速分离计算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程序框图,给出几种特定工况下的计算机处理结果。速度信号的求得简化了汽车噪声源识别试验和处理方法,使CA—151K柴油汽车的降噪试验和计算机分析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9.
车外加速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及声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递特性模型可以确定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振源、声源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齿轮设计方法是按保证标准顶隙的原则进行齿轮的几何计算,这对于汽车变速器高速档变位齿轮,无疑降低了齿顶高度,导致重合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啮合时的运动平衡性,增大了轮齿负载,降低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增大了变速器噪声。本文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标准顶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声全息方法识别汽车噪声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噪声分析研究的声全息技术,利用声全息分析方法对一辆汽车进行 分析,结果显示声全息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源识别手段,在一些方面还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进气系统对整车NVH性能的贡献度,文章通过管道声学理论在内燃机进气系统上的应用研究,实现了进气系统开发及噪声优化设计工作。以某2.4 L自然吸气车型的进气系统开发项目为研究案例,结合四负载法,对进气系统声源特性进行提取;整合整车消声室测试方法,通过加装空气滤清器、赫姆霍兹消声器及1/4波长管等抗性消声元件解决了进气系统噪声问题;通过试验,验证了四负载法结合声阻抗性消声元件设计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用于汽车运动噪声源识别的二维随机阵列三步生成技术,它包括阵元法布局、基线筛选和模拟评价。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随机目标阵列的生成速度,由此得到的随机目标比十字阵列有更好的特性。通过实车试验,更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方法生成的随机目标阵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态声全息方法识别轿车的行驶噪声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声全息方法对运动轿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辐射噪声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试验轿车在不同车速、不同频率下的车外表面声场分布,准确识别出了相应工况下的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噪声的贡献消失,气动噪声成为了最容易引起顾客抱怨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侧窗玻璃表面脉动压力产生的湍流脉动和声场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主要噪声源。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SST- DDES湍流模型,分别对两款不同车型的前后侧窗玻璃24个点的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风洞试验测试相结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捕捉侧窗玻璃的表面脉动压力结果,为后续的车内噪声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也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并降低了后期实车风洞试验的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6.
郭勇  冯屹  王海洋 《天津汽车》2009,(10):35-37
汽车车外噪声是交通噪声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汽车制造鉴定中一个重要指标。文章针对某SUV车采用车外加速噪声分离试验的方法识别主要的噪声源,根据被测试样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及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降噪处理,使被测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79.4dB(A)下降到72.5dB(A),满足了ECE R51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SUV整车振动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自主开发的SUV(多功能运动车)样车和参考样车的振动、噪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了噪声源定位和各主要噪声源对整车噪声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并在SUV样车上实施,使其车内噪声降低了2dB。  相似文献   

18.
《JSAE Review》1994,15(4):323-327
Conventionally, sound insulation materials have been applied to control interior noise above 500 Hz, and damping materials to control interior noise below 500 Hz. In this paper, the acoustical materials for vehicle panels, which consists of damping materials and sound insulation material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two-degrees-of-freedom system.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sound insulation materials can become effective to reducing interior noise below 500 Hz byducin their stiffness. This stiffness depends on not only the spring of the material itself but also on the pneumatic spring which is determined by air-flow resistance.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applications of techniquws to reduce interior noise below 500 Hz by improving sound insulati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