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LPG电控喷射冷起动循环的着火及HC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喷LPG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影响着火及HC排放的主要因素。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喷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LPG发动机冷起动混合气的浓度相当于稳定燃烧混合气浓度的1.5倍左右,比汽油机稀,HC排放也低;随着混合气变稀,首次着火循环逐渐推迟;高起动转速是发动机冷起动可靠的一个主要保障因素;适当提前点火和增大火花塞间隙有利于降低冷起动循环的首次着火循环数;环境温度是影响冷起动过程的一个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辅助燃料对柴油机起动工况着火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向进气道内分别喷射不同浓度的乙醚和C3H8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辅助喷射适当种类的燃料,可实现诱导、促进着火并改善燃烧的目的。辅助燃料除应具备良好的挥发性外,其着火性也是改善起动性能的重要因素。进气道喷射C3H8会抑制起动着火性,随喷射浓度的增加,燃烧恶化,HC排放升高;喷射适量浓度乙醚,可以促进起动过程着火,完全消除起动工况失火和不完全燃烧循环,在降低HC排放的同时,减少PM排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进气道电控喷射点燃式LPG—甲醇发动机,基于循环控制方法研究了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迟后甲醇喷射时刻和环境温度对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可靠性提高;合理控制LPG迟后甲醇的喷射时刻可获得良好的LPG—甲醇发动机起动性能;环境温度降低,需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才可确保LPG—甲醇发动机可靠起动。  相似文献   

4.
胡琳 《汽车技术》1996,(12):24-27
简述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介绍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两种主要控制方式。对冷起动与起动后供油增量特怀,暖车供油增量特性电压修理特性等9种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性 探讨,分析了具体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难于起动或根本无法起动着火,是较常见的故障,而这种故障又多由供油不良引起。下面就怎样简捷地诊断油路部分的故障,作较详尽的介绍。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油压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等组成。它是燃油喷射发动机最容易产生故障的系统。特别是电动燃油泵和喷油器,常因燃油中所含杂质和水分的影响而损坏,导致不供油或油压过低,喷油器堵塞等故障,经常需要检修。  相似文献   

6.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车用催化器起燃特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国外在冷起动催化器起燃特性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冷起动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参照15工况测试时的排气温度变化,提出了冷起动催化器起燃时间特性评价的实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3个催化器的起燃特性进行了评价,与起燃温度特性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催化器的起燃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柴油机冷起动控制参数和可控变量,并建立了共轨系统冷起动优化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格栅预热时间、喷射时刻等相关参数,改善并优化冷起动燃烧过程,采用试验标定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参数优化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保证柴油机快速起动,满足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为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标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进口的丰田汽车,基本上采用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冷起动喷油装置主要有两种,即带有冷起动喷油器的装置和不带有冷起动喷油器的装置。前者与发动机ECU无关,他是靠冷起动温度时间开关控制冷起动时的喷油量;  相似文献   

10.
一辆桑塔纳2000乘用车(采用AJR四缸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累计行程1.5万km。其发动机在熄火几小时后难以起动,早晨冷机时起动尤其困难,而且在着火后抖动严重。该乘用车已经过几家维修站检修,仍未能排除。  相似文献   

11.
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冷起动过程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取中国和日本的4种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的汽油机轿车进行了冷起动过程HC和CO排放参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空燃比的有效控制仍是优化冷起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控制冷起动过程排放的关键时段在起动后的30s,在此期间应设法对空燃比实施有效控制以及优化冷起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The first firing cycle is very important during cold-start for all types of spark ignition engines. In additi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firing cycle affect combustion and emissions in the following cycles. However, the first-cycle fuel-air mixing, combustion and emissions generation within the cylinder of a two-stage direct-injection (TSDI) engine during cold start 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Based on the total stoichiometric air-fuel ratio and local richer mixture startup strategy, the first-cycle firing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 at cold start were investigated in a two-stage direct injection (TSDI) gasoline engine.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first injection timing, second injection timing, 1st and 2nd fuel injection proportion and total excess air ratio on the in-cylinder pressure, heat release rate and accumulated heat release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a cycle-by-cycle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a larger 2nd fuel injection amount and later 2nd injection timing ar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firing of the first cycle in the case of a total excess air ratio of 1.0. The optimum 1st and 2nd injection timing fuel injection proportions are 120°CA ATDC during the intake stroke, 60°CA BTDC during the compression stroke and 1:1. In addition, the firing boundary is a 2nd injection timing later than 90°CA BTDC during the compression stroke in the case of the 1st injection timing from 60°CA to 180°CA ATDC during an intake stroke and involves a 1st and 2nd fuel injection proportion of 1:1 and an excess air ratio of 1.0. The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ld-start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 guide for optimizing the reliable first-cycle firing at cold start.  相似文献   

13.
针对M 100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起动困难的问题,在M 100甲醇中添加烃类添加剂,改善甲醇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按体积比在M 100甲醇中分别添加15%汽油、8.5%异戊烷、10%石油醚作为添加剂,采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20℃,-10℃,0℃三种环境温度下,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性能.结果表明:甲醇中添加15%的汽油、8.5%的异戊烷、10%的石油醚,-20℃时M 100甲醇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起动时间小于3.5 s,在-10℃时起动时间小于2.5s,在0℃时起动时间小于1.5s;环境温度为-10℃时,增大首循环喷射脉宽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首循环喷射脉宽从110 m s增大到130 m s,添加上述比例添加剂后,M 100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时间分别缩短0.2s,0.2s,0.05s.  相似文献   

14.
在底盘测功机上,采用NEDC循环,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分别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下冷启动排放进行试验,研究车辆冷启动的排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冷启动状态下,催化器激活之前的排放在整个排放测试循环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中汽油车的冷启动排放占到整个循环排放量的50%以上,柴油车也达到了20%以上。汽油车低温冷启动下,催化器激活之前排放所占比重超过90%。  相似文献   

15.
车用加热器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体燃油加热器对车用电喷汽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预热,进行了机动车低温冷起动过程的排放试验研究。台架试验证明:加热器可大幅度降低发动机低温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经燃油加热器预热后,按欧Ⅲ标准,前两个15工况循环下的累积排放量在不经催化转化器时,HC降低了31.4%,CO下降2.8%,NOx下降59.5%。燃油加热器自身的累积排放量HC为原机的3.1%,CO为4.6%,而NOx仅为原机的1.8%。试验中还对同时利用燃油加热器排温预热起燃催化转化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范刚  朱云江 《汽车电器》2010,(12):1-3,9
在对汽车冷起动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条件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放电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汽车冷起动辅助电源系统。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系统的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研究超级电容释放能量的控制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和分析。试验证明该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冷起动性能,缩短了起动时间,并且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7.
冷启动修正系数对循环油耗的仿真结果影响很大,本文采用怠速工况下油耗消耗量变化等效计算出循环工况的冷启动修正系数,并采用实车进行试验对比,利用仿真进行差异性分析。为后续在项目初期采用成本低试验方法简单的冷启动修正系数的测量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