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船舶》2015,(5):25-27
介绍了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分析了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计算,得出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证明了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能达到余热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船舶余热利用必要性,并通过介绍船舶主机余热回收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结合MAN公司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加装余热利用装置的经济性分析,探究我国船舶主机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海油FPSO余热回收利用改造经验,介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特点,分析中海油FPSO上能源消耗情况,以及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在FPSO上实施的可行性,认为FPSO发电机组余热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在以柴油机作为主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中,柴油机余热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能量,合理且充分利用余热是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能源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回收利用柴油机余热成为船舶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中余热利用系统的组成部件进行特性分析,并利用分析法对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渔船燃油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方案,根据能量品位高低对渔船余热资源进行分级利用,高品位余热优先温差发电,低品位余热用于供暖和制冷.系统引入中小型澳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平板式温差发电装置和太阳能集热器,集成到渔船船载空间,并提出不同季节的系统协同运行方案,实现冬季余热供暖为主、夏季余热供冷为主、春...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船》2019,(3):15-20
为了解决船舶余热发电引起的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文章基于余热驱动的船用吸附制冷-载冷系统的设计,研发了利用余热驱动的船上冷冻冷藏和海水淡化组合工作系统。冷冻冷藏采用NH_3-CO_2载冷剂系统来实现,余热的梯级回收与套缸冷却水的再利用结合真空闪蒸实现海水淡化。本设计的主要创新表现在:既有效利用氨的热力性质又避免了氨在船上分散空间使用的危险性;余热梯级利用有效解决了冷冻冷藏不同温区及海水淡化的需要和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高效吸附床的设计对吸附制冷效率的提高较好地完善了CaCl_2-NH_3吸附式制冷-CO_2载冷剂系统,为新型余热回收船舶辅助系统设计提供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陈秋成 《中国水运》2010,(7):112-113
文中阐述了船舶节能必要性,并通过分析船舶动力装置余热的构成,根据余热的性质提出了合理利用余热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余热利用装置的效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主机试验数据和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主机工况和给水预热至不同温度时,余热利用系统性能参数随主机负荷的变化曲线,并采用火用分析法对双压余热利用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柴油机双压余热利用系统每年可节省燃油7. 637×106t,减少CO2排放5 242. 02 t,其中汽轮机、高压蒸发器和低压蒸发器仍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可利用该设备进一步优化柴油机双压余热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种余热的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多种形式的低品位余热,而这些余热恰好适合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驱动热源,并利用动力系统余热实现船舶的空气调节.介绍了船舶柴油机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几种余热形式,以及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性能、制冷循环效率和回收这些余热的可行性方案.并与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在经济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论述了船舶节能和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船舶柴油机超低温排烟余热锅炉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热锅炉是船舶主机余热利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为了综合利用船舶主机余热,文章结合船舶主机的特点以及传统余热锅炉的设计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中应用的三压式超低温排烟余热锅炉为例,给出一种新型船舶柴油机超低温排烟余热锅炉的设计方法和特点。定量分析比较了采用大小管径对锅炉整体质量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小管径在质量、尺寸上表现优越,适合在船舶动力系统中使用。此外,还推导出余热锅炉受热面采用螺旋翅片管时换热面积及烟道流通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提出受热面管束6种错列布置方式,可供相关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利用其进行发电既清洁环保,又节能经济。余热发电并网技术关系到企业的系统运作和企业成本及管理,更关系到并网区域大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船舶行业中利用余热发电逐渐得到认可,机组的并网运行策略不断投入使用。文章从余热发电并列条件、容量分配、接入系统选择保护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对余热发电并网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船舶耗油量巨大且会产生大量余热和氮硫化物,为实现船舶节能减排,本文考虑使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利用船舶余热。但船舶余热形式复杂且温度不同,为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本文选取7种工质,并以MAN S35MC船舶柴油机为例,通过性能对比分析得出:相比其他工质,R601最适宜船舶余热的回收利用。在最佳工况条件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利用船舶余热的总热效率能达到12.35%,总输出功率266.24kW,总■损率309.02kW,可使船舶柴油机的有效功率提高6.32%,这对实现船舶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船舶行业余热资源的回收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首先简要分析介绍了船舶主机余热回收技术,其次对船舶制造企业余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船厂空压站为例,提出一套空压机余热综合利用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船舶企业空压站具有较大的余热回收潜力,这部分余热如能得到充分利用,将会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吕国录  张军  刘志萌 《船舶工程》2017,39(S1):270-274
本文对船舶行业余热资源的回收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首先简要分析介绍了船舶主机余热回收技术,其次对船舶制造企业余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船厂空压站为例,提出一套空压机余热综合利用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船舶企业空压站具有较大的余热回收潜力,这部分余热如能得到充分利用,将会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利用船舶主机余热的沥青船液货梯级加热系统,包括四个加热回路,即缸套冷却水余热提取环路、废气热油锅炉环路、燃油热油锅炉环路、沥青加热环路和相应的控制装置。该加热系统可以实现船舶主机缸套冷却水余热、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经过经济性计算,该系统可节省燃料60%以上,十二个航程便可收回增加的设备投资,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船舶柴油机余热的形成及组分,并就无动力多功能工程支持船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钱蕴娟 《船舶工程》2019,41(5):91-9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于船舶余热利用系统。动力涡轮是余热利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效果直接影响余热利用系统的转换效率,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叶顶间隙对动力涡轮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增加会导致径流式涡轮二次流动损失的增加,进而导致涡轮等熵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煤在燃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同时通过排放烟气释放出大量的余热。为了有效的利用这部分能量进行发电,本文根据煤生成烟气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实际烟气组分,并计算出了烟气可利用余热,并科学合理地选取发电效率,计算出了煤燃烧烟气余热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19.
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的淡水-空调复合供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石  杨征  安卫超 《船舶工程》2017,39(5):76-80
探讨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的发展潜力和当前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能量梯级回收利用原则,设计一种以水/水蒸汽为单一热媒的新型淡水-空调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却水余热回收和废气余热回收2个模块,兼具供热/制冷、制取淡水、生活用水等诸多作用。最后,对该系统进行热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68.4%的余热回收量,低碳环保,节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船舶燃油成本不断上升,从经济角度来说,船舶节能至关重要,如何高效率的利用能源已成为人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渔船柴油机动力系统产生余热的利用途径.通过余热制冷、制淡和余热发电等方式,充分利用了柴油机的热损失,提高了船舶经济性,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