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是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求。本文在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份2015—2019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各区域间差异明显且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物流产业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投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物流产业集聚对本省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的直接推动作用,也可以提高相邻省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徐萍 《综合运输》2010,(11):18-21
本文在分析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业促进物流发展的根本性任务,并从交通运输业生产力要素的角度,提出了交通运输业促进物流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的综合效率,本文选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规模和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作为投入指标,交通运输行业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综合运输效率做出测算,进而得到各投入要素相比于最佳投入的冗余量。接着通过分析综合运输系统规模和能源投入冗余量对各省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有关运输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交通运输业是重要的第三产业,属于战略性基础产业,具有准公共属性,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性作用。交通运输的发展集速度、效率、平等和环境目标为一体,是一个多目标集合,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与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不同,中国交通发展战略选择要充分体现平等与效率的原则,而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则主要讨论提高效率问题,体现平等是政府在发展战略中所要重视的。经典经济学指出经济增长具有三要素:即资本、土地和劳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经济学家又把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增加了一个:技术。不管是三要素还是四要素,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增长要素的不同组合,即各要素的投入多少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多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辩证地认识供给与需求的本质,遵循交通运输业发展客观规律,分析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认为供给和需求两侧是互为条件、相互转化、阶段主次分明、辩证统一的,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提高交通全要素生产率为手段,以有效供给匹配有效需求,从低水平的交通供需平衡过渡到更高水平的交通供需平衡。交通运输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要系统认识交通运输需求侧管理的丰富内涵,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促进了沿线省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软件对沿线18省市的交通运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部分省份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的问题。交通运输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产出水平的提高,而非投入和承载力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目前面临着一个由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从量的增长向质的突破的行业发展转变过程。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交通运输市场的建设、管理,要求一个建立在运输市场的整体性、系统性、统一性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在这里,以运输经济内在的技术经济特征出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竞争、有序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是关键。因而,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是一个前提,本文就划分我国运输经济区域的设想进行相关的阐述。1 运输经济区域1.1 定义运输经济区域属于专项经济区域,其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资源稀缺是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交通运输活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和催化作用。在资源稀缺的基本前提下,交通运输的投资意味着需要占用其他产业发展的资源,从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率。通过本文研究,笔者从经济效率视角建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为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建立了分析框架。首先,以供给与需求模型定义交通运输系统,并分析运输产品的微观经济属性;其次,分析经济的运输依存性和经济发展的运输权衡问题;第三,界定运输发展效率;最后,分析交通运输发展效率的微观结构。本文提出的理论,对于我国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思考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或相关政策等决策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强盛的基础产业 发达国家经济起飞并持续发展的秘诀在于其经济建设过程中注意大力发展并建立良好的物流系统,西方不少国家交通运输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当高。如荷兰仅鹿特丹一个港口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就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我国的制造业许多尚处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状况,大宗物资贸易不少还是限于初级产品,数量巨大的物流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并分配着国家的物资和资源。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  相似文献   

10.
传统交通运输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交通运输生态,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促使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也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策略,探索与制定适应时代潮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到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30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和大框架下,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管理职能不断转变,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实践证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乐 《综合运输》2003,(7):9-14
一、 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概念,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共同发展的时代,因此,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就是用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和新型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使其能够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各种需求。我国的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目前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广泛存在着设施技术等级低下、网络分布不合理、运输装备落后、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距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交通运输要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要重点提高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装…  相似文献   

13.
尹震 《综合运输》2009,(3):35-39
<正>一、交通运输服务的基本内涵和分类交通运输业按照产业划分,作为流通部门划入第三产业,位移服务就是交通运输的产品。交通运输是通过提供位移服务直接去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对交通运输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引致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服务的目标是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3年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物流业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变动则是制约我国物流业效率提升的瓶颈。并用DEA方法对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其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比较明显,其中从业人员数投入冗余和货运量产出不足现象最为严重。为了提高资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提高物流业效率,本文从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纯技术效率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业、工业、服务业在产业形态、选址布局、组织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也对交通运输方式、运输能力、运输效率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城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有必要配合交通规划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设施和服务。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例,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战略设想,针对不同战略选择下城市主导产业的差异性,结合主导产业的生产特征和布局特点,提出差异性的交通规划和建设思路。只有当交通系统的供给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谢雨蓉 《综合运输》2010,(10):23-26
本文总结了以往我国因进出口、投资快速增长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动中,交通运输业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借鉴,结合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特征,提出了在扩大消费内需过程中,交通运输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变新时代,交通运输在新时代创新与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首先分析美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从产业链和最终需求的角度,按照"衣食"、"居住"、"旅行"、"学识"四类主要需求将所有产业合并,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交通运输业在1947—1971年的影响力,并建立模型,论证了交通运输是城市化率提高的必要拉动因素,也是近200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同时,分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通用技术迅速兴起对经济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成为继房地产业之后、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的重大的产业红利。  相似文献   

18.
<正>交通运输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性、先导性、准公共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社会公益性等属性特征,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纵观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经验,作为政府引导、规制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政策对于交通运输有序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未来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也将更多地依赖于交通政策的手段来调节引导,因此,从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角度出发,进行交通运输政策的总体架构设计,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交通运输政策,来指导我国整个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不仅十分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各种主要运输方式已经初步具备了融合发展的机制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但是,仍存在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统筹不够、结构不合理、衔接不畅,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继续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机制、加快各种运输方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快完善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国家和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