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中欧班列运行特征变化情况,分析未来中欧班列运输中需要提升的方向,本文通过整理2011年—2020年中欧班列运行情况的官方媒体发布数据,从国内外联通城市、班列往返开行数量、货品种类、口岸发展等不同角度综合回顾了中欧班列发展情况,分析了中欧班列对于中西部城市加快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并从优化通道资源配置和货源腹地两个方面对未来中欧班列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江苏省中欧班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江苏省中欧班列特色线路、运行情况、经营模式等,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形势,从强化江苏省中欧班列统筹建设、推动集约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月13日12时58分,一列满载餐椅、毛巾、阀门和便携式空调等10余种货品共计61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口岸出发,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1万列.当前,中欧班列开行需求旺盛.一季度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班列达951列,同比增加60.4%. 截至目前,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52条,已通达欧洲13个国家,28个城市,主要集货地包括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覆盖天津、长沙、广州、苏州等60个城市,运输货物品类也日益丰富.出口货物已拓展至日用百货、电器产品、工业机械、金属、农副产品等品类,运输附加值明显增加.进口货物包含汽车配件、板材和食品等,返程班列重箱率达到100%,中欧班列国际贸易通道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深化中俄贸易合作,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其在市场需求、运输组织、运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发展建议。本文认为,为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其市场及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行业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淡出地方政府补贴政策,适时稳步推动中欧班列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作为国内开行的众多直达欧洲集装箱货运铁路班列之一,"汉新欧"应抢抓国家整合中欧班列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市场,加强对外合作,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市场化和去补贴化进程,力争发展成为辐射华中地区的唯一中欧国际铁路班列。  相似文献   

6.
中欧陆海快线是作为中欧贸易运输的大通道,逐渐成为我国与欧洲间重要的连接纽带。本文针对Z公司为客户提供最佳联运服务方案的需求,将海铁联运运输情况分为国内运输段、海上运输段和欧洲运输段,考虑运输成本、中转操作成本、随机运输时间、随机中转时间等,建立了时间-成本双目标的中欧陆海快线海铁联运路线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根据现有的海运航线时刻表、欧洲班列时刻表等进行实例验证,对不同时间成本比例情况下所得到的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优质海铁联运运输方案,提高中欧陆海快线海铁联运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24日,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缓缓驶出,目的地是德国汉堡,而这也是今年最后一趟中欧班列。今年1月至10月,通过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运输的货物价值达21.6亿元,同比增加1倍。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在今年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方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  相似文献   

8.
“渝新欧”是重庆市打造中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最重要战略之一,其战略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欧班列市场竞争的加剧及城市自身谋求产业发展的双重驱动。“亚新欧”在由“向西”竞争转为“向东”突破的同时,以“互联互通”建设为内核,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与辐射力,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应以发展的视角分析“渝新欧”的战略转型,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长远目标考察中欧班列的开行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从中国出发过境哈萨克斯坦开往欧洲的列车,2013年只有77列;如今,哈萨克斯坦是中欧班列过境运输的境外首站,过境哈方的中欧货运班列已超过1200列。昔日绵延的驼队变成了一列列呼啸而过的货运列车,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运输潜力得以释放。"哈萨克斯坦不仅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也是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更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延伸的第一站。随着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  相似文献   

10.
11月2日19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通信设备、电子配件、衣帽服饰、玩具等珠三角地区优质轻工产品的X8426次中欧班列徐徐驶离广州大朗站,将于16天后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这是全球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开出的第300趟中欧班列.今年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已累计发送15051车,运送防疫、生产和生活物资15.69万吨,同比增长40.3%.开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总数,预计今年全年开行数量将超过350列,并有望创造全年每日开行一列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近年来,班列开行班次、货运量增长较快,特别是2020年班列增长态势更为强劲.但立足当前和长远,班列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痛点与堵点,需统筹谋划、针对性解决. 中欧班列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一是补贴完全退坡后恐面临剧烈市场调整.当前班列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各地普遍对班列实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调查了铁路货运市场和高速公路货运市场发展现状,深入地分析了铁路货运改革的举措及阶段性成效,研究了铁路货运市场优势的发展与定位的变化,提出了铁路"白货"运输量单列统计、省域铁路交通物流业协调机制、细化集装箱运输的货类统计、强化中欧和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行、特需货物列车的推广等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蒙俄交通走廊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大通道,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中蒙俄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合作机制、地缘优势以及涉及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其次阐述了国内地区在中蒙俄交通走廊上的跨境合作情况,最后分析了中蒙俄交通走廊的建设,围绕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西通道、中通道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宜万铁路堡镇隧道施工有轨运输工序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机制,找出了制约长大隧道轨道运输设备出碴、运料功效及影响隧道开挖的原因,提供了工序创新、技术方案、措施和途径。堡镇隧道双线四轨铺设的探索实践,解决了隧道长距离独头掘进无法双线运输的困难,减少了洞内职业健康危害,缩短了循环作业时间,提高了掘进速度和交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付有祥 《人民交通》2021,(18):14-27
落花时节诵华章,无限风光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其以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的西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的中部通道和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的东部通道三条运行线.  相似文献   

16.
中欧班列开行为中国内陆城市带来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铁路物流线路,为探究中欧班列开行对中国内陆城市国际物流线路的影响,以中国15个稳定开行中欧班列的内陆城市为对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纵横对比识别这些城市2011-2020年的国际物流线路时空演化趋势,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挖掘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这些城市国际铁路和航空物流线路发展水平均逐渐发展成三级阶梯分布,国际铁路物流线路发展水平位于第一阶梯的城市有:重庆、成都、西安和乌鲁木齐;国际航空物流线路发展水平位于第一阶梯的城市有:重庆和郑州。并通过因素分析知铁路国际货运能力、航空国际货运能力和外贸水平是造成内陆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时空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吴华稳 《综合运输》2024,(4):163-166
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的“飞地”,是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加里宁格勒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地理、人文、经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接着论述了加里宁格勒铁路线路情况,分析了加里宁格勒在“一带一路”中有效的替代了波兰马拉舍维奇场站情况,然后阐述了加里宁格勒在“一带一路”中多式联运线路,并结合中欧班列实际开行情况,介绍了现已开通运行的几条典型线路;最后描述了加里宁格勒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欧“第四物流通道”发展迅速,对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欧“第四物流通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通道规划设想,并从基础设施、组织模式、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推动“第四物流通道”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斌 《综合运输》2018,(12):57-59
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致力于建设中欧交通通道实现中欧间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最近欧盟提出了《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提出将创建立体交通通道联接欧亚。本文基于上述背景提出,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中欧双方基于相同建设目标构建洲际通道,通过统一协商规划、相向建设,尽快实现欧亚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便利化。  相似文献   

20.
陈晔 《综合运输》2024,(2):132-138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高产业及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已成为推动形成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华被确定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依托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将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致力于打造金华国际陆港、国际国内双循环示范经济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积极推动通道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对金华市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以金华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研究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