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曾伟  唐德清  谷莉 《中南公路工程》2011,(6):141-143,148
为了探讨SEAM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室比较了AC—20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EAM温拌沥青混合料三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等重要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EAM WMA高温稳定性提高显著,其它性能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接近,总体上SEAM WMA使用性能基本介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之间。SEAM WMA适宜在沥青路面中、下面层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是指相对于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通过不同技术手段,拌和温度降低30℃以上,且路用性能不降低的沥青混合料。该文汇总比较了不同机构的研究成果,各种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各有优缺点,因此对于温拌沥青混合料选择,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设备、环境等因素,采用当地使用的材料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选择合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3.
温拌技术通过向沥青混合料中添加降低沥青粘度的外加剂从而实现了沥青路面的低温施工。温拌沥青混合料(WMA)的路用性能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相同,但拌和及施工温度却可以降低30℃左右,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等环保效益。超薄面层散热快,对碾压工艺要求严格,采用WMA可降低碾压难度,实现低温施工。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不同WMA与HMA的路用性能,研究了主要控制指标;通过铺筑试验路和路面性能检测,提出了WMA超薄面层的施工工艺和控制原则;最后分析了WMA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3种添加剂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C-20 HMA热拌沥青混合料为参照,通过实验室试验,比较了Sasobit WMA、Aspha-min WMA与SEAM WMA等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等重要使用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显示,相对HMA,Sasobit WMA、Aspha-min WMA与SEAM WMA的高温稳定性均显著...  相似文献   

5.
白映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51-154,M0017,M0018
为了研究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和疲劳特性的影响,采用SGC击实仪成型试件,测试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劈裂强度,确定拌和与击实温度,并利用低温小梁实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温拌剂掺入,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温拌剂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使沥青混合料的柔性增加;养生可以提高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温拌沥青混合料(WMA)的疲劳寿命大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并且WMA的疲劳寿命对温度和应变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泡沫沥青温拌技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沥青路面设计厚度的影响,通过力学-经验路面设计指南(MEPDG)软件对温拌发泡沥青混合料(WMA Foam)路面和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路面在相同设计条件下的车辙、疲劳开裂以及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等进行预测比较,并根据MEPDG路面设计方法分别得出了温拌发泡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相同情况下的路面设计厚度。结果表明:采用石灰岩碎石作集料时,WMA Foam与HMA表现出相近的性能。而对以天然砾石为集料的PG 64-22原样沥青混合料,发泡沥青温拌技术的采用使得混合料的车辙深度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相比HMA混合料有显著增加。此外,采用天然砾石和PG 64-22原样沥青的温拌发泡沥青路面设计厚度远大于对应热拌沥青路面的设计厚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Warm Mix Asphalt)是一种新型、环保路面铺筑材料,它使用一种具有合适粘度的调和沥青,即由两种不同针入度的沥青(软沥青和硬沥青)混合而成,从而可以使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拌和、压实与施工,但仍具有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相同的路用性能。该文主要介绍Aspha-Min,Sasobit和Evotherm 3种不同添加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徐世法  颜彬  季节  高原 《公路》2005,(7):195-198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是一种环保型材料,它使用的是一种调和沥青,这种沥青具有合适的粘度,从而能保证沥青混合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并且具有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路用性能。本文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分析了其配制原理,对比了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环保效果,指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两条(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试验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与总结,以确定不掺加纤维是否会对OGFC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其中一条试验路包含3种OGFC混合料:掺加木质素纤维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未掺纤维而采用废轮胎橡胶粉改性的沥青混合料(GTR),未掺纤维的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另一条试验路包含两种:HMA、WMA。试验结果表明:(1)不掺加纤维对混合料的析漏损失、渗水率、抗磨耗性、间接拉伸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并未产生不利影响;(2)虽然没有掺加木质素纤维,采用温拌技术生产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仍然高于HMA混合料;(3)温拌沥青混合料可能会减少摊铺初始阶段(可流动的沥青混合料首先通过冷的材料传送装置,然后到达冷的摊铺装置)的热量损失,而较低的热量损失能够改善摊铺初始位置横向冷接缝附近OGFC面层的密度稳定性,从而可能改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马歇尔击实法和旋转压实法(SGC)温拌沥青混合料(WMA)试件,分析在不同温度下成型的WMA试件的压实特性及试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室内成型WMA试件宜采用SGC法;通过测试不同存储时间时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提出WMA室内性能测试宜采取成型后常温静置2d的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等技术指标的分析确定施工温度,结果显示SGC法的计算降温幅度更明显,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施工温度与生产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目前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业务相结合,开发集数据处理、资料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辅助公路工程质检业务;采用Office二次开发、组件等开发技术,合理地规划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充分考虑了其在公路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架构与地位.研究与开发的系统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存在弊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目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增加教书育人效果.《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挖掘本门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中型客车行业呈现出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显著特点,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客车业第1阵营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成为拉动中国客车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位居第2阵营的黄海、安凯、少林和中通客车的销量或销售额提升也较快,成为国内客车业活跃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却  相似文献   

16.
在华东地区客车市场中,属山东省最为典型.2009年1-5月客车销量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市场,是华东区域的第一大商用车车市场;但是,购车档次可能比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区域都要低,环保要求也不高.该地区2009年销量同比减少28.87%.  相似文献   

17.
国内客车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客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国家重点改造,通过引进技术、中外合资,现已有了一个客观的技术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客车市场大规模发展起来,现在生产的大中型客车,已形成了高、中、低档兼备的产品格局.近10年来,我国许多客车厂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技术,且随着国外生产大中型客车的著名厂家的陆续进入,我国已具备了先进的客车车身和底盘制造技术;但中档和高档大中型客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首次故障里程、平均故障里程、使用寿命等指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另外,缺少适合高速公路使用的客车发动机,特别是缺少适合高速公路的高档客车底盘,因此,底盘的品种少和质量低,制约了客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轻型车排放和油耗认证循环工况正处于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循环)和WLTC(Worldwide Light-duty Test Cycle,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并行、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逐步导入的特殊时期。对WLTC和CLTC-P(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Passenger,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种不同驾驶工况的特点,并选取同一辆车进行WLTC和CLTC-P排放污染物和油耗测试,对两种循环下排放和油耗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整车排放和油耗特性,为后续整车开发和标定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1日本过去的20年,日本马路上汽车的数量几乎增加了3倍,但与交通事故相关的死亡却减少了近1%。这些成效的获得,一方面和ITS智能运输系统的实施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现代化的仪表和安全技术的进步。日本的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重型载货车的安全技术。早在1992年5月,日本交通署委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使用过程中皮带异常磨损的现象,分别对皮带传动工作中的受力情况、传递功率、皮带与皮带轮匹配等,找到异常磨损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