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长征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20):237-238
沥青混合料路面在长期服役运行过程中,因受(氧化、水、紫外线及行车磨损)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合料中的沥青粘附性和塑性下降: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强度、孔隙率、流值等一系列物理指标明显下降,沥青混合料的形变能力降低.在低温条件下发生脆裂破坏,最终出现路面开裂及平整度下降丧失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地热再生的沥青路面维护方法与传统养护相比,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依托工程实例,对室内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以室内大量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新旧混合料和再生剂的掺配比例,最后对新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设计及验证.得出结论热再生从技术上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一门公路维修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云南省曲靖公路管理总段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大修采用旧沥青路面材料厂拌热再生技术施工,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热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特点、适用条件、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LSPM有良好的透水性,可抵抗较大的塑性和剪切变形的能力,若配合横向排水管和下封层使用,能很好地阻止路基裂缝的反射,减少路面层间水破坏,是一种适应于基层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9.
依托贵州省道S305线大中修改造工程,对废旧轮胎橡胶沥青再生旧沥青路面技术进行应用研究,给出了确定"橡胶沥青+再生沥青"混溶比例的方法,验证橡胶沥青再生胶结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内掺比例不低于70%时,再生胶结料各项指标均满足橡胶沥青技术标准;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AC13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热再生养护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公路养护需要的新技术,能快速修补沥青路面病害,并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张宝顺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15):64-65
随着九十年代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早期建设的一部分公路已老化破损,公路建设的重点正由新建向改造和大修过渡。在旧路改造过程中.对旧路面的处理是公路建设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传统的将旧路面材料废弃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其可利用的价值.而且废料堆放占用耕地和空间.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在对农村公路何茨线改造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冷再生技术,冷再生就是将旧沥青路面材料.包括面层和部分基层材料.用大功率路面铣刨拌和机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沥青、水泥)、水和新的石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就地拌和. 相似文献
12.
13.
14.
沥青路面热修补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在养护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沥青路面现场热修补技术,首先分析了路面现场热修补技术的优势,进而分别在小面积的坑槽修补以及大面积的功能型路表病害处理两方面,介绍了路面热修补应用技术,可以为相关养护工程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同时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因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张通贤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13):83-8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技术进行公路建设.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然进入了大中修期。在这个阶段,大量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从而对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实施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一方面能够降低沥青混合料对环境的影响.二来还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其中,热再生技术属于时下流行的一种热门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作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不论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去看.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场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对当前道路实施改造,通过利用当前道路材料改造后提高整体路面的功能。文章结合实际,详细的阐述了现场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流程,在对比新加矿料加热温度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料拌制、运输、摊铺等环节进行讨论,最后给出施工时需要控制的一些问题,希望分析后能够提高现场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在我国应用较晚,且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在以前多项工程的应用中并不成功,且利用率较低。结合就地热再生技术现场的成功应用进行了阐述,对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