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某小型发动机剩余寿命问题,提出动态灰色剩余寿命预测理论,建立灰色理论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案例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预测其剩余寿命,并随着状态信息的不断累积,其预测的平均剩余寿命也越趋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准确地确定舰船装备全寿命费用,提高装备经费的使用效益,针对我国舰船装备修理价格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提出采用组合预测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建模;针对基于欧氏距离的组合预测方法不能处理用于组合的单项预测模型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提出采用马氏距离作为建模基础,建立基于马氏距离的舰船装备修理价格组合预测模型。应用结果显示,基于马氏距离的组合预测要比基于欧氏距离的组合预测以及各单项预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预测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3.
单一模型难以准确对舰船装备维修费用进行建模与预测,为了提高舰船装备维修费的预测精度,设计了一种组合优化理论的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模型。首先分别采用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对舰船装备维修费进行预测,然后确定2种模型的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权值,加权得到最终的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结果,最后采用VC++6.0实现了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获得了较高的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精度,相对于单一模型,本文模型的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结果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灰色理论对舰船装备使用维修费用的分析与估算有其特定优势,依据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灰色理论模型,分析和估算舰船装备使用维修费用,弄清舰船装备使用保障阶段费用发生规律,从而使装备全寿命费用的估算更加真实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论文针对我国舰船新装备多、影响因素不明确且数据不足的问题,建立费用分解结构模式(CBS),分析各费用单元.通过对比神经网络法、灰色预测法、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对舰船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有效性,并论述了类比法、工程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如何在估算过程中配合使用,列出了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估算关系式,得到了对舰船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对舰船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伟  赵利平 《水道港口》2008,29(2):136-139
对在役钢筋混凝土高桩码头的健康状况和继续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是码头设施科学维护管理和安全使用的迫切要求。科学预测其剩余寿命,是采取有效的加固升级改造措施和再投资的需要。文中以灰色理论的基本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的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并结合某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系数进行寿命预测,通过与实例进行比较,证明该预测模型得到的数据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对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建模难以实施的情况,以准确预测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装备管理费用为出发点,依据装备管理费用的特点建立了装备管理费用的广义GM(1,1)预测模型,通过对某舰船系统装备管理费用的实例应用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舰船装备维修费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回归的组合预测模型,由于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时可利用的样本小、可用的单项预测方法多,容易导致预测模型的数量比用于组合预测的样本数量多,出现回归系数无法估计的问题。在建立基于回归的舰船装备维修费组合预测模型前,首先对各单项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舰船装备维修费实际值在选取主成分上的回归模型,给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组合预测模型;然后针对主成分分析中根据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数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建议采用AIC确定主成分的数量;最后,采用实例对给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舰船装备维修费组合预测中,该方法不仅解决了预测模型多于用来组合预测的样本数量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单项预测方法之间的共线性问题,且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常用的组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方法评价准则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效果评价仅采用单一的精度准则可能导致较大预测风险的缺陷,在分析现有预测评价准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的预测方法评价准则,并通过进一步结合对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特点的分析,建立了适合于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方法评价的准则体系。建立的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的可靠性,降低预测风险,为舰船装备全寿命费用预测和舰船装备维修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加速试验的方法,研究酸性腐蚀条件下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旨在建立一个合理的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预测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主要通过3种方式:1)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GM(1,1)模型预测其强度变化规律;2)根据Arrhenius定理构建预测模型,利用试验强度变化数据预测混凝土寿命;3)通过研究酸性环境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变化规律来达到辅助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或Arrhenius定理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酸性环境下混凝土进行寿命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同时提出了结合中性化深度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舰船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荣  钱军 《船舶工程》2003,25(2):60-63
从舰船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与管理入手,分析了外军在舰船装备研制过程中对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同时结合我国舰船装备研制过程中寿命周期费用控制和管理的情况,阐述了我国在舰船研制过程中进行寿命周期费用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的产品测试性建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产品基于任务的信息流图示模型,利用直接分析法或一阶相关性列矢量法求解产品故障的 D 矩阵模型,进而建立产品诊断树和进行测试性预计,并为确定诊断策略提供依据。同时,本文根据某水面舰船电力系统组成和任务特征,建立其典型任务模型并进行精简和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任务的测试性建模、诊断树建立及测试性预计举例研究,为舰船装备的测试性建模、分析和诊断策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DR算法的舰船航迹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算定位技术是大型分布式实时视景仿真系统中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的关键技术。在战术推演过程中,为了在减少数据交互的同时使舰船造型的运动变得连续、平滑,针对舰船运动状态变化缓慢的特点,分析了舰船的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式,提出了基于运动模式的DR算法。在三维可视化端进行了实体运动状态的细化,并采取延时差异补偿方法保证了三维显示的平稳性和逻辑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海战中影响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的因素不断增多,作战环境更加复杂,单一指标已不能满足抢修决策的需求,为了提高舰艇指挥员战时抢修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舰艇战损装备抢修排序进行决策,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进行网络训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舰船采用模块化技术的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起舰船采用模块化技术的全寿命效费分析基本模型 ,进行了武器、电子、桅杆、通风、空调、底盘等不同模块应用的效费分析以及舰船模块化程度不同的效费分析。通过分析计算 ,得出了相关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舰船装备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分解结构和舰船装备系统效能评估的ADC模型为基础,对舰船装备维修费用与系统效能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舰船装备总体系统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维修费用优化模型。通过舰船反舰作战能力属性的维修费用与系统效能间的函数关系的确立及维修费用优化模型的计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顶层设计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现代舰船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但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也带来保障性问题,制约了作战效能发挥和装备发展。本文根据我国舰船装备全寿期研制的特点,结合装备保障性发展的最新理论,初步开展了舰船装备保障性顶层设计研究;在对舰船装备保障性研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后,从装备采办策略与工程方法2个角度提出适合我...  相似文献   

18.
舰船装备的信息化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方式已无法满足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技术的运用,建立实时交互的舰船装备管理平台,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针对舰船装备发展趋势及维修管理的要求,采用VB软件和Access数据库编制了某型舰船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通过该手册,可方便快捷地浏览、查询、添加和删除设备的三维模型、工程图、故障案例和维修标准等信息。手册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舰船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衍  姚智刚 《中国修船》2011,24(3):29-30
针对舰船装备监测诊断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舰船装备多源监测数据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为舰船装备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先进、综合、实用的技术手段,对提高舰船装备监测诊断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