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大量软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广州南沙区软土的分布特征,按软土发育厚度将南沙区软土划分为4个区:薄层、较厚层、厚层、巨厚层软土分布区。将南沙区软土与同处于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地区软土工程特性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软土的工程特性,对4个分区的工程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了工程施工建议。针对市政道路、房屋建筑、港口码头不同工程类别要求,提出了适宜的软基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京珠高速公路粤境清远段软土路基的软土类型和特征,简介了在施工期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进行软土层划分,用换土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4.
根据洋浦出口路软土地基的分布,提出了路基软土埋置厚度大于3 m的软土地段采用粉喷桩加固处理方案,并根据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提出了粉喷桩的设计要求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软土地基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软土地区墩台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分析了以往软土地基设计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了台前台后软土地基常见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6.
软土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软土的化学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时空特征,从最基层方面对软土及其地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多途径处理软土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多种处理软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勘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等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软土地基勘探方法的规范要求,就软土地基勘察方法,工作量布置,软土层划分及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规范中不完善的部分提出了软土地基勘察方法,原位测试应综合软土成因,软土类型,软土力学特性,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确定,提出加强原位测试十字板试验,CPT试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治淤泥土或泥炭土时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路堤发生失稳破坏。为了减少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和增大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即在软土路堤施工前在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通过减少软土的侧向挤出,实现降低路堤的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评价该地基处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后软土路堤的沉降、水平变形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与未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的软土路堤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软土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不但可以减少软土路堤的沉降,而且提高了路堤稳定性,减少了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9.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作为不良路基土,对于道路施工质量存在极为不利的影响。倘若软土地基未得到合理的处置,不但会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成本造成重要影响,还会大大削弱市政道路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应对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处理加以足够的重视。以市政道路软土路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软土路基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深入分析和研究软土路基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明确软土路基对于市政道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和探讨现有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方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述了公路工程中软土的形成、分布、特性、对路基危害及软土的勘察等,重点概括了我国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及西方发达国家在软土路基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并展望未来软土路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了软土、盐渍土地基路基换填处理方案,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粒料石灰土换填层,土工布、荆笆帘、粒料换填层两种换填层结构处理软土盐渍地基。  相似文献   

12.
崇启通道工程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上层全新统地层以现代河口相地层为主,大部分属于软土土层。详细介绍了工程沿线软土地质特点及分类,以及崇启通道接线段针对不同地质情况所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泡沫轻质土作为一种轻质材料,近几年在软基处理、旧路加宽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天津大道泡沫轻质土桥头路基沉降及土压力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泡沫轻质土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使用效果,对其所具有的轻质性、整体性等特点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郝飞  孙全胜  周晓杰 《隧道建设》2012,32(2):175-179,187
在软土隧道的施工工程中,隧道的收敛变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为了能够合理地模拟隧道施工后的收敛变形,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时间和里程2个方面为出发点,对软土隧道的收敛变形进行预测。以哈尔滨市保健路打通工程为实例,证明了利用BP网络的预测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软土隧道的施工,精度更准确,对实际工程有更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公路兼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时遇到高填土+厚软土+市政管线工程问题,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相似文献   

16.
可溶盐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连云港地区软土中的易溶盐对水泥土搅拌桩桩身质量的影响,通过无侧限强度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方法,研究高含盐量特征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Mg2 、Cl-、SO42-都对水泥土强度起了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其中Cl-对早期和长期强度都有影响;Mg2 从中期开始发挥作用;SO42-则对水泥土长期强度影响较大。滨海地区软土及地下水中较多的Cl-,会与水泥成分和水化产物Ca(OH)2反应,一种强度较低的生成物会包裹在粘土颗粒表面,阻碍了水泥土的强度增长。当软土中含有较多SO42-时,大量钙矾石晶体的生成会使水泥土膨胀而变得疏松,从而使水泥土的长期强度变低。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软土的工程特征,并就两种典型软土——淤泥和淤泥质黏土进行了水泥土配方试验,分析了固化龄期、水泥掺量、粉喷与浆喷形式、软土本身性质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水泥土强度随着固化龄期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前28 d强度增长较快,约占90 d强度的66%~78%,28 d后增长趋缓;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可表示成对数关系。②水泥土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斜率在0.07~0.10之间。③粉喷水泥土强度比浆喷的要高12%~36%。最后基于试验结果设计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内软土的类型、形成环境及特点。以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软基断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其软土的成分、厚度、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及软基沉降特征,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型软土、平原型软土、滨海型软土、沼泽相软土在广东省内均有发育,各类型软土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而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本研究选择的工程案例中,软土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分布厚度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指数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中后期沉降放缓并趋于稳定的现象明显不符,而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更加吻合。鉴于不同预测方法的考虑因素不同且预测结果具有或多或少的互补效果,选择了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的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沉降量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东北寒冷地区塑料排水板法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路堤软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 ,例如 ,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 0 .2~ 0 .3倍深度处 ,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 ;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 ,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 ,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 ,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