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勇  张锦飞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07,11(2):221-230
对接密封性能可靠是救生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对救生钟在水下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后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了密封失效的可能形式,得到了在各种密封失效形式下,针对不同海流、对接深度、对接角度等多种影响参数综合作用下的救生钟密封性能.文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救生钟的对口法兰与救生平台刚刚结合后,下室还没有建立内外压差前,研究下室排水建立内外压差且能够确保密封圈密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密封圈对对口绞车的拉力要求、推进器要求;(2)救生钟与救生平台成功对接后,即下室已经建立了内外压差,对口绞车钢缆已经松驰条件下救生钟的密封性能.文中还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救生钟对接操作提出了参考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救生钟初步设计阶段的强度与稳定性校核是根据潜艇规范或某些近似理论进行的,然而由于救生钟结构的复杂性,设计者希望得到调及局部开孔和曲率突变影响的整个钟体在各种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总体抗失稳能力,采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整体计算是最理想的办法,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故此,应设计单位的要求,我们采用结构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救生钟的整个耐压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计及壳体局部开孔和曲率突变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涛  沈丰 《中国造船》1996,(2):71-78
救生钟初步设计阶段的强度与稳定与稳定性较核是根据潜艇规范或某些近似理论进行的。为研究整个钟体在各种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总体抗失稳能力,采用有限元分析结构分析软件MSC/NASTRAN进行整体计算,对救生钟整个耐压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计及壳体局部开孔和曲率突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初挠度和弹塑性对耐压壳体失稳压力的影响,得到了后屈曲阶段的载荷-挠度曲线。从救生钟各种工况下的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4.
外军潜艇脱险救生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当前国外海军潜艇脱险救生技术及使用的装备,包括快速上浮脱险,漂浮逃生舱脱险,救生钟援救及深潜救生艇援救等,并对各种技术及装备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救生钟与失事潜艇的对接成功率,分析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建立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判据.分析了救生钟受力,建立了平衡方程组.在假定缆形为抛物线条件下,计算得到了恺装缆的张力.通过编程解算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引导缆倾角与海流、工作深度、推进器推力、正浮力、恺装缆冗余长度和水面母船定位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海流、工作深度和推进器推力对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影响大,推进器推力决定钟体倾角,但对于钟体移位作用不明显.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操纵建议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深潜救生器(DSRV)的救生系统主要组成,分析和探讨了利用深潜救生器实现援潜救生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潜艇救生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潜艇艇员救生技术-潜艇自携可释放救生球。它是一种艇员集体,快速,常压,干救救生装置,由潜艇自携,通过对接过渡舱与潜艇对接。本文通过样机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救生球与对接密封释放装置,这是救生球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以它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为各国海军所公认,已成为各国海军最重要的装备之一.但潜艇在水下一旦发生事故,艇员的脱险和对其进行援救,目前仍然是较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国海军对援潜救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纷纷加大研究投入,促使援潜救生装备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援潜救生装备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援潜救生装备体系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概括出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海涛  姜圣俊 《船舶》2019,30(2):106-113
文章从美国援潜救生系统早期发展,潜艇救生潜水再加压系统SRDRS,基于SRDRS系统的备选母船选择,以及救援流程四方面论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援潜救生装备系统——美国潜艇救生潜水再加压系统SRDR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援潜救生系统装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潜救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提倡立体救援的新形势下,各种援潜救生装备的配套使用,扬长避短,协同作战,才能真正满足援潜救生的要求,文章主要论述援潜救生装备的分类及深潜救生艇的技术性能分析类比.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事故的频发和传统的救生装置存在不能进行及时救援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缺陷,使得救援十分困难,因此新型救生装置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三体叉式和整体式两种不同线型的新型救生装置进行阻力性能的数值仿真,分析其在空载、搭载儿童、搭载成人和极限四种载重工况下不同速度(0.5m/s,1m/s,1.5m/s,2m/s)时的流场性能,对比两种救生装置的阻力性能,得出相较于A型三体叉式救生装置,B型整体式救生装置的侧体对装置的阻力性能影响更大,且搭载重量越大,其阻力先增后减;救生装置表面高压的分布区域会随速度变大而发生变化,由前体向侧体后移,高低压差是影响阻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对新型救生装置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利用DSRV实现援潜救生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基于DSRV的救生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利用DSRV实现援潜救生的有关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援潜救生体系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军  肖国林 《船海工程》2007,36(2):90-93
分析援潜救生系统和体系的联系与区别,介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援潜救生系统和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建立我国独立的援潜救生体系和配套系统,整合资源,完善军民结合的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加快援潜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遥控无人潜水器(ROV)作为一种水下作业的重要装备,逐渐成为深海介入作业的主力,在援潜救生和军事打捞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援潜救生用ROV的主要使命、技术特点以及典型应用案例,从功能特性和技术参数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援潜救生用ROV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援潜救生用ROV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潜艇失事后,及时、快速和有效地实施救援十分重要,援潜救生越来越依赖于国际间的相互协作,国际合作影响因素众多。论文在分析影响潜艇救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援潜救生决策的指标体系,研究适用于援潜救生的宏观决策方法,并建立宏观决策模型,并用案例具体论述了援潜救生决策模型的应用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为援潜救生国际合作的相关问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索"国有商营"的援潜救生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了解国内外援潜救生体系及其技术装备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援潜救生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以期对早日开展我国援潜救生体系的全面规划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宫玉广  戚发勇 《世界海运》1997,(4):49-50,56
介绍了货船上救生演习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提高救生演习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提高船员救生、消防能力,文章针对以往船员救生、消防演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规范船员救生、消防演习的重要性,探讨提高船员消防、救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潜艇防险救生历来是海军潜艇部队受困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毁来性地沉没后,引起世界各国海军极大的震惊,进而对潜艇的防险救生问题更为重视和关注。主要论述俄罗斯核潜艇上救生装置的设计观点,研制过程,装备的性能和目前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航海》2008,(4):16-16
澳大利亚一公司近日推出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Mobilarrm V100甚高频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该仪器与传统的个人无线电信标相比,比传统的救生装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Mobilarrm V100为全自动位置显示无线电信标,能够向信号接收范围内的所有船载甚高频电台和陆基接收器发送落水船员的呼救信号。船员工作时,可将迷你新型海上救生仪带在救生衣上,一旦落水,救生仪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