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阿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2.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相似文献   

4.
沙漠公路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地区景观单调,容易使旅客和司机感到厌烦,使司机产生急躁情绪,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本文从观察心理和人对景观的反映角度出发,根据沙漠公路景观评价的特点,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选定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路景观,景观的美观性与协调性,景观变化的节律性、连续性作为评价因子,确定了沙漠公路景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权重分配矩阵及模糊评判矩阵,并用视觉分析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通过4条沙漠公路(塔-且沙漠公路、轮台-民丰沙漠公路、G218铁干里克-若羌、塔1-塔4)的视觉评价分析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探讨了公路景观影响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物元分析理论设计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 ,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芳 《公路》2004,(7):118-119
探讨了公路景观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公路景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分析理论设计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周国荫  白新和 《公路》1991,(10):26-28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日渐增加,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重.因此在高等级公路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中增加了环境评价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之与自然环境相益得彰,融为一体,进而起到妆点江山、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环境评价包括噪声、大气、水、土壤、景观等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但噪声、大气、水、土壤的影响都可以用物理或化学的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景观很难用数字进行直接的定量.景观的最终评价是由人们的视觉来进行.因而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数学的公路景观环境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小明  陈军  罗旗帜  李朝晖 《公路》2003,(7):120-122
介绍确定公路景观环境的要素,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评价公路景观环境的模糊评定法,运用它对公路景观环境的实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景观声学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景观声学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历史、要素组成及研究内容,并讨论了作为景观声学一部分的噪声研究与景观声学研究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单阐述了景观声学影响评价意义基础上的公路景观声学影响评价方法与内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公路景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3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最后以水南路为实证,提出了适合水南路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公路网逐渐完善。而项目建设将改变地形、地貌,破坏景观,尤其是对于需穿越风景名胜区的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至关重要。文中从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和景观生态学两方面论述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公路景观的定量评价方法,给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提供指导,以公路使用者视觉图像为载体对高速公路景观比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景观面积比k与视觉图像的优良程度关系密切,且k值越接近黄金分割比0.618,景观质量越高,越能给人美的感觉,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效果分析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也为景观绿化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中的诱导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3S技术,建立了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划分标准,对武定—昆明公路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定—昆明公路沿线景观类型以农田景观和稀树灌草丛景观为主,其中稀树灌草丛景观与和河流谷地景观的敏感性较高,且两者的阈值较低,公路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以保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定—昆明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较差,应加强公路内部景观规划设计与外部景观恢复设计,丰富路域内外景观,提高两者的相融性,营造美好的行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公路实时三维动画是公路景观评价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该文介绍了公路景观设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实时三维动画在公路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某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简要介绍了公路实时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论文以实际项目为例,对公路实时三维动画的景观评价的应用效果,以及三维动画景观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公路景观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研究公路景观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三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并以广西水(任)-南(宁)路为实证,对多级模糊评价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公路景观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景观设计与评价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新课题.文中介绍了系统地理数据库和评分数据库的实现及连接技术,结合公路景观系统的灰色特性和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提出了以改进型灰色关联法作为评价模型进行景观质量评价;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Access建立各数据库,采用Arc/Info组件技术进行公路景观评价系统开发.广(州)-贺(州)高速公路V标段景观评价实践表明,基于GIS的公路景观评价系统,评价过程简单方便,评价结果直观,研究成果可供同类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等级公路建设与公路景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公路景观的评价,提出了景观环境协调度的概念,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景观的特征及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公路景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现阶段环评中对景观评价较为简略,景观环评相对滞后于其他专项环评,且相应的景观评价规范、导则急需补充和完善。因此,一套准确、合理、实用的景观评价方法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本文以山西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介绍本项目景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景观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使得评价效果更加符合实际,为该类项目的景观评价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官甦  卢晓红 《公路》2006,(2):80-84
以石灰岩山区的生态环境及工程地质特性为基础,从环境、功能、美学、社会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对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进行分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该类项目的分析评价提供了评价标准及依据,使公路建设决策者、建设者、运营管理者对公路景观在建设运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景观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云  李海峰  崔鹏  陈学平 《公路》2007,(8):135-138
从道路使用者角度考察公路景观组成要素与属性特征对景观美学感知的影响。研究对象为云南省大理市附近的高速公路,通过运用国外景观美学评价常规方法"相片法-调查表法",作者研究了四类人群(北京市民、非专业学生、专业学生、公路景观专家等共91人)对五种类型景观(天象景观、水体景观、农田景观、植被景观、人工建筑)的美学感知状况。研究发现公众对自然景观美感度最高;对农田景观、部分建筑等人文景观也有较高美感度;中景和远景景观的美感度较高;组成要素色彩对比强烈的景观美感度较高;格局特征为连续性的景观美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