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的桥梁越来越多,桥梁的兴建使桥墩周围的水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文章以乌龙江大桥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桥墩抗冲刷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块石和扭王字块对乌龙江大桥桥墩进行防护,桥墩护墩范围内的河床没有被冲刷,防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般冲刷起始水流、水流搬运能力、设计流量、水流泥沙粒径、河床结构构造等因素,对山丘区桥下河床一般冲刷的影响,对一般冲刷产生的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起始水流对河床的破坏机理和非均质结构构造河床对一般冲刷的影响。指出河床结构构造的非均质性是导致一般冲刷深度计算与模拟出现较大误差或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北引桥22个桥墩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特点,选择抛石防护方案是首次长江下游地区已建桥梁冲刷性河床上群桩基础的冲刷防护工程。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控制、评定验收等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是施工过程中采用试抛、动态监测分析与动态设计调整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充分考虑水下防护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并以大量监测分析数据为依据,质量验收采用了厚度控制为主、高程控制为辅的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冲刷防护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抛石防护作为苏通大桥北引桥桥墩的冲刷防护措施,结合先导性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桥墩附近冲刷坑形状及紊流形态,综合确定冲刷防护工程范围,抛石防护结构采用上、下两层结构,下层为反滤层,上层为抛石护面,根据相关规范公式,计算确定了块石的稳定重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基础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墩前水表面涡流、墩前向下水流、马蹄形涡流和尾迹涡流等4种不同特征水流对桥墩的影响.从水流形态特征、水流含沙量、河道无序采砂等方面探讨了桥墩冲刷的原因,总结出影响冲刷深度的主要因素:水流特征、河床泥沙性质、桥墩墩形.在合理适用性方面对几种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6.
冲刷防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防护,以加固岸坡为主;另一种是间接防护,以改变水流方向,降低流速,减少冲刷为主。介绍了路基边坡的两种冲刷防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桥梁日益增多,局部河段受地形限制,在较短河道内建设众多桥梁,形成桥群,使得桥墩周围水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过程。本文以乌龙江大桥桥群布置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各桥建设对水流和冲刷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它桥墩布置与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成对口布置,降低了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附近流速,减少了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但桥孔中间的流速则略有增大,冲刷深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桥梁水毁大多是由于桥墩局部冲刷所致,桥墩局部冲刷的预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河口地区跨海湾的桥梁,泥沙搬运及水流运动极其复杂,且作用的水流为双向潮流和特大洪水,大多数桥墩局部冲刷公式难以运用。利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大型沉井基础入床后的局部流态及预测河床最低冲刷高程,可为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正确估算最大融雪径流量的基础上,对沿河路基结构物在纵横水流交汇处附近的水流特征、冲刷机理及冲刷深度和范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了单个影响因素与路基边坡坡底冲刷深度的关系图,对纵、横两个方向的不同流量、流速和河流水深、山坡坡度、路基边坡、路基宽度和泥沙粒径等条件下沿河路基的冲刷进行了试验模拟,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沿河路基在纵横水流交汇处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泥沙起动作为泥沙运动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河床演变、渠道冲刷、推移质输沙率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受水流紊动、泥沙颗粒床面位置随机等因素影响,粗颗粒泥沙的受力呈现出脉动的特性,从而使得其起动与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故采用概率论方法来描述泥沙起动更切合其本质。根据起动条件,可将起动概率研究分为基于瞬时的作用力和基于冲量的作用力。通过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几十年来起动概率及其影响变量的相关研究,对明渠湍流相干结构研究的发展和泥沙起动机理认识也逐步深入,为进一步深化泥沙起动概率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能够通过改变桥墩周围水流动力条件来有效遏制床面泥沙冲刷,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工程应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其冲刷防护效果及特性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变坡水槽试验对水平护圈、墩体开缝、基础沉箱、墩前排桩、埋置式拦沙槛、埋置式导流屏等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几何布设参数对桥墩周围冲刷深度削减率的影响规律,并从机理上探究了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对桥墩清水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和防护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技术的选取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河床冲刷深度,利用水深传感器建立了桥位区的小尺度监测系统,实现 了群桩基础内部河床冲刷的实时监测,并引入网络覆盖模型,对传感器埋设位置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河床冲刷传 感器位置的优化问题;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建立了整个河床防护区的大尺度冲刷监测系统,并对部分实测数据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河床冲刷多尺度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河床冲刷深度的高精度监测,整个系统的监 测精度可以达到dm 级.   相似文献   

13.
介绍苏通大桥营运期冲刷防护工程及桥区河床监测方案,分析了桥梁防护工程实施前后及营运期河床冲淤情况,对冲刷防护工程稳定性与防护功效、桥轴线断面、桥区主流及深泓近期演变等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苏通大桥冲刷防护工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桥区河床总体稳定,新通海沙围垦工程对长江-30 m深槽的影响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4.
低水头水利枢纽闸坝下游回流区冲刷问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水头水利枢纽局部泄流时,下泄水流普遍存在着回流运动,当回流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河床造成较大程度的冲刷,闸坝下游回流区的冲刷是水利工程中的难点问题之一。通过动床和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闸坝下泄回流区域地形、流场、紊动能、紊动切应力以及回流强度,阐述了造成回流区水流结构以及河床冲刷的原因。试验研究表明,在下泄主流与副...  相似文献   

15.
河流改道是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使河道变直变短,进而加大河床的坡降,河水流速加大.河水流速加大就会产生河床的冲刷,导致河床降低,沿河路堤墙、护岸墙等墙体基础被淘空,导致墙体倒塌.此外,公路建设中,也还存在拦砂坝的下游冲刷、拦砂坝与岸坡的交接及护岸工程与天然河岸的交接处的冲刷、旱桥下的冲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护圈防护是一种减速不冲防护技术,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清水冲刷条件下水流攻击角对护圈防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攻击角小于7.5°时,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为100%,此后随着水流攻击角度的增加,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减小,水流攻击角增大到15°时,冲刷深度削减率下降为79.3%。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场计算分析软件SMS,利用实测沱江流速和水位数据对建立的二维流场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并计算不同工况下河流流场,分析建桥后桥墩对沱江流场的影响,为河床冲刷分析和合理防护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河湾边界条件特征、河湾水流特征、河床形态特征全面分析基础上 ,对河湾最大冲刷水深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研究 ,确定了河湾最大冲刷水深计算公式 ,并结合收集的野外实测资料确定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19.
河湾最大冲刷水深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湾边界条件特征,、河湾水流特征、河床形态特征全面分析基础上,对河湾最大冲刷水深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确定了河湾最大冲刷水深计算公式,并结合收集的野外实测资料确定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20.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