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一种非连续级配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对比试验,研究此混凝土梁受弯时的破坏特征、开裂弯矩和极限受弯承载力;并将试验结果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连续级配再生自密实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破坏形态和特征相似;实测开裂弯矩小于普通混凝土梁;运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的极限承载力满足强度要求,并有足够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2.
韩健  张彩双  卢玲  包芬芬 《中国水运》2013,(12):354-355,357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冲沟回填和部分副坝坝体浇筑,通过现场试验证实了使用堆石混凝土的叮行性,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强度等级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了适合堆石混凝土浇筑的堆石块体的粒径选择。该技术经过在副坝及各冲沟处的施工应用,证明堆石混凝土其具有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质量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及抗分离性,在粒径较大的块石内随机填充而形成自密实堆石混凝土。该技术具有低碳环保、低水化热、工艺简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廉等特点,基于上述原因,文章对在深溪河重力坝设计中采用的堆石混凝土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案经济技术优势明显,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重庆某水库为例,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大坝试验段施工、堆石料筛选、堆石料入仓、模板选型、混凝土浇筑、养护方式开展分析,对堆石入仓过程质量、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质量、浇筑质量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机制砂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所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现场利用山区丰富的石材资源,通过堆抛片石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SCC)相结合方法:(1)优化机制砂混凝土配比,以设计和制备出工作性能良好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2)改进片石的掺入方式及立模工艺,保证了机制砂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研究,系统阐述了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处理原则、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深入总结了地质勘察、处理方案选择、施工控制、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措施。研究认为,对于布置在复杂地基上的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地基处理,并贯穿工程生命周期。应严格开展勘察,全面准确掌握地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应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手段,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还应建立监测和质量检测系统,动态评价处理效果。此外要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积累典型案例,推动技术发展,使地基处理向简易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充分保障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中使用的抗震支吊架斜撑构件,在材料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采用了一次加载破坏和往复加载破坏的两种试验模式,来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测试构件的荷载-位移曲线。试验表明,抗震连接构件的薄弱环节为抗震连接构件与C型钢的连接部位;抗震连接构件的安装角度在30°~60°范围内,安装角度对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没有太大的影响。通过对荷载位移曲线的分析,得到了抗震连接构件的线变形承载能力和等效刚度系数。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根据当地常见原材料和常规工艺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配制,并对拌合物进行了工作性能测试。然后主要对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的线形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外加剂的掺入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基于自密实混凝土(SCC)配合比的基本理论,研究无收缩外加剂ZM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确定适合水利封堵工程混凝土的无收缩外加剂最佳的掺量。试验结果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ZM的减水效果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减水剂饱和点为16%~18%;外掺ZM掺量 14%~16%时,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密实混凝土是目前国内外混凝土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适宜的粘度,无需振捣而可穿过钢筋自行充满整个模板空间。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可以节约劳动力、减少噪音污染。选用适宜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可配制出C30~C50,甚至强度超过80MPa的自密实混凝土。本文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的评价方法、物理力学性能并在润扬长江大桥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乌江堆石混凝土重力坝采用堆石块体和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与传统混凝土坝相比,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具有施工快、无需振捣密实、不设温控措施等优点,为检验大坝运行情况,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安全监测重点为变形监测、渗流渗压监测及温度监测三个方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大坝已安装监测仪器运行良好,仪器测值可靠,达到了在施工期对大坝进行施工指导及安全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相关控制措施。与此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工作性和强度,试件拆模后可以看出试件的表面密实性良好且非常光滑,由此可以得出,根据该配合比测得的混凝土可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本文通过对C80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为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后浇节点连接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一榀缩尺比例为1:2的2层2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并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滞回耗能能力以及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框架节点受力钢筋采用短连接搭接的连接形式安全可靠,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基本无裂缝;试件具有良好的的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反映出以UHPC材料后浇连接节点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机在使用期间可能会受到地震荷载的作用,因此需研究灌浆连接段在不同轴压比下受低周反复荷载作用的滞回性能。对3根不同轴压比的灌浆连接段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灌浆连接段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延性与耗能及强度与刚度衰减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灌浆连接段的最终破坏模式为底部钢管的鼓屈破坏,伴随着浆体不同程度的开裂和剪力键的压碎;灌浆连接段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延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灌浆连接段试件水平极限承载力下降,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洋中的吸力式桶型基础,通过静荷载下单桶模型试验,得到了在竖向荷载、横向荷载下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竖向和横向耦合加载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组合.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桶基呈土体滑移破坏形式;垂向荷载下桶基呈桶拔出破坏形式;两种载荷组合下,存在一个极限状态线,该线以内,基础不破坏;当垂向载荷超过一定值时,桶基破坏由拔出破坏形式转变为土体滑移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中的吸力式桶型基础,通过静荷载下单桶模型试验,得到了在竖向荷载、横向荷载下的载荷位移曲线,以及竖向和横向耦合加载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组合.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桶基呈土体滑移破坏形式;垂向荷载下桶基呈桶拔出破坏形式;两种载荷组合下,存在一个极限状态线,该线以内,基础不破坏;当垂向载荷超过一定值时,桶基破坏由拔出破坏形式转变为土体滑移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7.
探究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及其三者纤维掺量分别为0.6、0.9、1.2、1.5kg/m~3时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进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纤维及掺量的加入能有效的提高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其中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为1.2kg/m~3提高的效果最好,且聚乙烯醇纤维的最佳配比在0.9~1.2kg/m~3之间;达到破坏荷载时,极限位移的大小与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离散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土与混凝土板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黏土与混凝土板接触面大型单剪试验和直剪试验,得到应力应变(位移)曲线以及抗剪强度曲线。两种试验的过程中都存在接触面积减小、应力不均匀以及土样实际位移小于所测位移的现象;单剪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直剪试验应力位移曲线呈略微软化型;单剪试验的凝聚力大于直剪试验的凝聚力,单剪试验的摩擦角小于直剪试验的摩擦角;作用于结构面上的法向土压力较小时,接触面的破坏发生在土与结构的交界面上,法向土压力较大时,破坏发生在土与结构交界面附近的土体内。因此,在工程设计计算时,应根据情况取用不同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9.
刘伍根 《珠江水运》2014,(24):88-89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浇筑过程中无需施加任何振捣,仅依靠混凝土自重就能完全填充至模板内任何角落和钢筋间隙的混凝土。由于铅山县紫源水电站现场施工场地有限、工期紧,通过试验配置工程所需的配合比,保证紫源水电站大坝主体工程采用堆石混凝土技术施工的正常开展,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强度对无腹筋板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卷 《水道港口》1990,(3):7-15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凝土强度对无腹筋板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在同样条件下,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板截面的破坏机理,破坏形态、销栓力和抗剪强度跟普通标号混凝土板的一般规律不相符,並侧重分析研究了f_(cu)、f_t和f_(cu)~(1/2)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认为混凝土强度是影响无腹筋板斜截面抵剪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强度与无腹筋板抗剪强度的关系可有三种表达式,其中V=K_1 f_(cu)不宜采用;V=K_2f_t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较好;随着混凝土向高强方向发展的趋势,采用V=K_3f_(cu)~(1/2)的形式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