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水体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水环境修复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焦点之一。城市水环境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城市黑臭水体识别仅依靠人体感官性指标即可,因此市民对其整治工作具有持续关注性。目前城市河流黑臭问题普遍存在,消灭劣Ⅴ类水体和城市河道黑臭将成为我国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市普陀区横塘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首先对按所承担的功能对河网水系进行梳理、分类,其次,确定河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对河道的年氨氮入河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初步提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对策,并运用Mike 11水动力学软件模型构建普陀区一维河网模型,通过AD、ECOLAB模块,将一维水动力模型与水质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分析治理后横塘河水质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3.
黑臭水体河道污染底泥具有颜色黑、厚度深、气味刺鼻、对水质影响较重的特点,其清除过程可能会对河床产生破坏,严重时会影响河道水流流态、边坡稳定,不仅可能增加投资,还会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以菏泽市小黑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小黑河黑臭现状和目标,针对河底不同厚度的污染底泥,提出内源治理和生态砾石床组合的河底末端修复技术,保障了边坡稳定,取得了生态治理效果,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城乡中小河道整治已开展一年有余,住建部黑臭水体治理、市级考核中小河道治理均已接近尾声。本文以金山区穿心河整治工程为例,本着"先截污、后修复"的思路,首先建造弃流井用于雨污分流截断污染源,其次采用多项水生态修复技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如"食藻虫"控藻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曝气增氧等,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通过对多项技术应用分析、效果跟踪,提出一些治理技术应用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断头河道水体由于缺少流通性,加之岸上污染源的进入,造成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较为突出,且存在多次治理仍又反复的情况,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难点。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断头河道水体治理为背景,通过断头河道水体的历史形成、黑臭原因、治理措施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断头河道水体治理后的成效进行了总结,为解决城市断头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方经济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就是使得建成区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水体黑臭情况,而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为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涵的分析和理解,系统总结出黑臭水体措施中的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相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雨洪资源利用,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对应海绵水系建设中的面源污染削减、生态修复,二者之间存在先天性必然联系,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中应更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来开展,拓展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补水活水承担着改善河道水生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等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补水活水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点,初步分析了补水活水的综合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了感潮地区补水活水的方案设计,以期为南方感潮地区的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过16年17年的两年集中整治,上海基本消除1,756km1,864条段河道黑臭现象。本文综合其中的建成区56条黑臭河道整治经验及个别实际设计案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总结遗留问题,探索河道生态护岸、生态治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中,清淤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合理确定疏浚深度,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首要问题。通过视觉分层法、含量分析法及释放试验法,对沙河底泥污染物含量及释放量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将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或TN含量1 500 mg/kg或TP含量500 mg/kg作为底泥清淤控制指标的限值。按此标准确定清淤厚度为0.3~4.4 m,清除底泥约37.17万m~3,可清除TN 1 848.75 t、TP 825.62 t,有效清除了内源污染,为沙河后期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较好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本文简要分析成因,重点阐述了源污染型、底泥修复型和动力改善型水体在治理时可采用不同治理理念及治理技术,并附上国内外各类型治理效果显著的例子,以期为我国黑臭水体科学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以来,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规模建设也在不断扩大。因污水废水的过量排放,致使城市地区出现了赤潮河道、黑臭河道等,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问题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城市河道有着重要的防洪水、排洪水的重要功能,对人们生活质量与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城市地区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底泥生态清淤是削减内源污染物、治理黑臭水体、提升水质的重要措施,但传统清淤刀具会造成底泥污染源的扩散和二次污染,影响清淤效果。天航局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螺旋式机具,通过分析该机具的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横移速度、泥浆吸入浓度等疏浚参数,使用CFD仿真技术对不同工况下机具的水动力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采用螺旋切削和输送能够获得较高浓度的泥浆,较小的螺距参数有助于吸入更多泥浆,并能减少底泥扰动,从而证实该机具具有良好的疏浚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河道治理技术往往偏重防洪而忽视生态修复,导致河道生态系统污染严重,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水生态修复方法的河道治理技术。依托某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的河道,采用水生态修复的物理法进行河道治理,首先要计算出河道的需氧量,其次选择膜片振动式微孔曝气器作为充氧设备,将氧气注入河道水体内部,完成河道治理,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河道治理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51.98%,证实了曝气充氧技术对河道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明显有效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幸  耿川  宋成涛  张聪 《水运工程》2018,(8):214-218
针对沙河水体污染的问题,对沙河周边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污染源为沿岸24个排水口、污水处理厂尾水、地表径流及污染底泥释放。结合沙河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提出通过控源截污、提标治污、内源清除、生态修复、引水补清等措施削减污染负荷,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沙河水体近期消除黑臭,远期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劣五类河道水体容纳的污染物严重超过自净能力,自身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呈现发黑发臭现象,通过内源处理、外源拦截、河道强化处理、原位生态修复等生态措施消除劣Ⅴ类水体,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已越来越完善,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相当多旧城区源头排水仍然为雨污合流,雨污水混接、乱接现象非常普遍,排水系统不完善,卫生条件差,造成上游污水污染下游雨水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武烈河市区河段河道淤积严重,水质变差,水草疯长,已经威胁到城市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及沿河景观。文章通过对武烈河市区河段污染源调查并对其进行武烈河水体污染成因分析,发现武烈河市区河段具有污废水污染种类多、入河量大等特点,基于武烈河市区河段实际情况提出上游控制、区域内监督建设,防治与治理相结合的建议,对武烈河市区河段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游孟陶 《港工技术》2021,58(6):87-91
本文根据盐灶河口附近的实测资料,采用MIKE21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与污染物扩散模型对三亚盐灶河口及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及污染物的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盐灶河水动力,污染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河道内存在持续排放及支流输送的污染源,在现有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无法随潮流完全扩散。在采取引入海水的治理措施后,污染物在潮流和径流的共同作用下扩散,水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针对目前水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提出具体整治措施,涉及了基础保障措施、阶段性措施及长效性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贯彻"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城市内河涌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污染源排放无规律、污染程度严重等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数学模型模拟以及技术集成,探索和研发一套可适用于黑臭河涌长期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了黑臭河涌"水-微生物-沉积物"的"三相"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达到了消除河涌黑臭的目的。为城市黑臭河涌的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