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鹏 《铁道建筑》2024,(4):79-84
铁路隧道基底结构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发生破损、沉降或上拱等问题,严重时危及隧道运营安全,因此基底结构安全高效地重构很有必要。在充分考虑架空技术适用性、施工便捷性基础上优化既有架空结构,提出适用于铁路运输特点及隧道施工环境的钢垫梁架空结构,分析隧道基底结构全幅、分段、跳槽拆换的技术特点,形成了基于钢垫梁临时架空结构的铁路隧道基底托换整治技术方案和适用不同道床类型的托换工艺。在一既有隧道基底托换整治工程中进行应用,并验证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钢垫梁基底结构托换整治技术适用于天窗短、空间小的复杂隧道环境,具有结构灵活、施工便捷、适应工况多等优点,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龚红勇 《铁道建筑》2006,(10):35-36
通过采用军用梁作为施工平台,实现在运营线上改造既有桥更换梁体施工,避免了深水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河道的影响,较常规的围堰钢塔架换梁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在运营线上深水区复杂条件下的换梁施工难题,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运营重载铁路单线隧道隧底隆起病害,在现场调研及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病害成因,提出了下沉式纵横梁长距离架空线路换底方案,明确了纵横梁尺寸、连接、支护、锚固等关键参数,形成了有限天窗时间内的施工组织设计。隧道采用的纵梁悬挂横梁方案施工便利且纵横梁体系稳定可靠,实现了有限天窗时间内开挖段长距离线路全部架空,多个开挖段同步快速换底施工,满足万吨列车在10‰的线路坡度下以45 km/h速度安全通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京广高铁联络线流溪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60+70) m四线混合连续梁方案跨越流溪河。该桥为四线铁路钢混混合梁式桥,文中介绍了该桥工程概况、结构构造及主要计算结果。为确定四线铁路混合连续梁桥的关键技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对该桥等效跨度、边中跨比、钢梁长跨比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得出0.875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度为等效跨度、0.45~0.5的合理边中跨比、0.35~0.4的合理钢梁长跨比等结论。该桥中跨跨中设63 m钢梁,截面采用易于运输、施工方案更灵活的分离双箱钢梁截面,提高了结构适应性;中跨钢梁的设置减小了结构自重和梁高,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减少工后徐变;中跨中钢梁替换常规混凝土梁,大大减小了主跨自重,边跨长度可进一步减小,有利于满足高速铁路刚度要求;钢梁采用整体吊装施工方案,减少了悬灌节段数,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高速发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
结合钢梁结构形式、安全风险、成本投入、工期等因素对郑州—焦作城际铁路黄河桥主桥钢梁架设方案进行研究。结合原设计指导性施工方案,提出了顶推与悬拼施工相组合,单联双跨无导梁长距离顶推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工程措施、工艺工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利用MIDAS软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对大型临时设施进行了优化,缩短了工期约4个月。  相似文献   

6.
郑徐铁路响河中桥换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徐铁路响河中桥换梁施工为例,介绍在封锁点内对重达460 t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换梁施工方案选择、设计情况,以及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施工要点等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7.
在轨道交通3号线改造工程中,如何在最短的中断运营时间段内安全可靠地实施换梁,是改造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从确保轨道交通运营、降低对城市交通和铁路运营的影响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吊老梁移新梁、提梁机换梁、南侧制梁北侧落梁、北侧制梁南侧落梁等四种换梁施工方案。在对不同的换梁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后,推荐提梁机换梁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大铁路黄河特大桥为一联(120+4×180+120)m的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梁桥,采用顶推法架设钢梁,顶推距离840 m,顶推重量11 600 t,最大悬臂长度达160 m。结合本桥施工特点,系统地研究了钢梁顶推支架系统、120 m长导梁设计,长距离多点同步顶推等关键施工技术。通过采用多点同步顶推施工方案,确保了钢梁拼装质量和施工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已运营公铁立交框架桥原位扭转施工案例国内少见,以太西铁路某框架桥原位扭转施工为例,采用以4孔16 m I100工字钢梁为纵梁、I62/I51工字钢梁为横抬梁、I20钢枕为横梁、钢筋混凝土挖孔桩及桥面枕木垛为支点的架空体系。根据该架空体系在扭转施工期间和非扭转施工期间2种受力状态,介绍铁路架空施工及框架桥原位扭转施工技术,总结框架桥桥体扭转施工控制措施。研究表明:既有双线铁路大跨度架空体系完全满足限速45 km/h的运营需求,扭转偏差角度和几何尺寸近于零。既有公铁立交框架桥扭转施工顺利完成,得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架空体系设计可推广应用于公铁立交、路基改桥、防洪抢险救援等项目。  相似文献   

10.
铁路框架桥施工线路加固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沾昆铁路框架桥顶进方案的研究,在确保施工期间既有铁路安全运营及施工安全的条件下,采用架空线路顶进施工方法,解决各种控制因素。阐述了施工便桥形式选用、框架桥顶进时的支点转换方式,探讨了既有线框架桥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快速投入使用,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铁路复杂咽喉区顶进大孔径框架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郑州市农业路下穿铁路编组场咽喉区立交桥的工程实例,介绍在不影响既有铁路安全运营的条件下,采用纵横梁技术成功解决了架空既有线路宽度达38m,顶进纵深越14股道达78m的框架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张广路 《铁道建筑》2001,(10):12-13,16
铁路桥梁大修经常需要在运营状态下进行,为了确保行车在大修工程期间的绝对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慢行,对既有钢梁与混凝土梁的临时支点必须进行检算,才能不致损坏梁体,文章通过实例介绍梁体架空方法及检算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无支架施工技术是一种针对简支结合梁的较新颖的技术措施,其核心内容为钢梁整孔预制吊装和无支架现浇施工全桥桥面板。从核心技术研究入手,逐项分析无支架施工技术难题。采用分片制作、现场拼接钢梁的方案解决钢梁运输难题,通过分段浇筑混凝土桥面板达到合理控制钢梁应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轨道交通简支结合梁无支架施工。无支架施工技术可操作性强、效率高、工程投资少,是解决轨道交通桥梁跨越既有桥梁结构、铁路线网等恶劣施工工况的一条捷径,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简支结合梁的普及应用,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结合哈大铁路DK2 0 7 5 91段下行桥的改造施工,详细介绍了利用施工封锁时间将既有下行线的联孔钢梁横移至施工便桥位置的施工技术,该方案对既有线桥梁改造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磁浮列车轨道梁系统简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磁悬浮轨道梁设计对全线运营质量和造价具有关键作用,在研究德国EmslabdS试验线主要轨道梁型的基础上,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线采用钢混凝土复合梁、钢复合梁,桥上轨道梁结构等形式。设计参数满足运营安全和舒适度要求,变形要求竖向小于等于梁长的1/4800,上下温差引起的挠度小于等于梁长的1/6500,制造误差小于2mm,道岔钢梁采用箱型断面,侧向过岔最大速度为196km·h-1。目前,已经完成轨道梁和道岔的制作与铺设。  相似文献   

16.
在使用低高度便梁对运营铁路进行架空加固时,对不同的工程实例要采用不同的架空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斜交框架地道桥施工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使低高度便梁错位使用从而达到最大的施工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既有线上就地现浇框架桥的施工,介绍采用独柱式高桩墩架设上承式连续贝雷梁桁梁为主梁,I50 a型钢为横挑梁,43 kg/m钢轨3-3、3-3吊轨梁桥面架空线路的施工方法,为在既有线上就地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既有铁路扩能改造过程中发现中小跨径混凝土桥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通过常规加固技术(如粘贴碳纤维)难以满足长期重载运营要求。以一座跨度为8 m的钢筋混凝土重载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在役钢筋混凝土梁更换为钢梁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换梁改造后的桥梁进行运营性能试验,评价了该桥实际工作状态并检验了换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换梁改造后桥梁跨中横向振幅、跨中动挠度动力系数、动应变动力系数远小于规范值;与更换前在役钢筋混凝土梁相比,主梁跨中横向振幅降低率约为74. 6%~85. 2%,桥墩墩顶横向振幅降低率约为11. 1%~50. 0%。  相似文献   

19.
铁路桥梁的换架牵涉运营安全,是既有线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唐白河大桥2孔64 m钢桁梁换架,由于梁体重量和跨度都很大,对施工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此次换梁的成功实践,介绍类似大型梁换架的施工方法、步骤及经验教训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既有铁路黄河桥改造方案,结合项目实际和现场条件,提出3项优化措施:墩帽改造采用永临结合"钢壳"方案,减少常规模板安装、拆除等工作量;利用旧梁整体提升架、梁顶有轨小车和新梁拼装大型桥式门吊等措施提高施工物资运输效率;适度扩大并均衡配置钢梁场地规模,增加钢梁单次安拆节段数,减少施工循环次数。以上措施有效加快了工程建设,缩短工期约1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