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在铁路工程的应用,针对引起路基沉降的因素分析,提出沉降量的估算方法,并在具体工程中采取沉降监测、确保注浆质量、合理掌握顶进速度、控制顶进轴线偏差,以及顶进后对触变泥浆及时进行置换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沉降值,保证了施工中及施工后阶段的铁路行车安全,可为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盾构施工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运用逐渐增多.泥水处理作为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某铁路盾构隧道泥水处理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泥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并着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泥水处理场设置,包括设置原则、设计方法、工程费用及其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超大直径顶管群曲线顶进穿过京沪铁路路基,不可避免对管道周围土体产生扰动,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不同顶进次序对铁路路基及轨道的变形影响,以及对该变形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地质资料提出袖阀管注浆加固路基方案,以指导顶管群安全穿过运营铁路。研究结论:(1)考虑不同顶管顶进次序的相互影响,顶进所引起的铁路路基最终变形呈沉降槽形式,变形区域边界线水平倾角近45。;(2)不同顶进次序引起的路基变形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位置发生的时间不同,最终变形差异并不大;(3)顶管作业对铁路的影响主要从路基沉降量和轨道短弦矢度值进行评估,仿真计算表明轨道短弦最大矢度值未超过要求;(4)沉降槽曲线表明路基面最大沉降量已超过10 mm,可通过袖阀管注浆加固以满足既有路基技术要求;(5)该研究成果对于采用非明挖方式下穿铁路结构的安全评估及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输水管道群顶管下穿既有铁路软土地基必然会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以顶管下穿既有京沪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顶管下穿铁路引起的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控制标准及加固方案、施工工艺参数及施工控制措施。通过现场监测成果,验证地基加固效果及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输水管道群顶进施工引起铁路路基的最终变形沿铁路中心线呈"U"形分布,最大沉降量约为12.5 mm,大于最大路基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不应超过10 mm的要求。采用旋喷桩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地基加固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地基强度,减小了顶管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整个顶管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监测点路基沉降值在3~10 mm之间,水平位移在2~6 mm之间,路基变形满足规定要求。该研究成果对新建构筑物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气东输黄河顶管的施工,通过工程地质要求、设备性能要求、泥水平衡方式、刀盘刀具等破碎技术的阐述,介绍超长距离、大深度、大口径、高精度、砾石破碎型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选型方法.黄河顶管工程的成功穿越,充分证明砾石破碎型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选型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泥水平衡顶管机在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介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曲线管幕顶管设备选型,以及选用德国海瑞克AVN1200TC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顶进、UNS导向、操作控制、泥水处理等四大系统,通过曲线顶管工艺试验和已完成的隧道中板处4根顶管的成功实践,从顶进精度控制、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顶进工效等方面,对设备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满足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7.
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技术在城市污水管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是城市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城市交通干扰、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芜湖市弋江路改建工程污水顶管施工,介绍泥水加压平衡式顶管施工技术,重点阐述顶管的工作原理、工作坑的设计、机型和管材的选择、顶力计算、轴线测量、导轨和止水圈安装、管节顶进和纠偏、泥浆减阻、接收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武汉黄孝河综合管廊上穿地铁3号线区间盾构隧道,采用顶管法施工。为保证地铁运营安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地表沉降和管片隆起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后,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和盾构管片的影响满足规范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富水粉细砂层中进行下穿既有铁路的顶管施工,由于施工降水会引起铁路路基的沉降,须采用安全快速、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和工法。本文以包头市一雨污水管下穿京包、集包铁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所采用的"帷幕止水竖井+超长水平旋喷桩预加固+顶管工艺施工"方案。该方案实现了"零排水、微沉降",保证了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就一般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泥水式顶管施工的原理、优点作了理论方面的简要阐述。并介绍了昆明东郊污水管网(DBM/1.2B)的顶管施工情况及施工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隧道是铁路运营的重要设施,隧道沉降控制在铁路运营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京广高铁为背景,在研究现有的静力水准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案和激光远程测量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基沉降监测方案——机器视觉监测方案。该方案使用片光源与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了监测系统精度与成本的矛盾,能对高速铁路隧道路基沉降变形进行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既有铁路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托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的工程实例,对盾构施工和上部运营铁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不同规程、规范对铁路路基和轨道沉降的管理规定,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地层加固前后的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地层加固可有效减少地面沉降,提出了地层加固的实施方案,对地层加固、盾构施工、监测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多因素影响下顶管施工引起土体变形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圆形顶管施工穿越特殊地层(如下穿切割塑料排水板)时引起地层变形的影响分析等问题,考虑刀盘挤土效应产生的正面附加压力、顶管与土体之间非均匀分布的侧向摩擦力,因塑料排水管的切削而不能忽略的顶管机刀盘的正面摩擦力引起的地层变形,基于Mindlin解得到在顶管施工阶段地表竖向位移计算公式;最后结合顶管工程项目实例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地表沉降曲线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能够反映顶管顶进过程中纵向地表沉降规律,总体表现为先隆起后沉降。沉降最大值位于开挖面后方8 m左右处;隆起最大值位于开挖面前方5 m左右处。在本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顶管刀盘的正面附加推力,在沉降变形最大值中占比约为80%,在隆起变形最大值中占比约为56%。选取不同断面分析对比不同深度处土体沉降情况,沉降突变及差异主要表现在顶管轴线两侧12 m范围内。沉降槽曲线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不同土层深度的土体沉降最大值均位于顶管轴线正下方。在土体深层沉降中,随着与顶管轴线距离的增加,曲线不再满足随着深度的增加沉降值增大,反而在距离轴线4~6 m远处出现反转,直至随着深度的增加沉降值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越江区间隧道建设,为研究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穿越砂性地层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开展盾构施工扰动下地表沉降现场监测分析,盾构穿越过程中部分地表产生较大隆起,且变形稳定后隆起值较大,通过分析盾构施工参数与现场监测数据,判断注浆压力过大为导致地表产生较大隆起的主要原因;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不同注浆压力下变形稳定后的沉降槽曲线,结果表明:采用实际注浆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考虑到施工中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结合数值计算结果,为了将地表隆陷控制在较小的量值范围之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相似条件地层时合理的注浆压力为0. 55~0. 60 MPa。  相似文献   

15.
拟建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邻近新郑机场运营跑道,施工降水可能对运营跑道造成不良影响。以该项目为载体,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沉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降水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城际铁路的施工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杭州地铁 9 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沪杭铁路框架桥为背景,建立盾构下穿施工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软弱地层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铁路框架桥的影响,提出多种确保铁路安全运营应对措施。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得出的数值分析表明,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中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量为 6.72 mm;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后,最大沉降量降为 4.76 mm;这说明在软弱地层环境下及时进行洞内注浆对抑制铁路框架桥的沉降变形具有显著效果。监测结果还表明,盾构右线施工对框架桥沉降变形的影响大于左线,且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达到 6.9 mm;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可有效控制框架桥的持续沉降变形,使铁路框架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建高速公路悬臂浇筑连续梁桥跨越地铁高架桥及铁路隧道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工程措施不当或高空坠物,对运营地铁高架桥造成影响,危及既有桥梁行车安全;新建桥梁桩基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若不均匀沉降过大,将导致既有隧道衬砌开裂,影响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安全和城轨交通安全运营。本文以跨地铁高架桥及城轨铁路隧道的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为依托,对桥梁基础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存在的交叉影响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可为同类工程安全评估及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软弱土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等特点,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必将产生一定的沉降,甚至发生于运营阶段,对铁路的运营质量造成危害。基于铁道部项目: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对不同的试验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监测,以给出规律性的结论。首先介绍了软弱土路基沉降及预测的研究概况,并对试验段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段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最后,对软弱土路基沉降变形预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某铁路枢纽内新建铁路以小角度下钻既有客专铁路桥梁,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既有客专桥梁的沉降影响,保证运营安全,需对U形结构下钻形式进行技术论证。运用三维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建模,对新建铁路U形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列车荷载的影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论:新建铁路U形结构对桥梁附加沉降量过大,如以路基U形结构下钻方式通过,对既有客专桥梁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使用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砂土地层高水压条件下修建越江隧道,施工技术难点多、风险大,类似工程实例不多,施工经验难以借鉴,相关研究较少。介绍利用400 mm盾构模型机,针对南京长江隧道高水压、超大直径、地质复杂和局部超浅埋等工程条件,进行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室内模型试验,重点研究分析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与掘进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地表沉降和土仓压力的波动变化等规律,研究成果对实际施工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