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项目实例,对航电枢纽工程中泄水闸混凝土搅拌桩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在阐述施工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搅拌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践证明,混凝土搅拌桩技术应用,施工时没有大量增加水和泥等原材料的使用量,只是改良了水泥量的多少及搅拌所需水灰的比例,优化与简化施工过程,从而达到预期地基的硬度和能够承受的负荷量。此方法,有效地简化了施工繁杂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受大坝底孔泄流和泄水闸调峰等影响,易破坏原河道所在区域导流效应,对下游口门区船舶通航不利。提出一种新型导流结构——桩基透空式导流屏,并以五强溪枢纽船闸为例,设计初始及优化两种方案进行水流特性试验和船模试验以测试其工程效果。试验表明该结构形式可较好地改善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且相比于初始方案,优化方案对五强溪枢纽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船舶通航。  相似文献   

3.
枢纽工程中的泄水闸,在一个水文年度中,依上游径流量的大小有多种开启方式。不同的开启方式,会在闸下产生不同的流场,影响船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归纳了枢纽工程中有关泄水闸开启方式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确定了低水头枢纽泄水闸调度原则,提出了位于分汊河道的株洲航电枢纽泄水闸调度控制条件,通过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在保证枢纽泄水闸消能安全、满足船闸通航水流条件、提高枢纽电站效益的情况下,确定了枢纽泄水闸的优化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河段具有Ⅱ级台地宽、两岸堤距大、河床覆盖层厚、河床质可动性及渗透性强等特点,该河段兴建低水头航电枢纽工程其总体布置是关键,利用正态物理模型(11∶00)及遥控自航船模等研究手段,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预可、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枢纽总体布置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提出枢纽主要建筑物布置:自右岸依次为船闸、10孔泄水闸、电站、28孔泄水闸及土坝。文章重点介绍枢纽布置方案研究过程与最终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平原河流兴建其他航电枢纽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依心 《水上消防》2024,(2):142-144
北京市玉渊潭泄水闸工程始建于1964年,于1965年竣工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56年。玉渊潭泄水闸位于玉渊潭东南角钓鱼台附近。玉渊潭枢纽位于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汇合口下游,由玉渊潭进水闸、玉渊潭泄水闸和玉渊潭试验电站组成,承接京密引水渠昆玉段以西八大处沟、南旱河等地区的山洪水和城区西部雨洪水。为切实加强水闸安全管理,准确掌握水闸安全状况,及时化解治理风险隐患,2021年对该闸进行安全评价,其被评定为三类闸。闸坝是河道的控制性设施,是河道功能保障的关键,机电设备等能否正常操作、安全运行,关系到城市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为此,急需对三类水闸的砼结构及金属结构进行系统的修护及更换,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邹金苟 《水运工程》1995,(8):43-47,42
对昌江渠化工程鲇鱼山和凰岗两枢纽运行后产生的用水与管理部门间矛盾进行联合运行研究,并编制出泄水闸闸门运行程序及表格。  相似文献   

8.
帅秀莲 《水运工程》2014,(8):129-133
针对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泄水闸弧形闸门数量多、冬季弧门越冬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对坝区泄水闸弧形闸门进行了封冻期闸门应力检测。通过对获得的应力数据分析,证实了冬季封冻期泄水闸弧门在直接承受江面冰载荷条件下,闸门并未产生明显变形,为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泄水闸无防冰措施越冬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弯曲河段航运枢纽船闸上游口门区出现大范围回流漩涡、引航道存在斜向流等不良流态的工程问题,采用正态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泄水闸不同调度方式对凸岸船闸上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船闸建在凸岸的航运枢纽,泄水闸开启远端闸门的调度方式可有效减弱口门区回流尺度及引航道斜向流强度,以保证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泄水闸在不同流量和不同上下游水位条件下泄流能力,进行断面模型流量系数试验研究,为工程的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李立  车竞 《中国水运》2007,7(10):148-149
在介绍遗传算法思想以及目前于工程结构优化计算应用的基础上,对遗传算法在其它方面的优化计算思想进行总结,并认为这些优化计算思想也可以应用在工程结构的优化计算中,用以提高遗传算法在工程结构优化计算中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钟建国  李维娟 《水运工程》1997,(12):21-24,29
根据在源航运枢纽工程实例,介绍依据水闸设计规范中的水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自身特点,通过断面模型试验和整体模型试验妥中解决了泄水闸的泄流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工程的坝址处于山区狭窄河段,不具备船闸和厂房两岸同时施工的工作条件。结合山区河流洪水流量大历时短、洪枯水流量比大等特点,充分考虑厂房尽早投产发电的原则,提出采取分期导流、过水围堰的设计方案,即一期围电站厂房及部分泄水闸,二期采用过水围堰与已建泄水闸同时泄流的方式,并建立比尺1∶100的正态定床物理模型,对设计方案的导流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方案的各设计指标能够满足要求,成果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娥江新建清风枢纽船闸东侧将原翻板闸拆除,改建为10孔泄水闸,泄水闸东侧为清风枢纽电站,船闸下游河道缩窄导致泄水闸和电站下泄水流对船闸下游引航道流态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流量和泄水闸开启方式对船闸下游引航道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河道流量大于850 m3/s时,无论采用何种泄水闸开启方式都无法使船闸下游引航道流速满足规范要求;当河道流量小于850 m3/s时,采用所有闸门均匀开启的方式均有利于减弱泄水闸下游回流强度,同时使引航道流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因实际工程需求,对21 000TEU集装箱船典型水密及非水密横隔舱吊装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选取横隔舱在吊装过程中3个典型角度进行静力分析,对其结构应力及变形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结构最大应力及变形均超出规范。结合作业量,对原吊装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新吊装方案。对横隔舱在典型吊装角度下的应力及变形进行考察,计算结果符合规范。将吊装方案应用至工程实际,吊装后结构变形情况良好,为今后类似结构吊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利水电枢纽及渠化工程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各国学者同仁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它们是从堤头型式、堤身开孔、丁坝、潜坝、导航堤长短、及泄水闸导流方式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泄水闸泄流特性,建立水工模型分别进行泄水闸23孔、右区15孔和左区8孔敞泄试验,得出泄水流量与库区水位及各导墙和隔流堤水位差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泄水闸23孔敞泄时泄流能力最强,右区15孔敞泄次之,左区8孔敞泄最弱;在左区8孔敞泄时,因集中出流对船闸上游引航道导墙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缩短泄水闸上游隔堤和降低顶高程,可有效降低泄流对船闸上游引航道导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虎  符业晓  徐洋 《水运工程》2023,(10):94-98
针对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与附属设备安装联合施工时出现的精度控制差、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依托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泄洪闸启闭机房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工程,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施工工艺标准化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研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提出工期、质量优化措施,明确排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架搭设和模板组装为主要控制要点,为同类航电枢纽工程中的排架结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船舶结构设计变量是涉及多种设计和约束条件的离散变量,造成结构优化的高度非线性、多峰性等问题,而且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规范和专家经验等知识支持,结合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模糊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知识工程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将获取的设计知识构建知识库应用于船舶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知识工程技术实现参数化结构模型与优化数学模型的相互转化,降低结构优化设计对用户知识水平的要求。水密横舱壁结构的优化设计算例表明,满足约束要求的情况下,其结构重量在优化后比优化前降低了,保证了结构性能合理的同时实现重量最轻的目标;将结构参数化模型和数学优化模型结合在一起,为设计经验少的设计者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的捷径;实现了从不同资源中获取知识并应用于优化设计过程,促进设计能力的提高,降低优化设计过程对知识和经验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0日9时19分,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这项工程投入初期运用。泄水闸门徐徐落下,3月10日9时19分,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这项工程投入初期运用。3月15日坝首将蓄水到44米高程,这是水库完成蓄水后的最低水位。在蓄水期间,黔江河将出现人造洪水过程,水位会出现较快涨幅。据悉,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期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