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航道工程疏浚设计的效率和工程量统计精度,在港口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航道工程三维辅助疏浚设计系统。该系统结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CAD技术,提供参数化智能建模、开挖工程量自动统计、批量生成开挖断面图等功能。将其应用到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的疏浚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根据不同土质选择不同开挖边坡坡比、不同超深超宽参数自动生成设计断面,分航段、分土类统计开挖工程量、超深工程量、超宽工程量,分航段批量自动生成CAD格式的开挖断面图,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兰立伟  严杰 《中国水运》2009,(12):120-121
作为一款面向土木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解决方案,Civil 3D不仅包含了AutoCAD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三维动态模型设计,方便了工程建模设计及工程量的计算。本文以土石坝建模为例通过建立地形曲面、创建路线及纵断面、创建断面装配、放坡等主要步骤来熟悉Civil 3D的主要建模过程,并最后通过模型创建了三维效果。总结了Civil 3D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优点,分析了Civil 3D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为工程设计者熟悉Civil 3D这款较为高效率的设计制图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工程界对岩土勘察的信息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较突出的是可视化表达和勘察信息的传递。基于此,采用国际领先的图形开发组件HOOPS,结合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CS架构的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针对水运工程岩土勘察的特点和作业流程,提供勘察数据整合及处理、三维地质建模、勘察成果统计分析、数据检查和校审等功能,以及与常用软件的数据接口,能提高勘察资料整理的效率,提升勘察成果的质量,为下游专业提供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原来的二维图表辅助模式转变为在三维场景下的辅助模式,并产生勘察三维成果,为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填补BIM技术在疏浚设计应用中的空白,开展了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分析与标准化设计流程,选取Autodesk平台对Auto CAD Civil3D 2017进行了.Net二次开发。开发成果达到了参数化建立BIM模型的目标,大量简化了传统设计中的重复工作,可同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批量断面图、施工图出图、断面工程量与三维工程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实现了BIM在疏浚工程中的正向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水运工程实例,开展了BIM技术在勘察设计全过程的联合应用,主要在平台选用、数据处理、模型建立、接口转换、数据共享及勘察设计BIM模型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理正Revit插件将勘察模型导入BIM平台软件Autodesk Revit,并基于导入的模型进一步对工程设计计算、模型组装、成果整合和数据共享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总结了应用流程和技术经验,打通了水运工程勘察设计BIM联合应用的技术通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量大等特点,项目部建立船闸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图纸审查及三维技术交底,之后将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入到广联达BIM5D施工管理平台,将三维模型与进度计划、工程量清单关联生成5D模型。结合广联达BIM5D软件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跟踪管理。陆运河船闸工程成功的运用BIM技术提高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斜坡式码头,采用Bentley数字化平台内专业线性建模软件Open Roads Designer(简称ORD)进行三维设计,可以高效实现地形及构筑物的三维模型的建立,直观形象展示工程全貌。同时支持动态访问功能,可以在设计全过程中提取三维可视化模型信息,实时进行斜坡式码头的线型选择、断面预览及工程量计算等操作,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为今后将三维设计应用于斜坡式码头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港口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提供的多种三维智能化配筋方式。采用该系统建立的钢筋模型直接与结构构件的三维CAD模型相关联,当模型仅发生几何尺寸改变时,能够实现钢筋的自动更新,并自动计算钢筋的长度、体积和质量,从而大大提高结构配筋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体振动预报中建模工作量大、计算分析周期长等问题,结合油船的结构特点,提出组合模型在油船振动分析中的应用,同时讨论了组合模型的模拟方法。以某11.5万吨油船为例,与全船三维模型进行对比,从船体梁振动特性、上层建筑振动特性以及船体振动响应等方面研究讨论了组合模型在振动分析时的要点及分析精度,并证实了组合模型用于油船各设计阶段振动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港口工程勘察设计仍然以分散作业、单机操作,各专业独立完成,以图纸、表格、文字互提资料的二维 的、离散的作业模式为主,该作业模式不但效率低,资料共享性差,而且错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提出全新的港口工程 勘察设计一体化智能化作业模式。该作业模式以三维模型设计为基础,整合各专业生产流程,实现港口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全专业的三维设计,全生产流程的无缝数据连接,可定制的自动化分析,可定制的自动化成果输出和多专业协同设计。此 外,给出实现该作业模式的系统设计,该设计把系统分成基础层,应用层,业务层3个层次,兼顾了三维工程设计的通用性 和专用性,不但根据系统层次实现了良好的架构分离,而且为系统不同层次的扩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计量的及时性和多维度输出对设备组织、材料组织、施工安排的快速反应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这一大型回填项目的管理需求,应用BIM技术构建三维计量模型及Excel构建数据计算模型等方法,实现了回填工程量的快速计量及多维度的回填工程量数据输出成果,为大型复杂工程的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船舶设计流程中,船舶管路设计主要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3个阶段,其中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是船舶管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对AM(Aveva Marine)软件的二次开发,对船舶管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二维原理图与生产设计阶段的三维模型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进行研究。在船上的广泛区域内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实现对船舶管路系统原理图和船舶管路系统设备信息的实时更新,并将其传递给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3.
蔡波  陈新  刘普 《水运工程》2022,(2):162-167
针对固定式桅杆吊墩台在二维设计过程中专业间协同不充分、图纸表达准确性不够、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依托某重件码头工程,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开展桅杆吊墩台基础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部署协同工作环境、参数化驱动设计,从多专业协同设计、桩基优化布置、结构计算、预埋件参数化布置、工程量统计及标准出图6个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GPS+测深仪"的数字化测量系统对河道进行测量,通过surfer软件进行成图处理,根据三维表达成果,分别计算目前地形体积和设计地形体积,进一步计算水下土方工程量。为水下复杂多变的地形提供了形象直观,计算精度高的计算方法。同时采用梯形规则、辛普森规则、辛普森3/8规则进行体积计算原理及误差分析研究。然后利用surfer软件建立水下地形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林鸣 《水运工程》2015,(2):36-43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勘察过程中建立组织机构使设计与勘察紧密结合,国内设计单位会同国外有经验设计咨询公司对勘察进行管理,确保勘察工作满足设计需求;勘察过程全面执行国际标准,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勘察设备(如海上液压升降钻探平台、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钻探设备及海床式CPTU设备),按国际标准进行勘察作业及试验,尽量减少对原状样的扰动;结合设计所需参数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有针对性试验,对勘察结果采用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勘察成果优于常规勘察并已在岛隧工程实施中得到检验。总结本次勘察的组织与实施经验,希望为今后国内大型项目的地质勘察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精细化地质勘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港口工程勘察设计仍然以分散作业、单机操作,各工序、各专业彼此分开,以图纸、表格、文字互提资料的二维的、离散的作业模式为主,该作业模式不但效率低、资料共享性差,而且错漏现象时有发生。为改变行业现状,介绍全新的港口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系统HIDAS的设计模式特征和研发状况。HIDAS以三维设计为基础,整合各专业生产流程,实现港口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专业的三维设计、全生产流程的无缝数据连接、可定制的自动化分析、可定制的自动化成果输出和多专业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日本船厂设计管理的简况,包括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生产设计的内容。文中给出了设计总工作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方某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构件碰撞、工程量计算精度低、技术交底效率低等问题,进行BIM技术在重力式方块码头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创建三维信息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工程算量、进度模拟以及可视化工艺技术交底,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得出如下结论:BIM技术可视化降低了沟通成本,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解决碰撞问题,降低施工时的返工风险;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算量更加直观,具有完整、快捷、精确等特点;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可视化预演,可辅助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邬旭东  佟寅 《船舶》2021,32(1):96-100
在集装箱导轨设计中,存在着导轨需要安装的结构剖面多,不同剖面中连接肘板布置复杂,连接肘板种类繁多,重量统计繁琐等问题。该文基于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平台,提出一种集装箱导轨的三维设计方法,利用CATIA的知识工程、参数化设计、统一装配等功能,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使设计更加智能化,降低了后期修改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船用柴油机零件设计制造中存在着二维图纸信息表达困难,信息传递不通畅等问题,提出使用集成的全三维数模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采用全三维标注表达法表达设计意图,在工艺设计阶段依据这些设计意图规划工艺路线。以NX系统为软件平台,研究了基于全三维模型的信息提取方法,满足了后续应用模块的需要,实现了基于船用柴油机零件三维数字化模型设计与制造的集成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