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杰 《中国水运》2006,6(12):98-99
通过处治湾田3号隧道长18m的特大塌方,阐述了处治隧道特大塌方的设计思路。根据塌方段的技术特点提出迈式锚杆管棚结合超前钢花管注浆的处治方案。施工应用表明,处治方案非常成功,进一步说明了迈式锚杆在管棚法处理塌方技术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刚  牛飞 《水运工程》2021,(6):233-237
砂土中掺入泥浆、膨润土、水泥可降低砂土的渗透系数,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可得到满足密封墙渗透性能要求的配合比。在成层土平均渗透系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砂土密封墙渗透系数理论。混合土的渗透系数由细粒土的渗透系数及厚度控制,膨润土通过吸水膨胀作用,主要改变混合物的渗透系数;水泥与土中孔隙水发生水化反应,主要改变细粒土的渗透系数。结果表明,根据砂土密封墙渗透系数理论可计算出混合土的细粒土厚度、掺入膨润土后混合土中混合物的渗透系数、掺入水泥后混合土中细粒土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3.
补偿注浆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变形控制技术,在沉降控制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和研究,但在注浆对隧道水平变形纠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天津地区某实际工程为依托,开展了注浆控制隧道变形的现场试验,并结合考虑加固区非均匀膨胀效应的有限元方法,将补偿注浆对隧道水平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注浆加固区非均匀膨胀效应时,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补偿注浆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隧道水平位移与注浆量和注浆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近距离,小方量"的注浆策略。  相似文献   

4.
旧屋基隧道为一座山岭暗挖分叉隧道,受洞口地形及桥隧相接的影响,隧道由分离式渐变为小净距、连拱至大跨隧道。论文对连拱隧道段采用独立双洞法修建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从工期、造价等角度结合现场工程实际予以分析。应用结果表明:(1)连拱隧道段采用独立双洞修筑方案,能够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在Ⅴ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开挖存在不稳定风险,通过施作对拉锚杆和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隧道开挖稳定性能得到满足。(2)采用独立双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段时,应重视超前支护和中夹岩的加固,注意先行洞与后行洞的施工工序关系,并采取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3)在现场实施过程中,隧道变形较小,但中夹岩附近的初支钢架应力较大,施工时应重点关注,加强监测工作及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辉  谢肃君 《上海造船》2011,(4):56-58,68
针对LNG船的特性,研制开发了容重100kg/m3、总厚度为75mm的岩棉A60级耐火舱壁;容重100kg/m3、总厚度为50mm的岩棉A30级耐火舱壁;容重100kg/m3、厚度为50mm的岸棉A60级耐火甲板。经实船应用检验,该绝缘材料均满足LNG船防火材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传锋 《中国水运》2009,(10):211-212
鄂陕界隧道全长5.6km,洞口段围岩为强风化硅质、砂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岩体极破碎、顺层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开挖时易产生坍塌、掉块,设计在洞口段采用37根长35mф108mm管棚进行超前注浆支护。同时隧道左右线拱顶以上7~8m处有一村村通道路,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设计在洞顶以上1m开挖线洞口两侧5m范围内设2排直径108㎜的超前管棚注浆支护。两处设计管棚注浆支护后达到了设计效果,对开挖进洞和道路沉降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双重管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土层,注浆加固止水效果好。结合马家坡隧道掌子面涌水涌砂处理,介绍WSS工法注浆在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隧道中掌子面加固止水的应用,分析研究WSS工法浆液材料选择、无收缩浆液特性、注浆材料配比选择、喷入率、注浆参数设计及注浆加固要求等控制要点。通过工程实践,采用WSS工法注浆加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固结效果好,能快速封堵涌水涌砂,能有效提高掌子面自稳能力,在隧道涌水涌砂处理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地铁隧道工程,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加固方案下,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框构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变形规律以及对既有桥梁的影响,为同种地层条件下的盾构下穿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盾构掘进过程中,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仅采取同步注浆加固方案时,地表及铁路框构桥的变形远远大于同期采用同步注浆和二次深孔注浆的方案,因此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盾构掘进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高等级公路建设水平发展越来越快,作为高等级公路重要的建筑物,隧道建设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在建设过程中,隧道方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穿越复杂的地质情况。文章以揭惠高速小北山一号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下穿水库段设计方案,采取帷幕注浆预加固措施,加强结构设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参数。研究表明,设计方案安全可行,可为隧道下穿水库段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穿越堤防时的堤顶面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简单,而堤身弹性模量、隧道上覆土层厚度、隧道间距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复杂;堤顶面沉降随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的增大而增大;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随堤身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开始时都随着隧道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覆土厚度大于20 m之后堤顶面沉降减小幅度趋缓;在隧道间距小于10 m时两隧道之间的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在两隧道间距大于10 m时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都和隧道间距呈S形关系。结果表明,当隧道穿越堤防时,可采取增大堤身弹性模量、减小隧道收缩率、采用适当的隧道半径、覆土厚度和间距来减小堤顶面沉降。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某在建隧道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部分位置存在溶洞,富水情况明显。隧道施工现场采用水泥-水玻璃(C-S)的注浆技术对富水破碎围岩段进行堵水加固治理。为查清隧道围岩注浆处理的效果,工程上决定在隧道K145+348段应用地质雷达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注浆前后的雷达测试图像对比,以判断确认注浆是否起到加固的作用。实例证明,将雷达用于富水破碎围岩注浆效果检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供类似检测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研究注浆对海底隧道突水灾害的防护效果,开展了海底隧道突水注浆防护模拟试验。使用3组配比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海底隧道不良地质进行注浆,对比分析注浆后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涌水量、围岩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研究发现:预注浆能有效防护海底隧道突水;浆液配比对防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浆液扩散效果和注浆体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海底隧道不良地质进行注浆加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周边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地下连续墙板桩码头后方拉杆以上部分均以回填砂土为主,但由于回填厚度较薄,一般厚度为2~3 m,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并满足码头使用要求,且在地震设防烈度下不液化,经多方案必选优化,选择加填料的双点共振密实法对薄层砂基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通过双点共振振冲桩处理码头后方回填薄层粉细砂基的施工工艺介绍,为以后类似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郭新杰 《港工技术》2021,58(3):85-90
通过采用桩底、桩侧壁复合式后注浆新工艺,在确保风机基础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优化减小钢管桩斜桩钻孔深度,制定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钢管桩嵌岩斜桩后注浆质量检测方法,解决超厚强风化岩层地质环境下海上风电基础钢管桩斜桩超长钻孔(嵌岩钻机钻头出钢管桩斜桩沉桩桩底标高后继续钻进成孔深度大于15 m,一般超过20 m)的技术难题,该项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洋山港三期码头工程抛石区采用冲孔吊打沉桩工艺,抛石厚度在10m以内的桩采用一级钢护筒,钢护筒跟进3-4m,最大冲击成孔深度6~7m,克服了钢护筒无法跟进、斜孔、卡钻、漏浆等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和总结,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沉箱结构的坞门是港珠澳沉管隧道预制场的重要构件,尺寸达59 m×25.2 m×29.1 m,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混凝土沉箱结构之一。采用不同寻常的施工工艺,可满足其止水、多次起浮、多次启闭等功能要求。此施工方法为类似大型沉箱结构施工的典范,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坍塌事故处治实例,分析了坍塌事故成因,介绍事故处理措施。设计在隧道内采用Φ76自进式锚杆超前注浆与Φ42钢花管大外插角相结合注浆加固,解决了在大孤石塌体成孔困难,施工顺利通过大规模塌方地段,该处理措施可行有效,为以后类似隧道施工设计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提高多维度机组电缆线圈敷设可靠性的方法,能够让机组电缆线圈施工安装更准确高效、运行更稳定、后续拆装维护机组更方便。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满足使用要求,有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20.
南邻广西的贵州省望谟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该区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本文介绍了贵州某高速公路某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区域,提出了通过采用注浆限排、沉渣池、集中排水等方法穿越富水断层,为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