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松潘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气候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暴雨天气频繁,使得该区域成为泥石流灾害高发区。黄岩沟为松潘县近郊一条暴发频率较高的泥石流沟,曾于上世纪80年代由沟内滑坡体失稳引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活动。目前主沟形成区发育的两处大型滑坡目前变形迹象明显,饱水后极易失稳。而该段沟道纵坡较大,沟道深切狭窄,两处滑坡体一旦失稳将转化为土力类泥石流或堵沟进而形成溃决型泥石流,其成灾的具体形式将主要取决于当地降雨量及降雨时长,而其成灾规模将远大于上次大规模泥石流活动,从而对沟口居民及G213公路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川西地区深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崩滑次生灾害不断发生,为泥石流的发育带来了大量的物源,使得泥石流成为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2012年7月27日,江油通口镇北西部李家坪沟流域普降百年一遇暴雨,引发大型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生活及交通造成严重损害。李家坪泥石流流域支沟发育,各支沟坡降较大,沟道发育大量崩滑体,现场调查达15处。此外,当地工程活动,导致坡表堆积大量松散碎石堆积体,为泥石流增加了大量的人工物源。通过对5条主要支沟的研究发现,支沟沟道平均坡降大,均在260‰以上,利于物源汇集于主沟。泥石流发生条件受12个单因子影响,文中将这些因子进行量化权重分析,得出李家评泥石流沟为活动性,在暴雨情况下会发生沟床起动型泥石流,沟口桥梁和附近居民将受到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岷江中游其中三条主要水系沉积物的系统研究,查明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三支流交汇之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矿业活动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三支流交汇之后元素含量有较明显升高,显示河流汇流叠加对岷江水系沉积物有较大的影响;岷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风险,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1)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生态危害,其受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文锦江>南河(三江交汇)>斜江河>金马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长江中上游重点清淤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长江中游典型浅滩演变规律与整治措施研究"依托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工程,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水槽试验及现场试验等多途径、多技术手段,对长江中游典型分汊浅滩河段-沙市河段、典型弯曲分汊浅滩河段-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和典型长直过渡段浅滩河段-周公堤至天星洲河段的演变规律及三峡建库后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航道整治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探索.同时针对当前航道整治前期研究及设计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整治建筑物结构型式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开发应用研究.通过研究,对长江中游典型分汊、弯曲分汊、长直过渡段浅滩的演变与治理措施、中细沙河流的实体模型模拟技术以及长河段一、二维嵌套水流泥沙数值模拟方法、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型式与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弄清了长江中游典型浅滩的演变规律和演变机理,揭示了三峡建库后的演变趋势,明确了整治思路和方向.提出了新型护滩、促淤建筑物及迎流顶冲丁坝结构及施工工艺,解决了大水深、大流速条件下的护底、沉排技术,创新了分流鱼嘴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确定了不同冲刷条件下的整治建筑物防护范围和防护措施,开发了高效率的航道整治建筑物CAD辅助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江航道清淤应急工程以及长江中游沙市河段、瓦口子-马家咀河段和周公堤-天星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中,为前期工作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持,加快了工作进度,节省了前期工作量.有关整治建筑物结构及工艺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江张家洲、碾子湾、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对提高整治建筑物设计水平和可靠性、稳定性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