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索潜艇处于复杂水域时水下标量电位的分布,将海床倾斜水域作为切入点,在利用镜像法推导出海床倾斜水域潜艇水下标量电位的分布表达式后,对水下电位的分布特征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平行分层环境下电位分布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海床倾斜水域潜艇水下电位分布特征明显,量值可观,可用于潜艇的探测与定位;小角度范围内,改变海床倾斜角度和海水电导率,所研究水域电位分布特征的区域性不变,其量值随海床倾斜角度增大呈线性增加,随海水电导率增大呈非线性衰减;相比于平行海床水域,海床倾斜时不存在电位为0的场点,且沿偶极矩方向的对称性丧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更为复杂水域潜艇腐蚀相关电场的场分布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两则国际大型打捞工程为背景,首次提出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在打捞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在调查"世越号"遗骸、遗物和南太平洋某搁浅难船抛锚区域珊瑚情况中发挥了较大作用。通过对这两个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并说明了各调查方法适用的工程种类,总结了不同调查方法能达到的精细化程度。随着打捞工程的日趋人性化和环保化~([1-3]),对难船下方和难船周围海床的调查,无论在打捞施工前还是施工后都越来越有必要,此论文提出的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和介绍的工程实际应用案例,为后续相关工程施工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及遥感卫片资料,采用动力地貌与岸滩演变、理论分析等手段,对红塘湾海域马岭(天涯海角)~南山岭(南山角)岸段的岸线变化及海床滩冲淤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域岸线总体来讲变化不大,整体表现为动态的缓慢冲刷后退趋势,从长时间尺度来讲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海床冲淤趋势表现为,-10m以外波浪和潮流动力对海床作用较小,故-10m以浅的水域,海床以冲刷侵蚀为主;深水区-15、-20m略有淤涨或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孙成科  王赢 《中国水运》2014,(2):292-293
在对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探测过程中,地震映象法是一种新型的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在地铁、码头、隧道、桥梁等近海工程和高层建筑中使用非常的广泛。具有施工空间要求小、施工效率高、施工灵活等方面的优点。基于此本文对港口地质勘察中地震映像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物探技术在勘察工作中的选则与使用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后对勘探过程中检测物探技术的勘探地震反射波与勘探透地雷达发射技术的检测方法、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实际勘察结果与物探技术勘察结果,验证了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物探技术勘探地质,能准确地掌握地下溶蚀、溶洞的情况,达到了预期要求,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海床演变、港口规划、工程水域条件等方面,分析工程选址可行性;在分析工程用途、实际船型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代表船型;根据设计水位提出码头的通航技术参数;从水流条件、河床演变等角度,论证工程对航道条件的影响。经复核及论证,本工程选址符合相关规划,对附近航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物探技术在公路桥梁熔岩地区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结合具体实例,在分析物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物探技术地质勘查的选用和应用原理,并通过物探技术试验确定物探技术的有效性,最后通过物探成果与勘察设计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应用物探技术勘察设计公路桥梁熔岩地区地质,不但能解决公路桥梁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还能提高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为确保公路桥梁在熔岩地区施工的合理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浅谈12缆三维地球物理深水勘探船的舾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俊俊 《船舶》2011,22(5):58-60,76
介绍了12缆三维地球物理深水勘探船舾装设计的主要特点,分别阐述了常规舾装设备和物探专业设备的技术状态,常规设备主要着重于因作业要求带来的常规设备特殊性布置和物探设备的系统性配备和布置,主要着重于本船的实际作业特点。  相似文献   

9.
影响浅水水域反潜战能否成功的主要问题之理常有的外部环境的高噪声。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诸如水面波运动、混响、海床和周围地势(如悬崖)反射的声波、浅水水域内大的运输量,以及机械设备和推进器的宽频带高声级噪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天津水域施工船舶数量逐步增加,其中充斥着大量内河船舶。此类船舶多数船况较差,船员素质较低,已成为天津水域通航安全的严重隐患。文章根据目前天津水域施工现状、存在问题、监管难点等几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船舶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强  辛文杰  毛佩郁 《水道港口》2010,31(5):444-448
文章分析了河口湾径流的水沙条件、潮流、潮位、盐度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河口的沉积环境与沉积速率以及滩槽演变的特点和趋势。拟建桥区海床历史演变与近期演变的分析研究表明:拟建桥区海床以淤积为主,但淤积量不大;桥区水域内涨落潮以往复流为主,且与所在的航槽走向一致,反映了地形与水流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环保措施是减小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手段,在环境要求敏感水域施工,设置防污屏是一种较好的环保措施。防污屏是一种先进的需大力推广应用的预防水中悬浮物污染扩散的装置,能有效地将施工水域同外界隔离开来,从而防止混浊水的扩散,起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周围海床在波浪作用下会发生液化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海床抗液化措施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的波浪-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的CFD-CSD耦合模型,模拟求解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及考虑结构物的复杂波浪荷载条件下的响应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复合筒型基础周围的海床表面覆盖不同块石下的动力响应和液化范围分布,表明上覆块石层厚度越大,抗液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潜艇阴极保护效果和水下腐蚀静电场分布会随着海水电导率、海床电导率和海水深度等海洋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潜艇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下的水下腐蚀静电场模型,求解不同海水电导率、海床电导率和海水深度等海洋环境因素下潜艇表面电位、阳极输出电流和水下电场分布。结果表明:阳极保护电流随着海水电导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海床电导率和海水深度对阳极保护电流影响较小;水下电场峰值随着海水电导率、海床电导率和海水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OW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波浪水池模型,模拟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筒型基础周边的波浪场和海床表面的波压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筒型基础及周边海床的三维动力响应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波浪条件下筒型基础周边海床的动力响应和液化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下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迎浪侧的海床易发生液化,风力发电装置基础周围海床的液化深度随波高加大而增加,由于筒型基础的人土深度较大,筒内土体不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6.
杨再常 《中国水运》2010,(8):164-165
砼块铰链排沉排施工作业在长江航道整治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中得到了应用,但都是在施工水域相对开阔,水施工水深较深,沉排船锚泊方向顺水流方向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施工水域相对狭窄的坝背水坡沉排尚属首次。文中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介绍了无法专用沉排船沉排的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壮  张大朋  刘璐  白勇 《船舶工程》2018,40(6):106-111
海底管道靠近海床表面处受海流冲刷,管道与海床表面产生一定间隙,该间隙与管道直径的比值定义为间隙比。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间隙比对管道绕流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物理模型试验中,六分力天平测得管道的阻力和升力,数值模拟研究管道尾流流态和旋涡发放频率。结果表明:间隙比低于某临界值时,海床的存在阻碍了剪切层与层外流动间的相互作用,抑制层内涡量的传递,下游旋涡得不到充分发展,发放频率有所降低;海床壁面加剧管道两侧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差增加,因而管道阻力和升力增大;间隙比高于某临界值时,海床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旋涡脱落趋于规则,海床未对绕流产生较大影响,管道受力随之趋于稳定。该研究可为海流冲刷引起的海底管道悬跨现象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勘察注入新的活力,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勘察手段之一。本文就吉林省东部花岗岩地区某水库工程为例,探讨物探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钻探方法加以印证。结果表明,物探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勘察的目的性,辅助钻探方式,更好的完成对工程勘察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流引起海底管道悬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底管道悬跨将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营.在海底管道稳定性设计中,需要合理分析具有初始嵌入深度的海底管道产生悬空的物理机制.本文对海流作用下铺设于砂质海床上的海底管道悬空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不可压缩流体N-S方程,分析了海流作用下管道周围的流场特性,研究了管道两侧的压力分布特性和海床表面剪应力的分布特点.在管道绕流流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体渗流方程的求解,得到了管道周围砂质海床内的渗流场以及渗流水力梯度场的分布情况.与海床表面剪应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管道下方渗流出口处土体的流土渗透破坏将诱导管道发生悬空.  相似文献   

20.
鱼山已建围垦工程产生的水动力变化引起岛区附近海床的调整重塑。对工程前、后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进行对比,并对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岛区南北两侧深槽进一步增深发展,近岸局部发生淤积。海床冲淤发展趋势有利于深漕区码头水域的水深维护,并提升了岸线前沿水深条件,有利于后续高等级泊位的开发建设,但同时也增大了近岸码头区水深维护和西侧后续围堤建设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