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船舶频繁在锚地积压停泊,待闸锚地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本文结合安全本质化理论和安全防范理论,研究提出从人、物、环境与管理四个方面保障船舶待闸锚地安全的管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长江中上游水域的通航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需求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三峡河段大风天气的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三峡河段过闸船舶的通航安全,如何保障船舶安全过坝是船方、社会和国家对三峡通航的安全需求。本文主要对三峡河段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风险进行分析,基于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安全风险提出船舶过闸差异化管控方案,进一步提高三峡河段船舶通航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三峡危险品船舶待闸锚地现状.指出其不能适应船舶停泊需要的原因为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保障三峡大坝和船舶安全,提出建设多元化待闸锚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三峡过闸船舶拥堵常态化的背景下,结合近年来三峡船闸过闸货运规模、过闸船型、恶劣天气以及船闸检修等因素对待闸锚位需求规模的影响,分别利用排队论法和经验公式计算法对近期和远期的待闸锚位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影响过闸效率的变量与不变量,总结出待闸船舶进入闸室的移泊时间作为变量的内在规律性,即进闸移泊时间的差异性是由闸室外待闸级数的多少决定的。论证了将现行五级船闸运行两级停泊待闸改变为五级运行五级待闸通航组织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在三峡枢纽原设计通航设施基础上增建必要工程措施的可行性。为三峡通航管理机构适时开展待闸与过闸无缝衔接的通航组织工作、大幅提高三峡枢纽过闸运量(在2017年水平年基础上约提高1200万t)、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近坝河段船舶待闸锚地运行管理直接影响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高效运行。本文结合待闸锚地设置与管理现状,呈现待闸锚地管理的关键环节,并研究提出各关键环节的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10.
受恶劣天气、汛期大流量、船闸停航检修等因素影响,三峡坝上大量船舶积压,待闸锚地锚位数量严重不足。利用排队论相关理论,建立待闸锚地排队模型,并结合过闸船舶的统计资料对现有锚地规模进行分析评价,可为三峡待闸锚地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过坝船舶联动控制常态化实施背景下,当前对过坝船舶排队待闸参数仍沿用先前计量方法不能准确反映过坝交通组织效率与服务水平。本文结合联动控制过坝船舶分区控量排队滚进的航行待闸模式,提出利用排队论方法准确量化船舶待闸过坝的相关参数,并以下行危险品排队待闸过坝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排队论方法求得参数值更符合船舶待闸动态实际,对衡量及优化联动控制过坝船舶交通组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总结三峡船闸近五年的运行情况及运行数据指标,对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和船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航设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过闸船舶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影响三峡船闸效率及其通过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设置待闸闸室、船型标准化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骆世钟 《水运工程》2005,(10):64-66,69
危险品待闸锚地多元化,是过闸危险品多样化和零星分散抵闸的运行规律,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保障三峡大坝和船舶安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3):12-14
针对三峡船闸运行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的问题,建立三峡船闸通过量与过闸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关系数学模型,并以2010年过闸船舶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吃水控制标准条件下的船闸通过量,提出利用三峡河段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合理挖掘船舶吃水深度潜力,充分发挥过闸船舶的装载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三峡船闸通过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峡枢纽区域货运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长江上游货运量的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逐步显现.在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货物运输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闽值的概念,通过三峡船闸优化调度,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同时提出采用水陆联运的组织方式实施货物分流,以缓解船舶的待闸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峡船舶待闸锚地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锚地是为通过三峡船闸船舶等待过闸提供锚泊的专用基地,是三峡通航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三峡通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船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通航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充分发挥三峡工程通航效益的重要体现。锚地的安全、和谐在三峡通航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提供安全、高效、和谐、便捷的锚地服务,是建立锚地安全文化的需要,更是通航管理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三峡航运货运量及过坝各类运输船舶数量的大幅增长,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达到饱和,现有的通过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过闸货运量要求,为缓解持续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过坝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拟建设一批待闸锚地,本工程罗家河锚地为其中之一。针对锚地的系泊方式,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将其中一种方案作为罗家河锚地系泊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雄 《水运工程》2005,(12):32-36
通过优化三峡船闸输水阀门运行参数,满足了船舶在一闸室待闸的停泊条件;组织代表船型进行实船试验,形成了连续调度快速安全的调度工艺,取得了在139m水位条件下,三峡船闸下行通航效率提高15%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