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高铁列车运行图是否吻合旅客的时变需求,可以针对时变需求进行客流分配,利用旅客出发时间偏差程度来评价。若未知时变需求的分布状况,则不能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本文研究如何运用高铁系统运营数据,评价列车运行图是否吻合旅客时变需求。通过定义较小时空单元及时空单元中的运输能力、客流量和客座率,来描述列车密度和出行需求及其关系。以京广高铁等线路的运营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发现:合理的列车运行图在需求越高的时空区域,平均运输能力越大;在运输能力越大的时空区域,平均客座率越高。尽管数值分析中采用的是实际运量,但该特征表明列车运行图与出行需求相吻合。可以运用该特征来评价列车运行图,并适用于大规模高铁网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铁人工编制运行图效率低、工作量大、易出错等弊端,结合运行图编制业务现状特征,分析并提出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建设目标。基于SQLite数据库、运用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完成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实现了运行图基本图铺画、在线优化调整、时刻表一键生成等功能。该系统已在天津地铁行车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运行图编制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中列车运行图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列车运行图实现结构.  相似文献   

4.
针对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特点,建立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模型在考虑列车总旅行时间与运行图均衡性目标的同时,增加区间服务频率偏差目标,以体现不同时间段客运需求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循环布线的列车运行图模拟退火优化方法,得到分步循环优化各列车运行线布置的理想方案,生成具有一定满意度的初始列车运行图,再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运行图的全局优化。算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优化,解决了不同时间段列车服务频率与客运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管理现状,充分了解铁路局对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管理的需求,针对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研制并开发了适应我国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为“新图过渡”的安全实施提供支持,规范了运输统计,高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计划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旅客列车运行图新旧交替计划编制工作的需求,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并列举了一些新旧交替计划的编制实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成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首选对象。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实现运力与运输需求的匹配,同时降低城轨站台候车区拥挤度,文章基于运行图的均衡性指标对站台客流密度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排队论基础方法和理论,建立了以城轨站台候车区客流密度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模型,分析出列车运行图均衡性与站台候车区客流密度的关系。然后,通过创建峰期、创建过渡期、连接任务线、冲突处理、均衡处理等过程,实现了城轨均衡运行图的自动编制。最后结合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客流数据,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自动编制的运行图比人工编制的运行图其站台候车区最大客流密度更低,因此算法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尺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进行协调性分析与评估,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协调与优化的重要基础。通过选取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提取了运营协调决策中的共性需求,构建了适应运营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协调性评估指标新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开发了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协调性评估系统,可以对点(车站)、线(运行线)与面(运行图)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以北京市实际路网运营情况为例,在10 s内完成各项指标计算,计算结果得到了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专家认可,可以为列车运行图进一步优化编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铁路》2011,(6):82-83
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从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将开行旅客列车2 128.5对,比现图增加195对,铁路客运能力增长9.6%,货运能力增长6%。随着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和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对列车运行图进行新一轮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和铁路运力资源的增加,充分利用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新的运行图全面实施了"三种混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新模式:在时速300 km的高速铁路上,同时开行时速300 km和时速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跨线运营的背景下,单线运行图调整已不能满足实际运营的需求。提出一种互联互通线路的跨线运行图调整方案,指出互联互通跨线调整的核心是以运行线(列车)为单位的“本线+邻线”的运行图调整;设计合理的本线到邻线的传输载体,从而完成本线与邻线的交互;提出运行图标准并设计跨线运行图调整流程。该方案可解决跨线运行图调整问题,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定序优化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和维修天窗的基础上,建立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设计基于定序优化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铺划方法。该方法在不断优化松弛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当前松弛列车运行图,每次按照最小平移时间法则选择冲突进行优先化解,直至所有冲突化解为止。化解冲突时,通过构造松弛列车运行图的扩展多平行四边形和有向图,以平移作业、交换作业顺序、变更停站方案和调整列车始发时间域等方法来优化松弛列车运行图。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施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的铺划。  相似文献   

12.
考虑高速铁路旅客出行的时空敏感性较高的特点,将旅客运输状态引入运输时空网络,构建三维的时间-空间-状态网络,提出基于旅客需求的停站方案与列车运行图综合优化0-1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旅客分配、停站方案与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一体化。设计拉格朗日松弛求解算法,将复杂的列车间强耦合问题分解为单列车的最短路径子问题集合,从而降低模型求解难度。以京沪高铁北京南-曲阜东区段为背景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实现了较低的运营成本,还能够有效满足旅客需求,实现客流分配、停站方案与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有机联动。  相似文献   

13.
靳小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后插23-后插2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其为传统的生产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解放生产力,推动创新.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增长,线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便捷性越来越强,客流量随之逐年增长.在大中型城市,为满足早晚高峰时段大客流的需求,列车运行间隔越来越小.因此列车运营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编制至关重要,尤其还要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情况下列车开行计划的调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列车运营计划和列车运行图,无论是编制效率还是可调整性都得到大大改善,使列车调度人员能够灵活应对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列车开行计划调整.  相似文献   

14.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生产的综合性计划,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实际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经验,分析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素及编制程序,归纳、总结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技巧,以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水平,使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划做到科学、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在周期图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加入非周期列车运行线成为"周期+非周期模式"列车运行图在我国铁路网大规模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周期+非周期模式"下列车接续关系更为复杂,而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列车运行图随线路的开通不断调整,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符合市场运营需要的接续关系。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周期图的加线模型,考虑周期结构和灵活接续等约束,构建基于灵活接续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加线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实现列车接续方案设计与"周期+非周期"运行图编制的综合优化,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提高了"周期+非周期模式"列车运行图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时颢 《铁道学报》2000,22(1):92-97
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提出并论述了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中如何满足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合理利用通过能力以及便利列车运行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思想,研究了我国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具体实现形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行图初期采用集中-均衡模式,远期采用合理负荷下的规格化饱和运行图模式的论点,并对这种模式下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进行试算  相似文献   

17.
将城际客流均衡分配与列车运行图优化相结合,构建城际列车运行图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满足行车组织要求、运营时间等为约束,以降低旅客乘车时间、换乘等待时间以及提高始发、终到时间满意度为目标优化列车运行图;而下层模型为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客流均衡分配模型。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与GP算法组合求解,在生成初始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不断通过均衡分配乘车客流、构造邻域解迭代优化。算例分析表明模型与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列车牵引节能策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梳理,总结近年来在牵引节能领域普遍认可的3种策略,并对其中2个应用效果显著的策略进行展开分析。通过利用列车制动再生能量转换为牵引能量供同一供电分区的其他列车使用,是较为普遍的节能措施,但由于各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基建设施情况复杂、列车运行图多为固定版本,故在实际应用中,节能效果有局限性。未来可以考虑基于智能感知技术对客流需求进行短时预测,根据客流预测计算生成满足需求的最优节能列车运行图,通过实时感知客流、动态调整运行图的运营模式,最大程度减少牵引能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程度的不断深入,乘务管理也需要不断适应线路结构、客流特征、列车方案、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变化需求。乘务计划优化是一类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对计划列车运行图、线路条件、乘务班制、劳动时间等乘务计划编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编制条件和编制目标等方面研究了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乘务计划的编制难点,从乘务班制、任务划分、网络统筹、编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提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乘务计划编制优化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模拟法编制列车运行图,保证每个时间段的对数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根据虚拟链接及调整,使其满足列车折返约束,之后根据列车出入库的情况进行调整,使生成的运行图更好地符合设计需求,能够高效地对不同线路的不同全日行车计划进行铺画。另外,将生成的运行图转换为CAD脚本,也减少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实现全日运行图的铺画,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