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降低船舶进水环境下的人员应急疏散风险,提高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安全性,基于SOLAS2020概率破损稳性计算方法确定船舶进水危险区域,根据国家海事总局公布的碰撞事故报告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法对船舶破口形状和位置进行抽样,确定风险分析场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水数值模拟与人员疏散仿真耦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后果,构建一种船舶进水条件下的人员疏散风险评估方法。以某大型船舶为例开展船舶进水环境下的人员应急疏散量化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增加分舱指数A修正水平舱壁纵向布置位置,可降低应急风险,提升船舶总体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船舶总体稳性方面性能校核工作的效率,以NAPA软件为基础,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规范公约及NAPA程序语言,开发用于多方面校核的NAPA Manager程序,可以进行静水力计算、舱容计算、完整稳性计算、ICLL破损稳性计算、干舷计算等。程序涉及范围广,构架简洁,易于操作。以某载重83 000t散货船为例检验该程序的实用效果,输出报告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破损稳性计算指南,分析研究三种不同的管路走向布置方案以及对特种用途船破损稳性的影响程度,选取最优管路走向,为后续同类型船舶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面舰船生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舰船遭遇不同武器破坏下的薄弱性,而薄弱性主要由破损稳性决定。目前,舰船破损稳性评估主要运用确定性方法,但该方法不能全面评估舰船破损稳性。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舰船破损稳性,探讨水面舰船破损稳性评估的概率方法,提出变区间线性插值计算残存概率Si的新方法并开发计算程序。以某水面舰船为例,计算各种破损情况的进水概率Pi以及残存概率Si,并累加所有破损情况Pi和Si的乘积,得到分舱指数A。研究表明:通过将分舱指数A作为评估指标并考虑不同武器和碰撞的综合破坏效应,概率方法可以实现水面舰船破损稳性定量且整体的评估,能为舰船初步设计阶段主船体的分舱优化以致提高舰船生命力提供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樊红元  杨博  向淼  赵耀中 《船舶》2016,27(5):17-21
在保证大开口货舱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研究12 500载重吨重吊多用途船的破损稳性,使其满足分舱指数要求。对货舱数量、边舱数量、边舱宽度、水密二甲板分隔高度、双层底高度、压载水舱型式等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获得各因素对该船破损稳性的影响趋势,指导该船的破损稳性设计。同时也评估了机舱区域船底破损,使其满足公约的要求。最终得出同时兼顾船舶功能和破损安全的设计,对类似的万吨级重吊多用途船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楠 《船舶工程》2020,42(9):59-63
介绍了ISO15016:2015和ITTC2017两种实船航速修正方法,对比了两种修正方法的测速要求和修正流程。并通过8种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试航数据,采用两种方法对试航数据进行修正,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的修正结果,可为今后船舶EEDI测速试验和航速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齐强  朱韬  朱军 《船舶工程》2019,41(6):30-35
稳性与破损稳性是影响舰船生命力安全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详细分析了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2004)、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与浮性标准(DDS 079-1)和舰船通用规范(GJB4000-2000)稳性要求标准;数值计算了某船完整稳性和破损稳性,系统分析了舰船稳性与破损稳性指标要素。结果表明: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衡准、国际海事组织的破损稳性标准和舰船通用规范对于稳性与破损稳性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指标体系及要求;美国海军水面舰船稳性与浮性标准对舰船稳性与破损稳性个别指标要求更为严格;我国规范要求总体较为合理,但缺乏对复原力臂特征值的衡量要求和船舶破损后抵抗风浪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实船测速试验标准ISO15016:2015中提供了两种流修正方法:Iterative方法和Mean of means方法。论文首先介绍和比较了这两种修正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6艘具有代表性的船舶的测速试航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不同流修正方法的适用性和差异性,可为我国船舶EEDI测速试航及航速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4种不同载重吨位的船舶以不同的速度与某桥墩发生碰撞的过程,演示有限元法仿真计算船桥碰撞问题的一般过程,着重分析船舶和桥墩的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撞深速度、撞击时间-速度和桥墩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0.
王庆伟 《船舶工程》2022,(S1):263-266
对养殖工船B型干舷和B-60干舷这2种干舷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船舶计算软件NAPA计算破舱稳性。B-60工况对应的工况按照破损要求计算破损稳性,因养殖进水管连接的舱室多,所以连带破损舱室多,不能满足残存稳性的要求。按照船舶B型干舷的要求,采用概率法计算破舱稳性,通过选取不同吃水对应的GM值及合理分区,计算结果满足要求。因养殖工船进水管连带破损多,B型干舷更适合于养殖工船类似的船舶。  相似文献   

11.
对VLCC舱室形状描述和自由液面修正的若干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仅就VLCC破损稳性计算中有关舱室形状描述和自由液面修正诸问题,简单介绍一种简便、准确描述舱室形状、计算舱室要素和通过计算自由液面移动力矩进行自由液面修正的方法,它对简化VLCC稳性计算、提高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SOLAS对船舶双层底布置要求,分析了该要求的适用范围和双层底布置要求的内容,对因故不能满足船舶双层底布置要求的区域,给出了规范要求的底部破损稳性核算的一般步骤。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在进行双层底布置和破损稳性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对船舶分舱布置设计提出了若干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兴忠 《中国海事》2007,(12):58-59
PSCO应对破损船舶的适航性和船舶破损稳性进行认真评估和计算以确保破损船舶开航后对海上交通安全和海上人命安全及海洋环境保护不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船舶最小稳性计算通常是引入最小功原理建立优化模型,利用函数极值条件将其转化为求解一个隐式非线性方程组。通常,采用逐次线性化方法求解该方程组,但其中关键问题是Jacob i矩阵的求解。对于传统算法,Jacob i矩阵中各项的计算公式繁琐,不易推导;公式中还需要不断重复计算船舶的水线面要素,不但计算工作量大,而且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且不易编程。引入差商代替导数的思想来求解Jacob i矩阵,既避免了船舶水线面要素的求解,简化了计算,又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且便于编程实现。通过算例中计算结果的比较,可看出这一算法收敛速度快、计算结果准确,且适于破损稳性计算。船舶自由浮态计算实质也是求解一个隐式非线性方程组,故同样可用这一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船舶领域和动界的概念,在船舶碰撞几何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规则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提出一种船舶复合碰撞危险度的计算方法。确定最近会遇距离(DCPA)、最近会遇时间(TCPA)、两船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主要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并考虑航行区域状况、能见度情况和船舶的操纵性能等对船舶碰撞危险度的隶属度函数修正。用原始数据对3种不同会遇态势进行仿真和对3种不同碰撞危险度计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吨位船舶在低等级码头的停靠问题,通过分析船舶载重线和载重吨的相关性,提出增加船舶干舷、降低船舶载重量、签发多套载重线证书的方法,为液货船和25万吨级船舶在低等级港口的停泊提出理论依据。例举某船多套载重线检验案例,为船舶的实际操作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船舶推进轴系运行过程中,油膜力发生变化会对轴承的刚度产生重要影响.为准确描述船舶推进轴系的运行状态,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油膜动力学为基础,结合油膜刚度系数计算方法,推导出四参数可变油膜刚度系数计算方程.以某64 000载重吨散货船为研究对象,建立船舶推进轴系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比较分析船舶推进轴系主要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船舶领域和动界的概念,在船舶碰撞几何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规则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提出一种船舶复合碰撞危险度的计算方法.确定最近会遇距离(DCPA)、最近会遇时间(TCPA)、两船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主要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并考虑航行区域状况、能见度情况和船舶的操纵性能等对船舶碰撞危险度的隶属度函数修正.用原始数据对3种不同会遇态势进行仿真和对3种不同碰撞危险度计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船舶原理、船舶破损稳性规范标准、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理论及船模试验数据结果,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最小许用初稳性基础上求解船舶初稳性安全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采用兹万科夫法计算山区河流船舶阻力的局限性,结合澜沧江500 t级机动船实船静水航速试验,分析船舶阻力试验结果与兹万科夫法计算结果的偏差,提出按总阻力系数、剩余阻力、剩余阻力指数进行修正的思路和方法,建立相应修正系数与船舶弗劳德数、船宽吃水比的函数关系,对比上滩航行与静水航速实船试验结果,进行二次修正,总结出总阻力和剩余阻力二次修正系数以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