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湾电厂三维斜压水流和温排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海湾地区水体密度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密度梯度和斜压效应,建立正交曲线坐标下基于σ坐标的三维斜压水流和温排水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象山湾内某电厂的温排水运动特性研究,计算所得的潮位和流速与原体观测资料吻合良好,所得温排水的温升范围以排水口为中心,随湾内涨、落潮呈带状分布,排水口近区热分层现象明显,温升分布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沿岸往复流海岸电厂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冰  张娜  赵洪波 《水道港口》2011,32(4):291-296
应用Mike21FM模型对马来西亚沙巴电厂沿岸往复流海岸温排水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水动力模型,对取、排水口不同位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排水口位置的变化对温升分布影响较大,温度场几乎不因取水口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在水深较大位置进行温水排放对取水温升的控制更为有利;取、排...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6,(3):269-274
在沿海水域冷却水工程中需满足机组对冷却水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且对水域水环境影响做出评价。文章依托大连长兴岛某电厂为背景资料,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四种典型工况,对潮汐潮流作用下的电厂排水口温排水热扩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探究温排水在水域内输运、扩散规律并预测温度场最大温升包络线分布及取水口温升,分析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海上浮式核电平台设计中,存在主机舱排水口排出的温排水影响核反应堆冷却水循环系统进水口海水温度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三维数值方法对海上浮式核电平台船体外域温排水的扩散特性进行计算,研究环境水流速度、排水角度和排水口形状对温排水扩散规律的影响,并找到浮式核电平台主机舱排水口的最佳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环境水流速度、排水角度和排水口形状不同,船体底部温度场的变化较大。计算结果为海上浮式核电平台船主机舱排水口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华电湛江煤电项目为背景,建立基于水动力及对流-扩散方程的二维潮流及温度扩散数学模型,模拟了电厂温排水扩散的范围,统计了取水口附近的温升,分析了温排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为排水口平面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取排水工程的实施,对周边保护区及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热影响;1.0℃温升线在西侧将超出安铺港工业与城镇用海边界,顺岸超出距离在1.6 km左右;取水口最大温升基本出现在低潮位时刻,最大温升约1.87℃。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小滨海电厂温排水对取水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经率定和验证后对印尼西加里曼丹燃煤电厂不同取排水平面布置方案下的温排水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排水口位置及隔热堤长度、走向对温排水影响较大;应尽量增大取排水口之间的水平或垂向扩散距离;取排水布置还应考虑对周围海域生态环保的影响。文章根据研究结果与分析给出了取排水平面布置推荐方案,为取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外高桥电厂建立三维温排放数值模拟,分析了取、排水口不同方案的温排放平面和垂向分布以及取水口温升随潮汐变化过程,为电厂取排水口选址方案优化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美林  夏波  罗忠  陈杰 《水道港口》2010,31(4):270-275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湖南省桃花江核电厂取排水工程对通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取排水工程附近水流特性,分析了16种水位流量组合下,取水口取水和排水口排水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取排水工程的修建不会对通航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海成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11,32(5):317-320
文章以印尼某燃煤电厂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取排水明渠的不同布置形式对温排水扩散趋势和取水口温升的影响。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取水温升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使工程更为经济合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分列式表排深取的排取水口布置形式,通过变态物理模型试验,对恒定流盐度梯度下交汇水域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了盐度、水深对取水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增大,密度差减小,垂向掺混增加,横向扩散减小,盐度0.6%~0.8%对温排水的影响复杂;同时证明电厂如果在淡水水域,表排深取是可行的;如果在沿海水域,需要结合水深、盐度综合考虑温排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滨海核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工艺要求、阐述了设计逻辑并明确关键技术。取排水工程关键技术包括温排水扩散试验研究、波浪对构筑物的作用、泥沙冲淤试验研究、结构形式与地基的适应性、海洋生物或异物防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明渠、管涵、明渠管涵组合等3种取水形式和明渠、管涵两种排水形式的应用,介绍核电厂关于泥沙淤积和取水口堵塞的运营反馈,分析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展望设计优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合近年来国内实施的若干个滨海核电厂设计实例,从核电厂海域工程构筑物承担的防洪、取排水和大件吊卸运输等功能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厂址防洪与厂坪高程、护岸高程设计之间的关系,不同取排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取排水构筑物常用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所考虑的取水安全、温排水、潮流、泥沙和波浪等因素,大件码头平面布置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海滨电站排水口受到排水水流、潮流和波浪动力的综合影响,消力池内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对铺面块石或人工块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印度尼西亚某电站的实际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进行了波流作用下排水口消力池的消能特性和铺面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电站排水口采用扩散式消力池并结合消力墩和尾坎的消能方式可行,消力墩和圆弧型尾坎的消能和均流作用明显;波流作用下,扩散式消力池内波能有集中,排水水流虽然对波浪的传播产生阻碍,但波浪的影响仍延伸至排水口上端的明渠内,因此也应对一定范围内的明渠采取护面和护底措施。试验还优化了消力墩的型式和部分铺面块石的重量。  相似文献   

14.
赵洪波  吴以喜  杨华 《水道港口》2004,25(3):159-162,170
通过对惠安核电厂取排水口工程海区水文、泥沙及历年地形资料的分析,对该海区的泥沙来源、运移规律以及海床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某滨海核电厂循环冷却水及重要厂用水均取用海水。厂址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根据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取、排水要求,并结合潮流、波浪、泥沙、温升、地质等因素的研究,确定海工工程采用明渠取水和明渠排水,取水明渠和排水明渠间共用一条中隔堤,堤体采用斜坡堤结构形式。在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设计、施工管理,优化中隔堤设计方案,为整个项目节省工程投资,提高核电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道港口》2017,(1):26-30
大量温排水不断地排入海域将引起水温升高,导致不同程度的热污染。本文基于平面二维理想水池数值模拟实验,揭示了沿海电厂温排水热扩散对周围水动力条件的响应机制,分析了温排水在不同水深和流速条件下的最大温升包络面积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速越大温升降低快,高温升(4℃)包络面积越小。在水深为4m时,低温升(1℃)包络面积并没有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而是呈增大的趋势。当水深为6 m、8 m、10 m时,低温升(1℃)包络面积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同一潮差条件下,随着水深的增大,1℃、2℃、3℃、4℃温升包络面积均减小,而且温升等值线的温升值越大,其包络面积平均减小的比例越大。最大温升包络线面积与潮流流速和水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应用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广州湾潮流运动和湛江钢铁基地自备电厂取排水方案局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电厂采用港池式方案取排水口前沿工程前后的局部流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泥沙冲淤作了初步分析,研究成果为环境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非结构化网格在印尼亚齐电厂温排水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海成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09,30(5):316-319
印尼亚齐(ACEH)电厂取水口温升是判断工程平面布置方案优劣的关键。应用局部加密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温排水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复杂地形,既保证了工程区域水动力计算精度,也减少了计算量。在水动力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洋流和季风等长周期动力因素,研究了温排水在这种长周期动力条件下的扩散规律。计算了不同布置方案条件下温排水的影响范围,对不同布置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我国某滨海核电厂在确定取排水工程方案时,在首要保证核电厂取排水安全外,重点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及自然海岸生态环境的考虑,体现该核电厂的绿色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冷却水排水建筑物布置是滨海核电厂水工建筑物布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排水建筑物不仅确保核电厂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同时保护核电厂免受风暴潮危害影响。通过对已建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排水建筑物布置特点进行分类阐述,为排水建筑物布置设计提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