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对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行山、南梁长大隧道防灾救援的设计进行研究,探讨解决长大隧道防灾救援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论:隧道防灾救援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原则;阻止发生火灾事故的列车进入隧道,旅客列车发生火灾后,不得在隧道内停车,确有必要,在隧道内设置"紧急救援站"进行停车疏散;当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凡能继续运行时,均应遵循"先将列车拉出洞外再进行列车解体及火灾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在设置运营通风时,应充分考虑到火灾时防、排烟要求,尽可能将隧道的防灾通风和运营通风结合起来;本着"简单、可靠、经济"的原则,隧道内设置必要的防灾救援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2.
长大交通隧道防灾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长大交通隧道不断修建,隧道防灾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从隧道火灾的主要因素与危害及隧道防灾技术2个方面对国内外长大交通隧道防灾研究与设计进行评述,并从隧道衬砌结构的防火保护技术、安全疏散技术、固定消防技术、通风排烟技术、火灾监测及灾害时的车流疏导技术、区域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系统总结在隧道防灾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研究结论:我国在长大隧道防灾方面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国外有明显的差距,体现长大隧道防灾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隧道衬砌结构防灾设计研究不充分、交通疏散设计随意性大,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救灾体系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因此,期望本文能对我国长大交通隧道防灾设计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保证山区铁路的安全运营,在长大铁路隧道或隧道群内需要采取隧道防灾救援避难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工程案例,全面考虑铁路隧道或隧道群内人员疏散、消防及救援条件,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列车运行控制思路,从车载和地面同时研究隧道防灾救援列车控制方案和控制电路,以期探寻完善隧道防灾救援应急预案。研究结论:(1)通过调整车载LKJ基础数据源文件和地面应答器【ETCS-72】报文信息,增加DMI的显示,协助司机搜寻最有利于救援的隧道避难设施(救援站、避难所以及紧急出口);(2)通过遮断信号机的布置,实现火灾列车的停靠指示;(3)通过应急控制盘的列车控制,保证后续列车和邻线列车的安全;(4)本文提出的列车控制方案和控制电路对隧道火灾列车防灾救援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4.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线路中特长隧道数量很多,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如何尽快实施防灾救援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发达国家根据各自国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隧道防灾救援标准。高速铁路隧道内火灾发生几率很低,但危  相似文献   

5.
孙春华 《科技交流》2007,37(4):163-168
基于城市交通隧道火灾发生的特征和原因,结合广州市康王路隧道工程,阐述了城市交通隧道防灾设计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行山、南梁长大隧道防灾救援的设计进行研究,探讨解决长大隧道防灾救援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隧道防灾救援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原则;阻止发生火灾事故的列车进入隧道,旅客列车发生火灾后,不得在隧道内停车,确有必要,在隧道内设置"紧急救援站"进行停车疏散;当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凡能继续运行时,均应遵循"先将列车拉出洞外,再进行列车解体及火灾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在设置运营通风时,应充分考虑到火灾时防、排烟要求,尽可能将隧道的防灾通风和运营通风结合起来;本着"简单、可靠、经济"的原则,隧道内设置必要的防灾救援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效率,完善铁路隧道运营安全体系,探索运营铁路隧道灾害监测报警及救援疏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对运营铁路隧道灾害危险源研究及灾害风险分析,针对火灾、水灾、有害气体等主要灾害,结合运营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存在问题和运营维护需求,提出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与报警一体化系统总体架构、分级分层设备配置、报警及联动控制救援功能,提升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性能,并对一体化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铁路长大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等特性及其发生原因和危害性,对我国隧道防灾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规范铁路长大隧道的防火设计、完善隧道内消防设施的配置和加强线路、车辆的养护维修作为进一步研究长大隧道防火设计的方向,以尽可能减少长大隧道火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合理间距,给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土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在分析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设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综合考虑隧道设计参数、列车制动性能、人员操作失误、火灾燃烧特性等关键因素,演绎分析建立相应的故障树模型,得到火灾列车不能到达紧急救援站事故的风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故...  相似文献   

10.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特长隧道防灾疏散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为工程背景,分析特长隧道内遭遇火灾情况下的防灾疏散设计,包括疏散能力、通道设计、通风排烟等,提出了防灾疏散的模式,为客运专线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两条地下区间之间联络通道中的防火门受列车活塞风压的长期往复作用,损坏脱落、威胁行车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通过火灾烟气模拟分析认为:车站设置全封闭站台门的情况下,采用设定的区间火灾纵向排烟模式,联络通道中能出现一定风速的气流以抵抗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对于设有1条联络通道和2条联络通道的区间,不设置联络通道防火门不会出现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情况,取消防火门是安全的;对于设有单渡线等配线的区间则存在烟气向非火灾区间蔓延的可能性,不应取消防火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防火的概念,给出了欧洲一些国家关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防火标准。无机陶瓷涂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腐蚀性和超高的硬度等特性。与有机涂料相比,它是一种具有环保性的新型装饰材料。介绍了无机陶瓷涂料在地铁车辆上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该技术在应用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火灾烟气状态对排烟风机性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地铁隧道火灾烟气的烟囱效应和热阻效应,将地铁隧道系统和排烟风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分析隧道烟气温度和密度沿程变化规律,建立隧道火灾网络模拟的数学模型,提出在隧道火灾排烟网络模拟时应以质量流量替代体积流量和风机性能的修正方法,研究了隧道火灾烟气流动模拟的数值方法,综合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的热阻效应、烟囱效应及烟流状态对地铁排烟风机排烟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汉东湖通道工程水下隧道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武汉东湖隧道工程特点,采用多种消防系统共同承担东湖隧道消防体系,其中隧道车行道的暗埋段和半敞口段采用消火栓系统及泡沫-水喷雾系统,主线隧道及匝道的敞开段采用消火栓系统,隧道设备间采用无管网超细干粉灭火,同时在隧道内配设灭火器。重点阐述消火栓系统及泡沫-水喷雾系统的组成及布置、设计参数选取、设备选型。为达到喷头均匀布水的要求,根据隧道车行道宽度不同,选择不同喷头按不同间距采用双侧或单侧布置,灭火时启动1台或2台消防泵。另外对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报警设施类型、系统功能等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水底隧道工程的大量涌现,城市隧道防火灾是当前城市隧道设计和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消防对策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水底隧道车流、人流复杂,深度深,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u型几何特点,发生火灾时烟气向两端蔓延,人员、车辆疏散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目前城市水底隧道常用的疏散方式为双孔隧道横向联络通道疏散,水平辅助隧道疏散和内部纵向通道疏散。通过对3种疏散方式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得出城市水底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应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疏散方式和不同的疏散通道问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龙华线的实际情况,模拟在实际运营的情况下,区间隧道同时存在3列列车在同一区间隧道内情况下,隧道通风系统能否在火灾工况下火灾模式通风;测试火灾工况下区间隧道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并对区间隧道火灾排烟风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结论,文章对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地铁隧道火灾监测报警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电路,以及火灾参数处理算法和控制流程。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稳定可靠、抗干扰、能耗低,而且检测精度和灵敏度高,是一种地铁隧道火灾监测报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现有隧道防火及救难策略的基础上,研究长大隧道的火灾特点,分析了长大公路隧道中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隧道中安全设施水平及安全设施运作模式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评价意义的指标体系,包括隧道火灾安全系统、运输与管理政策、隧道技术条件、应急救援水平以与社会救援能力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利用证据理论处理糊模信息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的长大公路隧道风险的评估模型,并举例说明其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地铁运营隧道结构病害检查与地铁安全保护区隧道设施保护管理各自独立,洞内结构病害信息与外部巡检信息无法进行实时的交互与分析。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Java编程语言,以某地铁某安全保护区运营隧道为实例,通过研究隧道结构设施内外关联技术,研制了Web端管理系统及手持巡检终端,实现了隧道结构洞内外信息的实时关联与获取,进而为运营期的隧道整体结构安全与控制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隧道交通也迅速发展,而隧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世人所关注。隧道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十分困难,而且易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世界各国都必须高度重视铁路隧道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