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最关键技术之一的弓网受流系统入手,分析了影响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国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最关键技术弓网受流系统入手,分析了影响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国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成果及国外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应采用的技术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深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和施工的时速为2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也是我国铁路走向高速化的试验基地。 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拉的多跑的快,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采用电力机车牵引。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接触网技术。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设计与常速电气化铁路有着本质的不同。要保证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电力机车有良好的受流.必须提高接触网的设计精度,正确选择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匹配参数。对此,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只有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安地铁3号线牵引系统过压过流判定逻辑,通过对列车监控系统数据分析,得出列车正线运营时牵引系统检测空转滑行,导致电机相电流过流及直流滤波电压过压,引起牵引系统短暂的保护状态,并断开高速断路器.重点对牵引系统控制策略及空转滑行控制策略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坚持自主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动车组核心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构建了时速200~250km、300km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CRH动车组的主要技术特点体现在动力、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网络控制、弓网受流、编组、内装9个方面;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高速化、多品种、轻量化、高运行品质、模块化、舒适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8个方面。CRH动车组技术创新重点是在高速转向架、车体、牵引控制、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电磁兼容、车内环境与设备、运用检修、安全评估9个方面,为构建和谐铁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秦沈客运专线主要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高速列车运行的路基、桥梁工程的刚度条件,轨道工程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以及保证机车良好受流和列车安全运行牵引供电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全面论述了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200km/h双线电气化秦沈客运专线主要专业的设计技术,为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速动车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高速动车组的高效节能,以CRH380A为技术平台研发了高速动车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主要介绍牵引传动系统的整车总体技术指标,牵引特性曲线设计,牵引传动系统主电路组成,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技术参数、冷却方式、热管理技术,主电路图拓扑结构,主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试验及实际装车应用表明,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主变流器、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策略等核心技术可靠,该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电机额定效率达到98%以上,显著降低了高速动车组的牵引能耗。  相似文献   

8.
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首批6列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CRH2—300型动车组)已顺利通过了为期7个月严格的试验验证、试运营考验。8月1日,首批动车组在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我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CRH2—300型“和谐号”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开发、设计和制造,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于去年年底竣工下线。该高速动车组结合我国铁路的运营特点和线路状况,在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旅客服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整体技术等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8日早晨5时38分,由上海站开出的上海至苏州D460次动车组列车,成为了中国首列正式开出时速200公里的旅客列车,它的开行同时也揭开了中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序幕。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于18日零时起正式实施。在主要干线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大面积开行5000吨级货物列车和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运用,标志着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据初步统计,中国铁路本次提速共有8方面26项中国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其中包括既有线时速200公里提速成套技术、动车组设计制造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通信技术、调度集中系统、工务工程技术、牵引供电技术和列车交会技术。特别是中国铁路目前掌握的既有线时速200公里提速成套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弓网动态受流问题。当动车双弓运行时,弓网动态受流性能限制了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本文采用无限长弦模型,将受电弓看作集中质量模型,对弓网系统动态受流性能进行分析,推导并计算其解析解,对接触网-受电弓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计算运行速度为200 km/h的俄罗斯高速接触网的弓网参数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对我国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受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接触线的弛度、悬挂刚度和波动分量以及机车车辆振动对受电弓滑板及接触线垂向位移的影响情况;对动车双弓运行工况下双弓的最佳距离进行分析,并研究受电弓归算质量对弓网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受电弓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120 km/h速度等级、DC 1 500 V第三轨受流的A型地铁车辆,包括总体技术性能,受流方式,车辆主要尺寸,以及车体、转向架、空调、车门、空气制动系统,及牵引系统、辅助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等主要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的基本特点及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介绍受电弓--接触网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准高速接触网和我国常用受电弓,计算了有关归算质量,运动关系,模态等静态性能,利用受电弓--接触网动态仿真计算,分析了受电弓,接触风参数对受流质量的影响,提出改善准高速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受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64年日本建成东海道高速铁路新干线,一举解决了包括东京等大城市在内的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举世瞩目。之后,法、德、日等国又在高速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迄今世界上最高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超过1万公里,欧洲、亚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继续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建设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何以受到人们如此青睐?因为它比之汽车和民航等运输方式,输送能力大,安全可靠,在一定的旅行距离内可节省时间,旅行舒适度高,较少受  相似文献   

14.
浅谈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内外牵引供电技术的现状欧洲铁路2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网电气化技术体系。TSI是关于欧共体共同成员国铁路在实现横跨欧洲时牵引供电系统必须共同遵守的协同性技术规程书,适用于改造成200km/h和250k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SS3机车ZQ800-1脉流牵引电动机的现状出发,按SS6新型机车提出的增大牵引电动机持续功率至800kW和恒功率速度比在1.6以上的要求,对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持续功率增加后,其温升、换向性能、恒功率速度比和最高速时的功率利用系数等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基础上,分析电力系统匹配、牵引供电系统与高速动车组耦合受流、牵引供电系统雷电防护3方面的技术现状和标准制定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指出我国应开展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并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在标准制定中的工作方法制定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自主研制的马亚西亚安邦延伸线项目铰接式轻轨车辆的主要技术特点,详细阐述了车辆的车体、转向架、空调、车门、内装及车辆主要受流方式、牵引系统、辅助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照明系统等主要系统或部件的技术方案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高速客运专线牵引负荷特点入手,结合京津城际工程具体实践,分析了从高速牵引负荷引起的电压损失与系统短路容量的关系、电力系统的电压损失与系统短路容量的关系、高速牵引负荷引起的初步电压不平衡与系统短路容量的关系,得出电力系统短路容量与客运专线牵引变压器的电压损失无关、与电力系统电压损失成反比、与电压不平衡值成反比,从理论和远期规划上提出电力系统短路容量应满足4000MVA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速客运专线牵引负荷特征较普速铁路有很大变化,在供电能力的诸多因素中,牵引网载流能力已经成为主要控制因素。文中结合牵引网导线的结构、材质、运行环境等,从热传导理论出发,分析、推导了牵引网导线载流能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得出了牵引网各导线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载流能力数值。并针对武广客运专线采用AT供电方式,对AT供电方式牵引网各导线的电流分配系数进行了计算。最后,结合牵引网各导线载流能力和导线电流分配系数计算结果,确定了武广客运专线牵引网载流能力,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对CRH2C型动车组牵引系统在运用中发生的牵引失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