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V技术在汽车模型风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某类车体纵对称面内的尾部流场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尾部流场的变化,并对速度场和涡量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V技术用于汽车周围复杂流场的测量具有很强的优势,将成为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CAN的车载故障诊断标准ISO15765的体系结构,分析了ISO15765网络层中为上层提供服务和内部操作的机制与特征,给出了ISO15765在多帧传送方式下流控制管理机制和时间管理机制的实现方法。为完成ISO15765的软件开发,从数据拆分模块和数据重组模块的实现、流控制管理的实现、时间管理和错误处理模块的实现4个方面讨论了网络层软件的设计思想。测试结果表明,所给出的ISO15765网络层实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灯丝灯泡的非封闭式汽车车灯的结构形状复杂多样,常因为内部流动和传热的不当引起车灯内部的结雾、热变形、热损坏等问题。针对桑塔纳2000改进型前转向灯出现的结雾和局部温度过高问题,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灯内部流场、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其内部的流场、温度场的分布,并以此指导车灯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透镜罩内产生珠状凝结,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中将热设计的概念引入到车灯设计中,对车灯内部结雾的凝结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车灯材料,灯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是影响结雾的决定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对车灯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于车内减振降噪的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内外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高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显示越来越广阔,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认为利用智能结构进行车内噪声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噪声源;二是隔绝振源与车身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阻断固体传播;三是进行车身振动的主动控制,通过减少振动来消除噪声,对智能材料和结构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德尔福发动机控制模块系列产品的特点,详细阐述德尔福MT20U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系统功能,最后列举国内市场上部分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配套汽车车型。  相似文献   

7.
Fully coupled simulations of two-phase transport i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 (PEFCs) and heat transfer in coolant channels a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oling channel configu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within PEFCs. When a practical coolant flow rate is applied to large-scale cell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a significant coolant temperature rise is expected from the coolant inlet to the outlet, particularly under high current density operations, creating a significant cell temperature gradient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as well. Consequently, a two-phase water profile resulting from evaporation-condensation processes inside PEFCs is also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ell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the hot coolant inlet toward the cold coolant outlet regions, demonstrating that both temperature and liquid saturation strongly depend on the thermal gradient along the coolant flow path.  相似文献   

8.
结合公司模块化汽车项目,以仪表板模块为研究对象,对总装同步工程在模块化汽车工程设计中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应用时工作流程中模块构成可行性分析—模块化关键工装、设备分析,整车关键部件生产流程验证分析,模块本身总装分析,模块及整车优化分析,并阐述了这五个重要环节的设置原由、工作内容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电子化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问题成为影响汽车操纵、控制和安全等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建设汽车电磁兼容试验室的规划,并介绍了在电波暗室、转台转毂、空调及土建各方面的工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11.
声品质作为体现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某纯电动汽车用空调箱轰鸣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CFD仿真分析、半消音室近场测量验证、主观评价等,确定空调箱内部流道产生涡流是引起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空调箱内部流场优化,使空调箱轰鸣声得到改善,提高了空调箱的声品质。试验验证及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此轰鸣声优化方案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大量使用ADVISOR、CRUISE等专业性能仿真工具进行前期设计的再现状的分析,描述了一种独立于MATLAB/SIMULINK模块,完全依托MATLAB编程语言所构建的纯电动汽车数学模型以及各个子模块模型,解决了传统设计人员不能与专业仿真软件中各模块底层代码交互的问题。这里以某纯电动轻型商用车为例,构建其蓄电池模型并仿真出其恒电流、恒功率放电曲线以及整车加速性能曲线和在SFUDS车辆运行工况下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3.
汽车空调整车环境模拟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汽车空调整车环境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 ATLAB S/IM ULIN K软件平台上开发了汽车空调整车环境模拟系统的仿真模块库。简单介绍了所开发的仿真模块库,并用此仿真模块库对某汽车空调整车环模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开发的仿真模块库具有很高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4.
车灯内部结雾是影响车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车灯灯罩内表面,不仅影响车灯外观,而且使车灯的照明效果大打折扣,影响行车安全.车灯结雾涉及流动、传热、材料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是从热设计的角度对车灯内部流动场、温度场和浓度场进行分析,进而来探讨车灯内部结雾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瞬态变化的车内热环境下的人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及舱内热环境对乘员热舒适性评价的影响,以冬季某轿车乘员舱内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实车测试暖风系统开启后车内热流场的动态变化,建立乘员舱流场和温度场的瞬态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环境参数和人体新陈代谢等因素以及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试验测...  相似文献   

16.
按9工况法规对车用电喷式汽油机进行排放测量试验,对3种有害排气污染物(CO,HC,NOx)单工况和同类工况分担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工况对整机排放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改善该类汽油机排放水平的重点研究工况。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快速原型系统的汽油机控制策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动机控制策略开发流程、模块开发和仿真测试。使用Mototron快速原型工具,针对1.8VVT发动机,按照V模式开发了基于扭矩结构的发动机控制策略,进行了台架和整车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控制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发动机和整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导致车载功能电器不断增多,为提高车载各功能电器的可靠性,连接各功能电器的汽车线束多采用集成式设计,将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仪表线束、车身线束及其它功能线束集合设计成一条线束;直接导致集成式线束的导线数量、单根导线长度大幅增加,线束的可制造性大幅降低,装配过程控制也愈加困难。为解决集成式线束生产制造及过程控制的难点和问题,我公司在现有HMES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适合集成式大型汽车线束流水线装配管理模块。本文将以HMES装配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应用方案,与各位共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元胞传输模型描述快速路出口和辅路的交通流运行,建立了包括交通流模拟模块、虚拟信号机模块和数据交换中心模块等在内的快速路出口辅路信号控制仿真系统。以北京市三环快速路蓟门桥东出口辅路信号控制系统为背景,在出口段存在通行能力瓶颈和不存在通行能力瓶颈两种实验条件下,分析了有无辅路信号控制和不同周期控制策略对系统延误和快速路出口延误的影响。得出辅路信号控制周期存在临界周期;辅路调节率控制相对基于周期的控制方式将产生更小的延误;在辅路出口不存在设计瓶颈时设置辅路信号控制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