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详细介绍了地铁车辆侧梁上盖板成型所用模具的设计过程,通过仿真设计软件Dynaform进行凸、凹模成型仿真模拟,设计出带有回弹补偿的凸、凹模模面。模具制成后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压型出该工件,证明了此种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凹底平车的弓型凹底架,其弯角部的结构设计,是凹底平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国外凹底平车的现代车型,多采用折角式,凹底架采用折角式,可简化制造工艺,增加凹底装载长度。本文作者曾以D18A型凹底平车凹底架为模型,进行了圆角,折角方案的比照分析,研究折角方案的应力分布,考查折角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对结构形式和尺寸进行了多方案结构强度比较分析,最后确定凹底架的结构形式为折角式,通过D26型凹底平车的折角式凹底架的结构分析,模拟试验,实物装载试验,验证了折角式凹底架方案,促进了凹2底平车的技术进步,这是折角方案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制动闸片的压制流程,计算了压坯成形压制力。通过横向尺寸和径向尺寸的计算设计压粉模具主要零件,并确定了模具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同时对模具的凹模和上下凸模的强度进行了校核。经分析验证,用设计的压粉模具生产出的压坯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文亮  汪波  田葆栓  王首雄 《铁道车辆》2002,40(8):24-24,40
大型凹底平车一般由凹底架、中底架、小底架及转向架等组成。凹底架由承载梁、端臂、心盘梁及心盘等组成。承载梁及心盘梁均由上下盖板、腹板及隔板组焊成箱形,端臂则由上下盖板、腹板及隔板组焊成双箱形。作为凹底平车主要承载部件的凹底架,其弯角部结构影响到凹底架的强度与刚度,所以,它是凹底平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居晓然 《铁道车辆》2003,41(10):1-4
回顾了我国凹底平车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凹底平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凹底平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株辆科技》2004,(1):35-38
2001年6月我厂受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承担了150t凹底平车的研制工作。厂技术中心在该车的设计过程中,根据研制D26等凹底平车的成功经验,并借鉴国外的新凹底架结构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设计了150t凹底平车。150t凹底平车的设计方案,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上弯角圆弧过渡,下弯角折  相似文献   

8.
田葆栓 《铁道车辆》2003,41(2):4-8,27
对国内90年代末研制的大型凹底平车和德国凹底平车的现代车型Uaai823的结构形式与自重、速度与动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论述了制约中国大型凹底平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大型凹底平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配装在速度120km/h、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上的4E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兼顾空、重车工况,提出可以由11个关键参数综合控制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的动力学性能,给出了动力学性能的优化步骤,并协调解决了曲线通过性能和蛇行运动稳定性之间的固有矛盾,同时还对车辆运行平稳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了转向架的设计方案。转向架样机配装在速度120km/h、载重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后,进行了线路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33km/h速度范围内,210t凹底平车及250t凹底平车空、重车均未发生蛇行失稳现象,均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和优级的运行平稳性。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表明,4E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不设均衡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凹底平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德国铁路凹底平车的结构型式,装货宽度和高度及特殊装置技术特性。着重介绍Uaai823型凹底平车的先进技术,并提出了我国铁路凹底平车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车轮踏面下凹磨耗危害大应旋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任车轮磨耗出下凹踏面,虽可将轮对的成本减到最小,但是踏面下凹磨耗的车轮中上系统的费用,导致滚动阻力和能源的湖水增加,钢轨磨耗加剧,为此必须根据运用条件旋修踏面下凹磨耗的车轮,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D26型凹底平车凹底架折角方案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葆拴  汪波 《铁道车辆》1998,36(10):9-13
针对国内首次凹底平车凹底架折角设计方案,提出了1:3模型模拟试验方法,设计制造了模型及加载装置,通过测试,将模拟试验与有限元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折角式凹底架的应力分布及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的加压溶气气浮与涡凹气浮工艺在污水处理原理,性能等方面的比较,对涡凹气浮工艺给予充分肯定,为开拓铁路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车体的制造工艺,分析了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制定了相关的工艺措施,保证了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吕俊超 《铁道车辆》1999,37(11):17-20
阐述了D2型凹底平车改造的目的及原则,介绍了D2G型凹底平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结构、过桥检算及静强度和刚度试验,运用等情况,并对使用维护提出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流致振动是高速列车设计和运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高速列车司机室车门区域的凹腔结构,利用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实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门区域的流场特征和车门出现流致振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此对车门两侧凹腔结构和扶手进行优化,并对封堵凹腔和扶手内移2种优化方案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司机室车门上游凹腔结构诱导的展向涡导致车门表面出现高频的脉动压力,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压力波动幅值越大,但波动频率锁定在83 Hz,当压力幅值超过车门承受的限值后,车门将出现流致振动现象;气动拉力和气动侧向力是诱发司机室车门流致振动的主要气动载荷,车门宜设置在车体横截面不变区域;通过优化凹腔结构和扶手的形状能够消除司机室车门的流致振动现象;合理改变扶手位置能够减弱凹腔结构引起的流致振动现象;如果要消除流致振动现象,应将扶手改为盖板结构,或者将扶手截面形状改为非圆形截面。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角度出发,研制了包头钢铁公司卷钢运输用凹型钢栅草支座,介绍了凹型钢栅草支座的技术参数和可靠性试验,并简要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陈洪坤 《铁道车辆》1996,34(8):28-31
介绍了出口顷甸集装箱凹底车和守车的主要结构特点,性能及参数、试验情况,该两种车均为米轨车,集装箱凹底车的车辆长度为14298mm,载重30t守车车辆长度为9580mm车辆最大宽度为2708mm,最大高度为3336mm。  相似文献   

19.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利用模耦合理论,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制模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能保证普通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数值小于0.5ps/√km。  相似文献   

20.
通过芯径渐缩、指数型连续渐缩或阶梯型离散渐缩的方法,可获得色散随距离下降的光纤,能补偿光纤损耗对孤子传输的影响,但芯径的连续变化,将导致模耦合。分析发现,在连续缩光纤中,即使V〈2.4048始终满足,仍可存在两种模式:其一是Z→∞的稳态模,另一为兼有导模和辐射模部分性质的一种特殊模式,称为“过渡模”,该模式的模式场是一系列LP的模式场的迭加,它包括导模LP01的模场式和辐射模LP的模式场,随着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