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铁银通卡取号机通过与既有的客票系统和自动检票系统进行通信交互,为持中铁银通卡乘车的旅客打印带有车次、席位和银通卡卡号等信息的凭条。旅客刷卡进站乘车前必须先取得席位号,并在乘车时持乘车凭条和银通卡刷卡进站乘车,对号入座。中铁银通卡取号机投入使用,方便了京津城际站车管理,没有取得乘车凭条的持卡旅客,不能进站乘车。  相似文献   

2.
磁票、二代身份证已相继成为过闸机凭证,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节省车站的人力和物力,铁路引入了中铁银通卡作为第3种过闸机的工具。中铁银通卡包括窗口柜员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发卡系统、密钥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在铁路上应用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中铁银通卡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发行的实名预付费卡,是中国铁路为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模式和乘车手段.2012年5月,中铁银通卡首先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试点使用.本文就中铁银通卡的试点情况进行相关介绍,重点介绍中铁银通卡在京津城际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铁银通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支付模式和乘车手段,打破了铁路车票发售过程中必须与席位绑定发售的固有模式。介绍基于中铁银通卡的列车自助席位申请系统,重点阐述其系统结构、工作流程及实现方式。该系统解决了持卡旅客在高峰时段刷卡乘车可能引起的车站检票口拥堵或秩序混乱现象,并为列车工作人员解决席位纠纷等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铁路已经全面推广实施电子客票,为进一步适应城际旅客需要,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基于移动支付技术与电子账户应用,充分利用电子客票应用系统和设备,对新一代中铁银通卡应用进行研究。基于简单、适用的“一键开卡、一键充值、一码乘车”原则设计产品功能,研究以二维码为载体的自助验、检、乘车支付的一体化流程。该研究成果已经在部分城际铁路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决定在海南东环10个车站开展中铁银通卡的试点工作,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7.
继中铁银通卡在京津城际、沪宁、沪杭、海南东环、广珠城际高速铁路成功实施了刷卡进站乘车运行之后,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于2014年9月起在沈阳局的长吉线、西安局的西宝线、武汉局的武冈、武石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铁路检票系统为基础,在现有的纸制票、磁票、二代身份证、中铁银通卡(IC卡)介质检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检(验)票方案;该方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12306售票系统、检票系统实现刷脸检(验)票,已经应用于多个铁路局。对使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检票通行率完全符合铁路标准。以中铁银通卡用户刷脸为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全面实施刷脸检(验)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2013,(11):102-102
10月15日起,海南东环高铁将增加一种全新的进站乘车模式,旅客使用中铁银通卡直接刷卡进站乘车,免除了购票、退票环节,无需出示身份证明。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实名制乘车要求,结合新一代中铁银通卡应用和业务现状,针对在进站实名制验证验票窗口和列车实名制核验等实际业务场景不支持新一代中铁银通卡—铁路e卡通(简称:e卡通)应用等问题,通过分析业务、应用需求,提出实名制核验流程,进行技术架构和功能设计;借助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技术,设计数据完整性保障机制,构建e卡通在进站、列车全场景实名制核验应用。该应用已在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试验,结果表明其可在2 s内完成一次进站实名制核验动作或列车实名制核验动作,实现了基于铁路e卡通的快速进站和进站人员管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珠三角地区客流情况及珠三角城际运营模式,对珠三角城际票务系统发行储值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储值卡的发行方案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与岭南通合作发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票系统票制及前端设备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正在对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简称客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实名制购票、网上订票、电话订票和非现金支付.为充分发挥客票系统升级改造的效能,本文对客票票制进行了优化探讨,建议铁路客票采用“二代身份证+报销凭据”模式.通过对车站客票系统前端设备优化探讨,指出大、中型车站前端设备数量可以适当减少,车站售票机宜按功能需求划分为3种类型,以降低客票系统前端设备造价.简要效益分析表明,对大、中型车站客票系统前端设备优化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国内外移频识别(RFID)车票的应用现状入手,介绍在中国铁路客运RFID长期票和储值卡的应用模式,并给出应用中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铁路RFID长期票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客运效率,实现检票自动化.铁路RFID储值卡在现有客运体制的基础上简化购票的支付手段,为客户管理和积分优惠提供了条件.提出基于密钥管理的RFID票务系统安全机制和RFID车票读写机具的设计思路.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RFID票务系统操作方便,售检票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广深铁路通过"公交化"模式来组织运营,其AFC系统先后实施了单程票、储值卡等支付方式,都存在一些局限,覆盖面不广,难以扩大应用.后来引入的手机支付方式,有着客户群广、充值方便、可围绕开展增值服务等优势.在手机支付3种枝术流派中,中国移动主推的RFSIM,厂商强力支持,国内已有多处应用先例,可安全用于广深铁路.手机支付方式在铁路购票中应用,要具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一些条件,将来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已相继作为收单机构接入到中国铁路客票系统,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车站窗口、自动售取票机(TVM)等领域提供银行卡支付功能,满足了旅客多渠道的购票支付需求.为了更好服务旅客,拓展铁路的支付模式和支付渠道,铁路引入了第三方支付收单作为银行模式的补充.本文介绍了该方案的逻辑架构、网络结构、系统功能、业务流程和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