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城市交通行人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与视频数据融合的行人检测方法.通过激光与视频数据空间和时间上的融合,将激光数据映射到图像坐标;在激光聚类过程中,采用K-means 聚类算法对激光云点进行聚类分析,然后运用行人宽度模型提取候选行人区域;在基于图像的行人检测过程中,选取头肩、躯干以及腿部人体特征部位,采用Haar-like 特征集和Boosting 算法进行训练,得到部位检测器;最后,基于贝叶斯决策的组合策略对候选行人区域进行有效判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算法有较好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疲劳驾驶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以驾驶员人体姿态为研究对象,分析驾驶动作变化与驾驶员疲劳状态之间的联系,提出基于空时特征与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首先,以改进的Simple Baselines网络定位驾驶员骨架关键点(空间特征);其次,分析驾驶过程中人体姿态的变化特点,依据“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将人体关键点模块化,以此为基础设计多个与驾驶员疲劳驾驶相关的特征表示;最后,引入滑动窗口计算各疲劳特征的离散程度,将其作为长短时记忆网络(时间特征)的输入,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预测。通过13位被试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空-时特征和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可达到97.73%的检测精确率,98.95%的召回率以及98.35%的准确率,表明该检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朱彤  袁志业  周珣 《交通标准化》2006,(11):184-186
获得车辆图像的准确定位是视频交通检测的关键,在分析传统车辆检测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直方图的检测方法,能够提高图像分割的准确性,确保对车辆目标的顺利提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视频检测算法在道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深入探索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利用关键词进行分析,从检测对象的角度将该类算法分为路与环境、车、道路参与者三类,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其在道路交通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应用现状;分类对比不同对象检测所采用的核心图像处理算法。从算法、检测对象、应用场景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难点。研究结果表明:视频检测技术在道路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广泛。未来其将有望在深度学习算法、复杂背景、多样化对象等方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视频中车速检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入侵线的视频车速检测方法。首先在视频中布设已知相对距离的多条入侵线,其次检测车辆经过每条入侵线时的帧数,最后结合帧数、摄像机的采样时间、入侵线间的距离生成关于车速的概率密度函数模型以计算车速。通过构建仿真环境验证模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减小摄像机的采样时间、增加入侵线数量、增大入侵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模型性能,并且在不同检测条件下使用多入侵法进行车速检测的误差率都更低。采用Deepsort+YOLOv5目标跟踪算法实现视频中车速的检测,同时,在视频车速检测综合数据集BrnoCompSpeed上与主流车速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误差率为1.40%,与主流视频车速检测方法相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视频运动车辆检测技术在UTC-SCOOT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城市交叉口控制中使用视频摄像机代替传统的车辆检测器,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信号实时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慢行交通速度是慢行交通参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通过目标检测从视频中提取目标速度的方法不能兼具检测准确率与目标框的稳定性,且选取的速度计算基准点(简称基准点)波动大,存在速度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YOLOv5(You OnlyLook Once Version 5)的融合检测跟踪网络及速度计算方法,获取更准确、稳定的速度。首先,使用目标检测与目标跟踪单元得到目标的检测框与ID信息,并根据检测框获取目标感兴趣区域送入头部检测单元,进一步获取头部检测框;其次,根据场景下的目标特征判断头部检测框所属,并根据判断结果提供两种基准点计算方法;最后,对二维基准点坐标进行三维映射,并将结果代入速度计算公式获得速度;同时,提出准确度( MA )、稳定度( MS )两个评价指标以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在公开数据集PETS09-S2L1与TUD-Stadtmitte上验证融合网络的检测、跟踪效果,在自建双视角协同数据集上验证基准点计算和速度计算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融合网络的目标检测和跟踪准确率(MOTA)比单一网络高25%以上,本文速度计算方法比常用速度计算方法的准确度提高了30%,稳定度提高了6.28%。本文方法可兼具检测准确率与目标框的稳定性,选取的基准点波动更小,获得的速度更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维点云鸟瞰图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车辆目标检测性能欠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特征融合的二阶段三维点云车辆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降维处理并利用体素占用编码原始三维点云,得到二维特征图输入;然后,利用上采样网络传递高层语义特征,下采样网络传递低层位置特征,构建一阶段金字塔网络结构提取车辆目标特征;最后,通过候选区域提取层得 到不同尺度的候选区域,利用兴趣区域池化层对齐各候选区域尺度,并采用全连接层融合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同感受野下车辆目标特征;此外,在损失函数方面,补充正余弦角度损失并加权到总损失函数中,优化车辆目标航向角预测。基于KITTI公开数据集的实验分析表明,本文算法相较基准网络能够有效补充三维点云鸟瞰图特征提取,在不同难度的检测任务中平均检测精度提高 了5.07%~8.59%。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的交通流参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交通流参数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数检测有多种方式,其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视频车辆检测方式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它具有检测区域大、系统设置灵活等突出的优点,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车辆的检测基于车道,在每个车道设置两条虚拟检测线来检测交通流参数,虚拟检测线的作用类似于电磁感应线圈。系统通过对视频虚拟检测线的预处理将二维的数字图像转化成一维的检测信号,减小了运算量,降低了运算负荷。提出的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特征的交通流参数检测系统已经在PC机上用VC 6.0实现,并对不同典型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流视频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车流量统计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在线异常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与多元高斯分布(MGD)的检测方法;建立学习悬浮系统正常运行的LSTM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得到了正常情况下的预测误差;基于间隙、电流和加速度的预测误差,建立了反映正常情况下预测误差分布特性的MGD模型;以对数概率密度作为检测指标,设计了在线检测逻辑,并以F1分数作为检测效果衡量指标设置阈值;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磁浮列车运营线数据模拟在线数据,采用所提方法对过轨道接缝异常、砸轨异常和加速度信号异常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以上3类异常时,所提方法的F1分数分别达到了100.00%、97.85%和83.33%,所提方法的检测指标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对比明显,可以反映出悬浮系统产生异常到调整好的具体时间段,并且算法平均耗时约2 s;相较于基于超球体高斯分布方法,所提方法检测率平均提高了1.9%,其中对于持续时间短的过轨道接缝异常的检测率提高了9.4%。可见,所提方法可以对悬浮系统状态数据进行异常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能见度天气的全面检测与预警处置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视频的高速公路能见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从监控摄像头提取固定距离参照物的图像,根据图像的灰度失真状况计算能见度值,并通过数据融合的手段对多监控摄像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并设计和开发了一款能见度监测与预警处置信息化系统,利用获取的实时能见度数据,从局部现场和宏观路网两个方面支撑能见度预警、应急处置、交通流调控、信息发布等智能交通业务.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能见度计算方法的平均检测误差为13.4%,能够满足我国高速公路能见度检测的精度和计算性能要求;本文方法及系统可以充分复用高速公路沿线广泛架设的视频监控机电系统,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及效率提升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车辆移动轨迹的不确定性及异常点段的存在使其在数字交通领域的应用面临挑战.本文构建基于数据增强的LSTM-AE-Attention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车辆轨迹重建和异常轨迹识别.首先,使用对抗生成网络和贝塞尔样条曲线从样本量和种类两方面扩充数据集,实现数据增强;其次,通过自编码网络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提取轨迹特征并完成轨迹...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号调制识别对复杂通信环境缺乏适应性与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特征复合神经网络框架. 该框架首先使用前端卷积神经网络检测信号载波特征,再对前端初筛选信号执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信号时频图,最后设计了后端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检测信号时频特征. 基于TensorFlow平台的复合神经网络对机场真实信号检测精度达到99.23%,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实时机场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视频智能分析的铁路周界入侵检测算法相比于雷达、振动光纤,具有成本低、误报率低的优点. 针对视频中存在不同分辨率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ascade Mask RCNN( CMR)模型,使用级联结构获得目标的准确定位. 为增强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和基于空洞金字塔汇聚(ASPP)子网络的空间上下文增强模块. 在实际铁路周界入侵场景视频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不同场景下的铁路周界入侵检测,相较于原始模型,新模型对小目标检测的F-measure 提高了0.24. 模型既解决了不同场景下铁路周界入侵检测问题,又有效地提高了视频智能分析对小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强化学习是实现多机器人对复杂和不确定环境良好适应性的有效手段,是设计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从强化学习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框架出发,针对局部可观测性、计算复杂度和收敛性等方面的固有难题,围绕学习中的通信、策略协商、信度分配和可解释性等要点,总结了多机器人强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强化学习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无人机、机器人足球和多机器人追逃问题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定性强化学习、分形强化学习、信息融合的强化学习等若干多机器人强化学习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提取广域场景道路交通信息,本文融合形态检测与深度卷积网络,提出了无人机视频车辆定位及车型识别方法. 首先,基于形态检测建立候选目标提取算法,并构建了含244 520 个无人机视频车辆样本的深度学习图像基准库;然后,通过增加卷积层、池化层及调整网络参数等方法对AlexNet 进行重构,提出了改进模型AlexNet*;最后,建立了基于候选目标提取算法与AlexNet*的车辆识别方法. 验证分析显示:AlexNet*的图像分类F1 均值达 85.51% ,优于AlexNet(82.54% )、LeNet(63.88% )、CaffeNet(46.64% )、VGG16(16.67% ) 及 GoogLeNet(14.38%);本文车辆识别方法对小汽车及公交车的正检率、重检率和漏检率均值分别达94.63%、6.87%、4.40%,可有效识别无人机视频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提取广域场景道路交通信息,本文融合形态检测与深度卷积网络,提出了无人机视频车辆定位及车型识别方法. 首先,基于形态检测建立候选目标提取算法,并构建了含244 520 个无人机视频车辆样本的深度学习图像基准库;然后,通过增加卷积层、池化层及调整网络参数等方法对AlexNet 进行重构,提出了改进模型AlexNet*;最后,建立了基于候选目标提取算法与AlexNet*的车辆识别方法. 验证分析显示:AlexNet*的图像分类F1 均值达 85.51% ,优于AlexNet(82.54% )、LeNet(63.88% )、CaffeNet(46.64% )、VGG16(16.67% ) 及 GoogLeNet(14.38%);本文车辆识别方法对小汽车及公交车的正检率、重检率和漏检率均值分别达94.63%、6.87%、4.40%,可有效识别无人机视频目标.  相似文献   

18.
虚拟团队学习效能:一个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探讨了组织中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和其基本模式,然后对虚拟团队学习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效能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框架和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传统的以道路断面为研究对象的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车道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Combined Deep Learning,CDL)的城市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提取空间特征变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变量的时间特征,并利用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北京市东二环路车道断面实测微波数据验证发现,提取车道交通流的时空特征,CDL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车道不同时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可有效地实现车道速度的单步及多步预测,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传统的以道路断面为研究对象的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车道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Combined Deep Learning,CDL)的城市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提取空间特征变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变量的时间特征,并利用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北京市东二环路车道断面实测微波数据验证发现,提取车道交通流的时空特征,CDL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车道不同时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可有效地实现车道速度的单步及多步预测,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