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不同于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这里所说的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指依据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认定的交通事故的成因责任。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概念学习和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引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研究领域,提出用于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责任之间关系的智能化责任认证模型(ILJM)的理论框架,将某城市1997年已处理结案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作为学习样样,构建了智能化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模型。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李宏 《汽车运用》2007,(6):47-47
众所周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贡任认定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往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书证,其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刊载的福建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叶旭河先生的《试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认定行为》一文,笔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交警,在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赞同叶先生的一些观点。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影响到人的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都是由公安交管机关依据其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作出责任认定,再按以责论处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结案处理;经两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终结,然后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检察机关提出公诉,人民法院刑事负带民事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的准确认定,直接关系到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想正确、准确地处理好交通事故,必须注意把握交通事故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依法定责和以人为本、严格执法与模糊处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的准确认定,直接关系到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想正确、准确地处理好交通事故,必须注意把握交通事故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依法定责和以人为本、严格执法与模糊处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确定了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或多种违法、过错行为:如何评判这些违法、过错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建立起“险情+避让”二元事故责任认定理论,确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取决于一系列基本法理。  相似文献   

9.
RTA是英文Road Traffic Accidents的缩写,中文含义为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交通事故现场是当事人特别是驾驶员的法定义务,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这样做,有利于交通管理机关的现场勘查、采集证物,客观地、实事求是的分析事故原因,为办案人员提供事实根据,以法律为准则、认定当事人各方所应负的交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元月9日,湖南临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受理了一起因当事人的亲属强行破坏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由于现场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交警无法查清基本事实.为此,本不一定负事故主要责任的临武县万水乡林里村村民黄旭亮,被认定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他也因此承担了近10万元的损失.想起这事,黄旭亮就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后,人们基于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围绕交通事故与过错行为的内在联系,以追求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事故为目标,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法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交通事故的本质特征入手,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险情 避让"模式,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以更为科学公正地评判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公开认定会本是给事故双方一个说理说法、协议调解的法定场所.然而,4月27日在浙江温岭市交警大队举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公开认定会上,却发生了一起无视法纪法规、无理取闹,严重扰乱办公秩序的妨碍公务事件.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事故处理中的关键,文中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举例说明了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检验鉴定所查明的事实,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对当亭人在交通事故中有无责任和责任大小所作的结论。1988年公安部交管局主编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教程》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称之为”定性定量的描述,即有无责任是定性,责任大小是定量”。  相似文献   

15.
湖南长沙的邹先生来信说:经常在一些新闻报道和交通事故处理报告中听到“交通事故当事人”一词,我想知道,交通事故当事人都是指哪些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又是谁负有赔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6.
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行政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7.
说说当事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相似文献   

18.
据交管部门介绍,发生没有人身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的轻微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往往不能快速撤离事故现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了解应如何快速撤离现场,撤离现场后会不会影响交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为此,交管部门提示遇6种交通事故情形当事人可快速撤离现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近日,玉田县公安交警大队事故调解室民警依据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要求调解的申请,依法圆满地调处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当事人乇某无证驾驶农用车致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杨某随意停车负事故次要责任,行人吴某无责任。经三方当事人或代理当事人协商,按六四责任分成,王某担负60%,赔偿金额为48409.80元,车辆损坏费用白付,杨某担负40%,赔偿金额为32273.20元。  相似文献   

20.
“加一级责任”的提法是目前有些地方制定责任认定规则中的一项特别规定,即对特定的情况和特定的违法行为,在依照法律法规认定责任的基础上再加一级责任。归纳起来,需要“加一级责任”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多,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少,过错行为多的一方当事人加一级责任:二是当事人具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行为的加一级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