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作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节能示范线,在北 京地铁 9 号线实际工程建设中,对通风空调系统运行 模式与自动控制优化、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空气—水 通风空调系统以及集成冷冻站等多项节能技术进行探 索与示范应用。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节能原理、应用方 案以及使用效果的分析与介绍,为今后相关工程的建 设提供技术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巨大,其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体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基于相关标准和节能减排要求,确定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对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空调冷源及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Profibus-DP规范和北京地铁5号线工程,给出5号线及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根据实际需求,提出Profibus-DP规范在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盾构法施工在北京地铁5号线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王良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5):33--37
介绍了北京地铁5号线盾构试验段的工程概况,以及所采用盾构机和隧道衬砌管片的主要设计参数,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包括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衬砌壁后注浆、加压开舱、刀具检查更换、沉降控制等。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标准、通风空调系统形式及气流组织、通风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京地铁十号线知春路站的通风空调设计。  相似文献   

6.
LI Xiaokun(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430063, Wuhan, China)  相似文献   

7.
针对5号线车辆段和停车场的特点,详细叙述5号线车辆段和停车场轨道设计过程。即车辆段的设计原则,主要设计技术标准、设计解决的重点问题,并对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设计的不足,提出轨道结构产品标准化和定型化是降低造价、减少维修养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讨论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冷水机组系统,指出该系统的高效节能是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论述北京地铁某线冷水机组群控系统的方案和控制策略,说明采用群控是实现冷水机组节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实践表明,群控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监控和管理空调系统,使空调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和保持最少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9.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13-13
纵贯京城南北的地铁5号线,其实很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政府规划的蓝图上。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在北京地铁5号线接触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京地铁既有线路接触轨支撑、防护系统材料的分析比较出发,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工程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绝缘支座的研制过程、技术参数、主要试验数据等,对新型复合材料在5号线接触轨系统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陆俊 《都市快轨交通》2016,(2):109--112
在地铁运营中,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能占车站用电量的45%~60%,全国各地铁公司都很重视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但是,设计院在设计通风空调系统时是按照远景进行设计,对系统运行存在较大冗余量。通过对现有无锡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分析,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对既定条件下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节约地铁运营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已建成的北京地铁几条新线空调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物化结合法等几种空调水处理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技术性和经济可行性比较,找出适合北京地铁冷却循环水处理的最佳方法为物化结合法,并将其应用到北京地铁6号线的空调水处理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铁站的实际调研和参考相关设计标准,建立中国各城市地铁站的通风空调合理能耗指标,包括约束值和引导值,分别对应及格线和优秀线。首先,对车站的客流量、列车运行时刻、站内控制温度等信息进行广泛调研,分析确定研究案例的参数取值,进而采用地铁站通风空调能耗原理模型,对43座城市、36种服务规模、2种合理运行管理水平下共计3 096个案例进行大规模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各城市地铁站通风空调年能耗的约束值在17.6万~85.9万kW·h/(年·站)之间,引导值在17.5万~52.9万kW·h/(年·站)之间。其次,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通风空调系统合理能耗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发现合理能耗指标与当地年平均湿球温度的拟合效果最好,约束值和引导值的拟合R2分别为0.951和0.949。最后,对每个城市地铁站通风空调的合理能耗与客流量、发车对数和隧道长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给出每个城市的拟合系数表,可为车站运维和管理人员评估地铁站通风空调用能水平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方兴未艾,改善候车环境的舒适性、降低地铁的运营能耗是保证地铁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通风空调系统对地铁车站环境的舒适状况影响显著,但其能耗占地铁运营总能耗的比例大,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可以挖掘。因此,针对国内外关于地铁车站环境舒适性所开展的调查研究进行汇总,指出车站所在地的气象参数、车站结构和新旧程度以及沿进出站路线的环境参数变化幅度都是影响车站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营现状及节能研究进展,提出应通过物理过程分析合理建立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等,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的改进优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个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迅猛发展,轨道交通线路变得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地铁用地变得愈发紧张,地铁车站的附属设施经常无处可放,尤其是地铁风亭数目众多,更加难以协调布置,而这些又与地铁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紧密相关,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通风空调系统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各城市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套更加节能、更易于实施的新型组合闭式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该系统具有灵活新颖、设备成熟、简化了设备布置和控制系统,减小了车站建筑面积,降低了工程造价,提供了节能运行的方案措施。该系统值得在地铁设计中大力推广、借鉴和应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方案对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风水联动控制比 BAS 控制更 加节能高效,目前国内仍然有大量的地铁车站采用常规 BAS 控制方案,其改造成风水联动控制需要大量的成 本投入。在不改变硬件配置的情况下,常规 BAS 控制是否可以通过运行策略的优化来提升节能率、取得良好 的节能效果非常值得研究。对国内多条地铁线路车站常规 BAS 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实际运行 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一种控制策略的改进优化方案。选取南宁地铁典型车站,对 BAS 优化改进方案进行实测 验证,对比分析 BAS 改进模式和原 BAS 模式两种方案的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常规 BAS 系统在进行一定 的优化改进后,节能率明显提升,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为地铁车站常规 BAS 控制方案运行优化提供有 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节能技术应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是地铁车站的能耗大户,有效降低车站通风空调设备能耗已成为车站通风空调专业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典型车站的空调负荷变化情况,来寻求一个降低车站通风空调设备能耗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根据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情况,采用节能优化设计流程,对车站逐时客流和空调负荷进行统计分析后,决定采用变频调节技术对通风空调设备进行调节,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运营成本.相应的也可以减少变配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变配电所的机房面积,压缩车站的土建规模等.并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节能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铁通风系统中的噪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铁通风系统中的噪声源分析和噪声传递途中的声衰减计算,提出了相关的降噪防治对策.针对噪声源,通过对噪声传递途径采用因地制宜的消声、吸声等综合降噪技术,在风井旁的噪声完全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内空调控制温度及系统运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广州地铁站内气流温度、速度的实测,计算相应的相对热指标(RWI),发现虽然能够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实现从室外到站厅、站台厅温度的递减,但RWI值波动较大,导致乘客在行进过程中无法获得"暂时舒适"。因此,提出根据室外逐时温度,给定适当的相对热指标差值,确定地铁站内夏季空调各时刻运行控制温度,以满足乘客的过渡性舒适要求。根据室外逐时温度变化及客流量的波动,计算地铁站台厅内夏季典型日逐时负荷及逐时送风量,提出夏季风机分时段改变运转速度或运行台数的运行方案。探讨两种极限热损失率(HDR)所对应的冬季地铁车站内的控制温度,提出冬季站台厅温度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CRH6型城际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的技术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该车空调通风系统的顶层技术指标、技术分析、技术方案及试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CRH6型城际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合理、系统性能良好,很好地满足了中短途旅客对城际动车组客室空气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