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船级社(CCS)的海洋工程服务始于1980年,迄今走过了近30个春秋.期间,CCS海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法定入级检验到竞争第三方发证检验,从浅海迈向深海的成长过程.近年来,伴随中国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节奏的加快,CCS海洋工程检验业务和技术能力得到了迅猛发展,检验服务水平日臻成熟和完善.与国家海洋工程发展同行,向深海进军,是CCS海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级社(简称CCS)的海洋工程服务始于1980年,迄今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在CCS近50周年的发展史上,是海洋工程业务将CCS服务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正是由此开始,CCS从单纯的船舶检验走向了海上设施检验。在新时期,CCS海工的服务已包含了移动平台、固定平台、浮式处理装置、系泊装置、海底管道铺设等重要项目,其自身的工作特点恰恰迎合了我国能源产业大发展的整体趋势。与此同时,CCS海工也在不断崛起中成为我国能源安全运输战略的助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安飞 《中国船检》2005,(10):12-15
中国船级社(简称CCS)的海洋工程服务始于1980年,迄今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在CCS近50周年的发展史上,是海洋工程业务将CCS服务引领到一个金新的领域,正是由此开始,CCS从单纯的船舶检验走向了海上设施检验。在新时期,CCS海工的服务已包含了移动平台、固定平台、浮式处理装置、系泊装置、海底管道铺设等重要项目,其自身的工作特点恰恰迎合了我国能源产业大发展的整体趋势。与此同时,CCS海工也在不断崛起中成为我国能源安全运输战略的助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吕航 《中国船检》2002,(9):28-30
CCS从1980年接受中国政府授权,从事海上设施的检验工作以来,已对多座在中国海域作业的海上设施进行了陆上建造、海上安装调试和使用中的法定检验、入级检验和鉴证检验.这些海上设施从渤海到南海,从浅海到深海,遍及我国沿海各油田.20年过去,中国船级社海洋工作处,走过了计划经济,走过了独家专营,走过了政府行为,走过了市场转型,在市场的大潮中接受洗礼,在国际的轨道上参与竞争.如今,"CCS海工"已获得越来越多业主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级社(CCS)是我国船舶检验队伍的国家队、主力军,CCS的船检实力代表着我国船舶检验技术的最高水平.近年来,CCS在大型船舶、高附加值船舶、高技术海工设施审图建造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30日,中国船级社(CCS)大连分社首次承担鉴证检验的大型海洋渔业养殖平台“湾区横洲号”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大船海工”)顺利交付。该养殖平台由大船海工承建,采用业界首创阻尼式桁架结构,可通过自升降控制躲避台风,长123.8米、宽66.8米,圈养箱体高11米,桁架包围水体91000立方米,约能养殖20万尾鱼。  相似文献   

7.
6月4~8日,第23届希腊国际海事展在希腊雅典举办。中国船级社(CCS)总裁孙立成率团参加展览会。CCS此次参展的主题为"绿色船舶、节能减排",全面展示CCS在检验船队、海洋工程、规范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工  相似文献   

8.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0,(11):25-27,104-105
<正>近年来,中国船级社(CCS)在海工检验领域异军突起,为国家海洋油气开发提供了强劲助力,赢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喝彩和掌声。而在这喝彩和掌声的背后,是CCS海工多年的艰辛付出。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28日,由中国船级社(CCS)发起的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应用实验基地揭牌,同时,召开了工作组成立大会。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应用工作组由CCS牵头,与招商局能源输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科研院校、区块链科技公司等49家单位组成。CCS总裁莫鉴辉与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党委书记程晓明共同为"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