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出实用的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如山区、隧道的区间施工防护报警设备,实现铁路线路区间施工防护报警的自动化、准确化和长距离,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防护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日常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各项施工作业由于安全防护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在充分研究TDCS、CTC、TDMS相关系统功能、数据信息和操作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以“设备保障安全”理念为基础,基于TDCS/CTC平台,依据施工作业流程,以“施工边界安全防护”为中心,结合数据挖掘、静态卡控、动态防护等技术手段,构建一套合理的、完整的、闭环的铁路施工安全防护系统,实现施工作业的全程监控,有效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施工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保证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机车综合安全控制系统对编组站的所有调车机车进行控制及实现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提高了编组站的控制水平和解体效率,又保证了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实现推峰及调车信息车-地双向传输,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系统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现有资源的利用、系统配置及设计施工要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铁施工对邻近既有桥梁主动防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桥梁的安全,提出主动防护的理念,以预防风险为核心,对风险来源(施工开挖)、风险载体(地层变形)、风险对象(既有桥梁)等不同对象中的风险状态进行预判,通过工前预测、及早干预、主动应对来实现对既有桥梁的保护,充分发挥防护的主动性,并将其应用于北京西三环暗挖穿越既有花园桥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穿越施工主动防护体系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实现了既有桥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铁钢轨回流方式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并针对国内地铁杂散电流防护在设计、施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国内地铁采用排流法防腐存在的问题,同时从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对国内地铁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防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系统是具备了防淹与人防双重功能的新型地铁防灾设备。具有投资少、施工工艺简单、易维护的特点,通过对地铁防淹防护密闭隔断门系统的功能、构成以及与信号、环控、车站控制室等各系统间的接口分析,阐明了该防护隔断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就地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度跨越高铁施工存在难度大、工法不规范、防护措施风险高等问题进行全面探讨研究,提出了督促完善规划设计、助力提升安全教育和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加强施工安全风险卡控等应对措施,并定量计算出主承绳受力安全值和风动力对施工安全的允许值,促进了电网施工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双确保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棚护支架空气动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动车穿过棚户支架时空气动力效应计算分析,确定和验证高速铁路棚护支架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对既有线进行防护,将现浇支架和防护棚架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中断停车施工为正常行驶施工,实现沪宁城际安全、工期目标,成功解决了新建铁路施工和既有铁路营运互相干扰问题,降低了施工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沪杭高速铁路跨既有沪昆铁路(70+125+70)m连续梁施工,跨越既有沪昆铁路3股道,均为电气化线路,且在连续梁施工期间还要将既有三线改造为四线线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保障既有线施工安全、减少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同时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对传统固定式防护棚架与移动式防护棚架的综合对比,从工程量大小、安拆难易程度以及占用封锁天窗次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采用移动式防护棚架[1]进行防护,相对于传统固定式防护棚架来说,移动式棚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安全性能高等特点,避免了安拆超长固定式棚架,大大减少了占用封锁天窗的次数,降低了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同时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0.
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险情等突发事件时,如果抢险不及时,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在应急抢险过程中通信保障和指挥调度最为重要。长期以来,铁路应急通信基本上依赖于铁路沿线的通话柱,总体上存在不及时、速度慢等问题。为提高铁路事故救援及施工防护能力,解决铁路沿线工务、电务在事故抢险、施工防护中的移动通信问题,研制开发了工电防护小集群应急通信系统。它立足于铁路应急现场实际条件,实现现场移动通信功能、现场语音调度功能等业务。现己运用在襄樊铁路分局汉丹东线。  相似文献   

11.
列控车载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车载系统超速防护算法对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延时特性和混杂特征,提出了车载超速防护算法及车载系统的混杂建模方法。利用Simulink/Stateflow混合仿真技术实现了车载超速防护算法的仿真,并以区间两车追踪场景为例对超速防护算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超速防护算法是有效的,区间运行的两辆高速列车能够实现避撞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武咸城际铁路连续梁转体上跨武广高铁施工安全防护为实例,阐述了施工方案优化在规避施工风险中的突出作用,分析了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和对策措施,介绍了各防护类型及其防护对象、现场操作要点,指出了各种防护类型的利弊,有效地解决了连续梁上跨高铁线路施工防护难题。  相似文献   

13.
高静华 《中国铁路》2013,(12):63-65
以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钱江南引桥125m连续梁跨越既有沪昆电气化铁路为例,分析预应力连续梁施工工法,对棚架式防护技术方案和整体移动式防护平台技术方案进行比选。通过连续梁施工和采用整体移动式防护平台技术施作,并配套相应安全措施,成功实现大跨度连续梁安全、优质、高效跨越电气化铁路,可为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在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边坡首次设计为大面积植树、种草进行植被防护,基本实现了“将秦沈线建成一条绿色走廊”的总体要求,本文介绍植被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情况及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铁路装卸作业移动式防护信号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影响了铁路运输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劳动强度,确保移动式防护信号使用安全,从系统架构、硬件结构、系统功能及操作流程层面对移动式电动防护信号智能监控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在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的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在控制室中对防护信号安设和撤除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视和及时报警,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对铁路装卸作业中移动式防护信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新邕江特大桥施工中分析认为围堰、连续梁悬灌施工及施工中航道通行是三个重点安全隐患,并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防护措施,开展综合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了水中安全防护、航运安全、悬臂施工防护、高空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7.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边坡首次设计为大面积植树、种草进行植被防护,其本实现了“将秦沈线建成一绿色走廓”的总体要求。着重介绍植被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情况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广高速铁路红跃2#双线大桥桥墩为例,介绍了一种桥墩冲刷新型防护设计方法及工法。该防护设计基于水石分离理念,采用梳子坝进行水石分离和挡墙进行实体防护;为满足该工点的快速施工要求,采用钢制梳子坝、钢制自由框、格宾系统进行综合防护。该新型工法除了具备快速施工优势外,还具有节能省材、透水性强、适应不均匀变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地铁工程车智能安全监控(ISM)系统对工程车冒进信号、异物侵限、挤岔脱轨、冲撞车挡、列车冲突等情况的智能化防护,系统信息、轨旁联锁信息、施工作业单信息和人员等信息的车地无线通信传输至关重要。文章通过介绍ISM系统对车地无线通信传输的需求,对比分析多种车地无线通信传输方式,进而提出物联网卡搭配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方案,实现ISM系统数据和视频数据的车地无线通信传输,以满足安全防护和监控要求。该方案不仅适用于ISM系统,也适用于任意对数据安全有要求的车辆和设备。  相似文献   

20.
唐靖 《科技交流》2010,(3):36-40
柔性防护体系SNS是一种能拦截和防治各类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主要分析了SNS柔性防护系统的防护原理,根据危岩落石危害程度及坡面下既有铁路运营状况选择应用柔性防护方式,并且介绍了柔性防护体系SNS系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