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芮雪 《中国港口》2013,(12):12-13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港口、航运和造船企业纷纷出现困境,港航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对港口行业来讲,最近两年,可说偶有"复苏"迹象,但"寒冬"却并未真正过去,尤其在航运业的剧烈变革中,港口未来发展还充满变数。在"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3"上,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指出,未来国际航运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航运产业外部的变革。第二大层面是航运产业内部的变革。针对上述变革,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探讨阻碍航运市场  相似文献   

2.
郑惠明 《中国水运》2010,334(7):7-7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局长郑惠明】加快浙江港航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现代航运服务业和全面复兴内河航运为重点,推动港口现代化、航道网络化、航运规模化、服务优质化和产业集聚化,完善江海联运的港口基础设施。构筑“三位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海运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总结我国海运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海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7点政策建议:(1)实施航运扶持政策,将政策法律化;(2)提高政府间接补贴力度,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3)参与国际事务谈判与规则制定,向国际水平靠拢;(4)加快我国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5)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不断衍生港航服务产业链;(6)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港航企业走出去;(7)重视"互联网+"战略布局,加快海运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炳良 《水运管理》2007,29(5):5-7,13
分析上海航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由于世界制造业和航运业重心的继续东移,我国金融、司法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上海航运产业集群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继续积极发挥港口服务产业优势,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和壮大相关航运产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在内的港口服务业.作为海陆产业衔接的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河北省海运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破解制约河北省海运业发展的难题,促进河北省海运业长足发展,总结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影响因素,借鉴沿海海运发达省市的成功经验,指出加快推进海运业发展的路径和重点,提出发展建议:创新港航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策资金扶持;优化金融服务;推进海运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建设海运服务中心,集聚高端服务业,促进河北省海运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第三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围绕当前国际经济和港航市场复杂而深刻的新变化,探索港口、航运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谋求新发展2017年7月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第三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在宁波召开。来自丝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的近400位港航、物流界嘉宾,围绕"市场新变化,港口新发展"主题,研究港口、航运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谋求新的发展。港口"走出去"加速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表示,自  相似文献   

8.
陈继红 《世界海运》2010,33(3):30-32
综观国际经验,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是仅靠投资拉动的,而主要是靠产业集群效应所推动,航运服务技术、产品、市场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产生聚集效应。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也都是著名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它们不仅具有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和健全的航运市场,而且有服务于航运业的信息系统,对航运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升海运业国际竞争力。引导要素和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国际海运交易和定价中心,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据此,交通运输部将在若干意见的框架下,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包括上海、天津滨  相似文献   

10.
顾亚竹  刘伟 《世界海运》1996,19(5):7-1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业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海运业已初步形成了远近洋结合的海上运输格局,在远东至北美、远东至欧洲两硕士政绩和上实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周班服务。班轮运输已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桥梁。同时中国海运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航运公司及财团纷纷抢滩中国航运市场,独资合资航运企业和港口企业应时而生。海运企业作为海运市场的主体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开放逐步进入国际化的正  相似文献   

11.
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枢纽,客货运输的中转站,其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分析了中国现代港口特征,探讨了中国建设世界级"强港"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建设世界级"强港"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国港口建设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北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对传统的航运中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依托于对大连港各方面竞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环渤海湾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的定义,并对该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津闻 《中国水运》2007,5(6):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运输业正经历着由彼此割裂的运输方式向不断整合集约的运输方式发展,全新一代的港航发展模式正在酝酿中。港航合作战略,即指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一种总体设计和宏观规划。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港口航运企业合作原因以及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集装箱船大型化过程中和发展趋势以及大型化对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指出我国的集装箱港口发展应适应需要,重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干线网络。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20年春节期间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的状况,为客观地了解此次疫情对我国港航业发展的影响,以广州航运交所开展的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样本,对与此次疫情相关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提出在该疫情的影响下港航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提振市场信心是对恢复港航企业发展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因素,在应对该疫情过程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枢纽,客货运输的中转站,其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港口发展,解读中国现代港口特征,探讨中国建设世界级"强港"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建设世界级"强港"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国港口建设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港口城市交通文化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福 《世界海运》2004,27(2):24-26
港口城市交通系统有别于其他城市交通系统,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港口城市交通文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依据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大连在交通文化策略上应该完善和加强交通现代化、交通信息化、交通国际化、交通综合化和交通信用化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航运服务产业链的内涵与生成机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航运服务产业链的定义,分析其产业构成.在对航运服务产业链生成的三类研究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外部促进、内部驱动和适应性选择.根据该分析框架,分析了航运服务产业链生成的外生机理和内生机理,归纳了其生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源于欧洲重商主义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地运动,开启了海运贸易全球化的时代,对近代世界城市与港口的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效应仍在被时间不断放大。从历史维度对各洲大陆在殖民地运动与海运贸易全球化驱动下港口—城市体系的发展特征进行宏观比较分析,为理解当今世界港口与城市发展格局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20.
李桢 《中国海事》2010,(6):41-42
尽管索马里海盗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措施,但由于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盗问题,海盗活动仍然层出不穷。文中主要分析了海盗问题对我国航运界的实际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