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探讨了高等级公路匝道调节器设置对匝道转线车流行模型的影响,从研究交汇运行特性入手,获取交汇断面边界流量,依据排队和合流理论,分析控制方式与合流运行的相互关系,利用网络和随机服务理论得以匝道调节器设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林忠 《中南公路工程》1998,23(3):12-14,18
以海南省环岛西线高速公路邦溪互通过交设计为例,在两匝道连接处,用两匝道个有相对独立纵横坡及具有相同纵横波等两种方法对匝道连接段进行处理,探讨接环型匝道的S型匝道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地面道路与并联高架路联系的匝道设在并联高架路的中间;岛式车站站棚的立柱设在岛式站台的两侧,这样岛式车站内空间宽敞,站棚受力合理,结构稳固,适合在站棚下安装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接触板。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介上海现有高架道路概况,并对延安高架路设计及有关技术关键作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6.
7.
8.
在分析道路衔接的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顺利进入交叉口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模型.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通过与Vissim仿真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造成了大量的交通拥堵现象.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交通叉路口处交通拥堵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为此,修建立交桥成了必要的解决手段.论述设计立交桥过程中常被设计人员忽视的技术问题,即如何协调立交匝道加、减速与行程关系,并使之井然有序.这些问题对立交桥的技术指标、运行安全性、交通功能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匝道端部设计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现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从安全,顺适,美观的原则出发,对合理选定变速车道形式及超高过滤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按“纵坡服从横波”的原则,提出了匝道端部纵坡计算方法,可方便准确地做好匝道端部设计的平,纵,横有机结合,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介绍嘉闵高架路(S32~莘松路)新建工程项目概况,其主要特点是嘉闵高架与北竹港、电力高压线共用宽度约100m的规划市政走廊,空间关系复杂,道路红线与河道蓝线、电力黄线相互重叠,通过对周边区域路网的调查分析,结合交通流量预测,采用设置间距合理的平行匝道的方式解决快速路与主要横向道路的衔接,详细阐述嘉闵高架路平行匝道的设置规模、标准、间距、约束条件及布置方案,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互通匝道中超高取值的问题,根据匝道功能,确定汽车在匝道上实际运行车速。根据实际运行车速来确定匝道超高值,达到匝道安全、舒适行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立交工程定向匝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交的选型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而匝道的选择是决定立交型式的关键因素。利用“对定向道的定量和定性选择”,为选择定向匝道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本文是作者参加了上海、天津等城市大型立交设计并对选择定向匝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经济流量法”以数值为依据,凤经济效益计算为手段,综合考虑了交通量和投资等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定向匝道的新方法,但由于立交匝道的选择还受到如占地、拆迁、地下管线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立交接地匝道接地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匝道甚至立交的通行效果.针对此问题,结合昆明二环石闸立交接地匝道设置工程实例,首先,对平交口进口道及出口道的匝道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确定接地匝道离地面平交口的最小距离.然后,对如何合理布置匝道口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对匝道口在横断面上靠左、靠中、靠右设置...  相似文献   

15.
赵新华 《公路》1996,(3):36-37
介绍了水滴形环圈匝道线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简便易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立交匝道对于立交的交通功能具有较大的制约的作用,并且是保证交通枢纽正常运行、为车辆提供转向的必要条件.虽然匝道总的形状取决于立交的式样和类型,但线型和特定受到交通类型、交通功能、交通量、相交路性质、设计速度、道路用地、地物拆迁量、交叉角、匝道端点型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尽量采用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实现转弯的最好服务水平;一方面将立交占地总面积压缩至最少,这是城市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匝道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速路匝道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高速路流量的控制问题,为入口匝道的实时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介绍了实现模糊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施轶峰  陈康俊  张延军 《公路》2011,(8):124-128
通过对国内外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取值的分析对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惯例,针对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式立交类型和匝道形式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分析进行研究,提出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交叉类别和匝道形式、主线设计速度取值的关系,据此提出了匝道设计速度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互通立交匝道是双车道,在不同的地段和条件下应有不同的设计,应考虑到过渡段,增减速车道的长度和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前海地下道路是国内首条多点进出的城市地下道路,地处深圳前海自贸区,交通组织较复杂,现有设计方案中入口匝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总长度仅有70 m左右,汇入长度不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微观交通流仿真,分析深圳前海地下道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安全性。结论是:地下道路入口匝道合流区采用主线在物理鼻端前变换车道的交通组织方式更能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地下道路入口匝道合流区内的主线车道三变二路段采用较长的渐变段距离更能提高交通流的安全性及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