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江水运》2013,(18):72-72
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建造三艘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为北极海路提供更大的可能。俄罗斯拥有漫长的北极海岸线,也是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唯一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为什么要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建造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文章称,中国加入了俄罗斯、美国、挪威和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行列,做好了迎接北极地区可能带来财富的准备。中国正努力复兴经由中亚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但它同样拥有一条"极地丝绸之路"的可能性。一艘能够执行长期任务的核动力破冰船将是一个强大的资产。一时间,"冰上丝  相似文献   

3.
徐双华 《航海》2005,(2):29-29
俄罗斯日前表示,将开始建造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预计2014年前完成建造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5,(2)
俄罗斯日前表示,将开始建造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预计2014年前完成建造并投入使用。为保证2013年前,俄北冰洋地区的海运畅通,俄罗斯计划将对现有的8艘核动力破冰船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延长其服务期限。  相似文献   

5.
核动力破冰船由于其强大的破冰能力和持久的续航力一直是俄罗斯保障北部地区能源和物资供给、实现北极战略的重要技术装备.论文分析了核动力破冰船的船体参数、船型特征以及螺旋桨设计特点,对其典型核动力装置、备用动力、推进装置、电力系统以及总布置规划进行了简要概述,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归纳总结了核动力破冰船总体设计的发展方向,为我...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0,(9):53-53
一艘载重量逾11万t的俄岁斯国营航运巨头Sovcomflol下属的阿芙拉型油船“Bahica”,近日在两艘全球最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的护送下,穿越由融冰打开的北极东北航道,横跨北冰洋由俄罗斯靠近北欧的摩尔曼斯克港,运送轻油到中国,首次完成历史性“破冰之旅”,揭开了北极航道商业化航行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北极海冰的消融,为北极通航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北极航线的常态化运营需要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作为支撑。在研究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船舶建造技术的基础与不足,探讨了我国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的进行情况,并对北极航线常态化运营后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和使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破冰船技术及几种破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1破冰船的主要特点在船舶设计和建造史上,破冰船是相对较晚发展的船舶。世界上最早的破冰船诞生于1837年的美国费城,是一艘名为"City ice boat No.1"的蒸汽机驱动轮叶的船只;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诞生于1959年的前苏联。目前在世界上设计和建造破冰船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航海》2023,(1):1-2
<正>黄嵘不愧是“雪龙”的灵魂人物之一,先后担任“雪龙”号、“雪龙2”号政委兼轮机长,参加了17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全程参加了中国首制极地考察破冰船的建造,并保障“雪龙2”号进行了首次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极地考察破冰船建造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长期工作在极地科考第一线,致力于极地破冰船动力配置研究。他授权《极地船用直升机喷气燃料加油系统》等发明专利7项,多次被评为优秀南、北极考察队员,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游艇业》2014,(1):26-26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暨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今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奥运圣火于去年9月28日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将经过6.5万公里的火炬传递抵达索契,奥运圣火已经搭乘核动力破冰船首次抵达北极,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将首次试水北极航道,备受航运业期待的北极航道的商业化正在加速到来。马士基集团周二表示,该公司计划于本月底展开北极航线试航,首艘集装箱船"Venta Maersk"号将从东亚途经北极海抵达欧洲,希望开发出比苏伊士运河更节省时间的航线。据悉,"Venta Maersk"号将于2018年8月底自俄罗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启程,穿越白令海峡绕过俄罗斯上方驶向目的地圣彼得堡,也就是北极航道。马士基指出,他们还不清楚这艘船穿越北极海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但有专家预计2018  相似文献   

12.
龙飞  方斌  杨超 《船舶》2023,(1):154-160
随着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北极航道的可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及贸易大国,充分利用北极航道可以缓解我国海上运输的“马六甲困局”,保证我国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开辟北极航道离不开极地破冰船的支持,吊舱推进系统是现代极地破冰船的关键装备,可充分发挥破冰船的破冰能力。在现有国际形势下,我国要建造极地破冰船,必须自主研制极地破冰船用的冰区吊舱推进系统。该文研究了吊舱推进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重点分析了冰区吊舱推进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冰区吊舱推进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冰区吊舱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冰区吊舱推进系统具有运行工况复杂、冰载荷多变、转矩过载倍数高和转速动态响应快等特点,相比于非冰区吊舱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纵观吊舱发展过程,我国应由专业的电气公司牵头,联合业内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尽快推出产品并开展示范验证,从而支撑我国北极航道的开辟。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3,(10):155-157
堆芯应急冷却系统用于反应堆事故停堆后堆芯余热的移除,对于核动力舰船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此系统的运行需要持续、可靠的应急供电系统提供电源。本文分析"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堆芯应急冷却供电系统的特点,并结合美国核动力航母应急原动机和蓄电池的配备情况,初步探讨了其堆芯应急冷却供电系统的布置,最后总结得出核动力舰船堆芯应急冷却供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俄美加等国北极争夺战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以来,由俄罗斯“和平-1”号微型潜艇在北冰洋4261米深处插上俄罗斯国旗而引发的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北极周边国家纷纷出动,或派出破冰船赴北极考察,或拟在北极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或举行针对北极争端的军事演习,而俄罗斯新一轮北极考察行动也即将开始。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国虽然不是北极圈国家,但北极与南极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北极生态关乎人类安危,我国拥有发言权,有权在北极地区从事海洋、矿业开发和商业等活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有义务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芬兰——破冰船设计与建造的引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ker北极技术有限公司:世界半数以上破冰船在此设计 我们采访的首站是Aker北极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一直负责世界半数以上破冰船、许多的北极和南极科考船、大量的货船以及在一些最恶劣气候条件下工作的海上结构的设计.公司拥有60多年的破冰船设计与建造经验.40多年前,该公司参与的穿越西北航道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普拉德霍海湾的实船适航性实验获得成功,其开展模拟冰雪条件下的模型实验也有46年历史.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多功能破冰船建造投资规模巨大,在初步设计阶段基于设计约束确定设计要素和特征性能参数显得非常重要性。本文通过收集梳理多功能破冰船初步设计流程、设计要素以及特征性能参数,归纳了设计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冰区航行、结构强度以及其他性能提出了评估原则,最后以单位效用成本建立了破冰船经济性评估函数,以核动力破冰船为例对多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进一步确定破冰船方案和优化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18.
国外现有核动力非明显的军用船舶共6艘,其中苏联3艘破冰船,即列宁号、北极号和西比尔号美国的萨凡娜号实验性客货船,西德的奥托·汗号实验性矿石船及日本的陆奥号实验性货船。现仍在航行的有4艘。  相似文献   

19.
《航海科技动态》2012,(3):40-4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秦琦 《中国船检》2014,(6):68-73
今年初,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成功营救出困在南极的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过程颇为艰险曲折。随着媒体报道的聚焦,极地科考破冰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美国海岸警卫队2013年6月的统计,目前功率在10000hp及以上的破冰船全球共服役78艘,在建4艘,计划建造13艘,总计95艘。在这些具有破冰能力的船舶中,具有科考能力的船舶即科考破冰船共有24艘(包括在建或计划建造)。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为第一阵列,拥有的科考破冰船分别达到5艘、5艘和4艘。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科考破冰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2艘重型破冰船(功率在45000hp以上)、l艘中型破冰船(功率20000~45000hp)、l艘轻型破冰船(功率10000~20000hp)。另外,正在新建一艘。其他国家的科考破冰力量基本为2艘或l艘中型或轻型破冰船。如果将欧洲主要国家的科考船和破冰船研发力量统一考虑,那么欧洲的大功率科考破冰船开发能力当属世界领先,可以列入第一阵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