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研究了四弹簧,四气囊悬置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在A级路面和B级路面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平顺性整体优于四弹簧驾驶室悬置结构。  相似文献   

2.
豆力  雍文亮  居刚  李海波 《北京汽车》2013,(2):29-32,40
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决定车辆悬架的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设计车辆的最佳减振器,利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分析前后悬架系统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建立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模块建立了重型牵引车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匹配结果表明,对该悬架系统,减振器所做的匹配设计是正确有效的,改善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以某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研究了单高度阀前液压后气囊悬置、单高度阀四气囊悬置和双高度阀四气囊悬置等减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及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频域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高度阀控制的四气囊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平顺性优于其它2种结构的悬置系统.  相似文献   

4.
悬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车辆平顺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被动悬架无法根据车辆运行工况调整自身阻尼,减振效果有限,半主动悬架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实时调整自身阻尼,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平顺性。文章通过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天棚控制策略的某重型商用车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和传统被动悬架仿真模型,并对两种悬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被动悬架,基于天棚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平顺性,其中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22.9%,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降低15.1%,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降低9.8%。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电动轮对车辆垂向振动性能的负面效应,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将轮毂电机视为动力减振器,设计了车身减振型、车轮减振型和综合减振型等不同减振方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方案中减振系统的弹簧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并利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验证不同方案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的几种减振方案均可有效减小车轮和整车的垂向振动,优化车辆行驶平顺性,其中,轮毂电机同时与车身、车轴相连的综合减振型方案减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车型平顺性的全面试验分析,测试不同状态下车辆的平顺性数据,更换驾驶室悬架类型,对三种状态下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对比测试,最终选择了一组最优的驾驶室悬架类型。  相似文献   

7.
金帅  王保苓  刘向  王鹏 《北京汽车》2021,(5):16-19,32
减振器是悬架系统中重要的力学元件,其F-V(Force-Velocity,力-速度)特性对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依据某车型的整车参数,在CarSim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减振器低速、中速和高速的复原和压缩阻尼力特性,分析车辆在扫频路面及凸块路面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原和压缩阻尼对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液压阻尼减振器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出一种适用于汽车麦弗逊悬架的双活塞阻尼减振器。建立了双活塞阻尼减振器的等效液压系统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采用不同类型浮动活塞总成的双活塞阻尼减振器进行示功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活塞阻尼减振器在伸张行程中可以产生附加阻尼力,使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减振功能,提高了汽车在恶劣行驶工况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车辆动力学原理和虚拟样机技术,运用ADAMS构建了四轴重型货车-路面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车平顺性实验验证其正确性;选择合理匹配的空气悬架替换驱动轴平衡悬架,初步改善了车辆道路友好性和平顺性;在考虑减振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同时采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对四轴重型货车虚拟样机悬架系统的半主动改进天棚控制进行联合仿真.以控制参数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确定使车辆道路友好性和平顺性综合最优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半主动天棚控制,半主动改进天棚控制可有效改善轮胎的动载荷和垂向振动,且对路面等级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减振器对柴油机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歌群  苏炎玲  吕兴才 《汽车工程》2003,25(5):460-462,505
设计了一种可调频的动力减振器和原柴油机上的橡胶扭振减振器组成了扭/弯复合式减振器。在一直列6缸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噪声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减振频率,复合减振器对于轴系的三维振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发动机的噪声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轮毂电机与车轮刚性连接会增加电动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影响车辆平顺性。为克服电动轮垂向振动负面影响,提出一种电动轮轮内主动减振器的非线性最优滑模模糊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悬架广义非线性特性的1/4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构建最优滑模模糊调节器和逆线性化这3步实现轮内主动减振控制,并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非线性最优滑模模糊控制的电动轮轮内主动减振器可有效减弱轮毂电机垂直振动负面效应,确保电动车辆具有更好的综合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机动性车辆越野平顺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独立悬架的8×8重型车辆,建立了多轴车辆的平顺性模型,提出了车辆通过随机路面和半圆障碍时动力学响应的分析和评价方法.探讨了越野平顺性与机动性的关系,并结合某具体车型研究了车辆结构参数对整车越野平顺性及机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在"软"、"硬"阻尼状态下的阻尼力设计目标.设计了以电磁阀和摆动气缸作为驱动机构的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该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研制了可调阻尼减振器样件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除后减振器压缩阻力外.其余各项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平均偏差小于7%,表明减振器的仿真模型有效.将该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的道路平顺性试验表明,与被动式减振器相比,采用可调阻尼减振器可使客车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研究汽车平顺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国产某小型客车虚拟样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按照国家有关整车平顺性的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整车平顺性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行驶仿真试验分析。对比实车测试结果,主要评价指标加权振级的最大仿真误差小于5%,即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此二次开发模块可对其平顺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减振器调校在悬架调校中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车辆的平顺性,而且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针对减振器调校方法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然后分析了减振器调校的目的和评价指标,最后研究了减振器内特性的调校方法,并且给出了减振器调校意见,对减振器的调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基于近似模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某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评价目标.以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特性和横向稳定杆刚度为设计变量,利用近似优化数学模型对该轿车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多目标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近似模型技术对于汽车性能的平衡优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振器作为汽车底盘关键零件,通过吸收车辆经过凹凸不平路面所引起的振动,起到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的作用,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减振器的异响问题直接影响着用户乘坐的舒适性,严重时会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甚至是车辆安全。采用车辆下线检测是试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含静态检查和动态路试。其中动态路试是发现异响类问题的最佳方式。通过对某新开发车型减振器在路试环节暴露的异响问题进行排查分析,结合底盘异响类问题排查经验,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和七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为发生异响类问题提供排查方法,提升针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效率。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和半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自校正控制理论设计了集成控制器.选择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将闭环系统极点移到需要的位置上,并给出适当的控制律.自主开发出集成控制器,并用改进的可调阻尼减振器代替原车减振器,对某车型装车进行道路试验.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表明该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车辆悬架动力学性能的主观评估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统计了舒适型轿车在典型路况下的车轮跳动速度范围,考虑到阻尼对车辆平顺性、操控性和耐久性能的综合影响,给出了舒适型轿车减振器特性曲线的设计范围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立刚 《上海汽车》2012,(12):20-23,42
基于对车辆悬架动力学性能的主观评估和试验数据的分析,统计了舒适型轿车在典型路况下的车轮跳动速度范围,考虑到阻尼对车辆平顺性、操控性和耐久性能的综合影响,给出了舒适型轿车减振器特性曲线的设计范围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