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入世”后,以家族制为重要特征的民营企业在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就在掌握企业命脉的企业家素质过低,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唯有在提高企业家素质及理念和制度方面进行变革,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大做强企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如整合、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词汇在日益全球化的中国已经不再陌生和神秘.原因在于,企业家们都瞄准了"做大做强"的目标.自然,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征程中,这些词汇将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成为各行业企业老板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企业家们围绕这一话题谈改革、论发展,并为此津津乐道,更有甚者,大刀阔斧尝试,敢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3日,2018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交流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交流活动汇聚江浙沪皖工商联代表、上海市外办和市商务委领导、部分驻沪总领事和商务领事、驻沪海外机构负责人和上海民营企业家等180余人,共同就"‘一带一路’新机遇,联动发展长三角"主题展开探讨交流,共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永久出行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应邀出席,并与新加坡无桩共享自行车公司新Obike团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加入WTO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加快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供电企业正面临各方面的冲击,供电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保持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因此,供电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制定人力资源长期规划、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薪酬福利制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作用,但我国民营企业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努力寻求两者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由来已久,"中国创造"亟待出世。没了围墙的世界竞争频频,中国企业界对"中国品牌"的呐喊连绵不断。德基机械是一家受行业各界赞赏的民营企业,它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做行业高端的民族企业,始终以创造中国的著名国际品牌为己任。尽管成立仅10余年,但德基机械已经成长为中国高端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行业的第一品牌,将众多声名  相似文献   

7.
郑锋 《摩托车信息》2006,(21):53-53
9月20日,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大企业暨首届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发布会"上,隆鑫控股有限公司以综合指数77.84、能力指数69.13和机制指数88.09的成绩上榜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第110位;在近日揭晓的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和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隆鑫集团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称号,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本次发布的企业竞争力500强综合实力信息,是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的统计方法,在对我国2845家大企业集团现状进行跨行业、全方位、多指标调查的最新数据基础上,按照综合指数、能力指数和机制指数三大指标公布于众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影响企业集团竞争力的因素分为能力指标和机制指标。其中,能力指标包括生存、发  相似文献   

8.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功课",比如说流程再造、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期权激励、企业文化等,几乎所有管理的方法都涉及了。可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和多变、善变的顾客,总有数不清的问题摆在企业家面前需要解决。面对管理困惑,面对管理的繁琐和复杂,企业往往掌控不好管理的"度",很容易造成"管理过头",从而让企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柳传志说企业管理就三句话:"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中国的中小企业受外部环境和内因影响,有其独特规律,如何做强做大,有没有事业前景,是否通过管理具备强大竞争力,由一些管理要素所决定,这些要素此消彼长,相互转换,掌握要素的规律,就可以实现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推动企业主成为企业家,成就强企梦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我国民营经济确定为公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因人才的缺乏和人力资源的滞后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受到阻碍。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8月,在2014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上,共有40位企业家荣获"2014年第十三届浙江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江榜上有名,这是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企业中第八位获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的企业老总,也是金华地区今年仅二位获评的省优秀企业家之一。获得此项殊荣并非易事,宋董事长以坚持自主创新、创立轮峰品牌、做精做专链轮、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卓越成绩,在浙江  相似文献   

12.
姚励 《时代汽车》2010,(7):119-119
文化制胜是现代企业的不二法则。中国车企各有自己不同凡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成功的企业家异常重视企业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倾心打造。企业文化愈具有个性就愈具有震撼力和感召力,愈可以使员工铭记在心,铸成理念。日本大发汽车的销售词是“小就是好”,使人过目不忘,经久传诵。  相似文献   

13.
刘悦 《中国电动车》2008,(12):66-67,65
本文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全方位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揭示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充分挖掘其深层次原因,针对其问题与原因,提出了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发展民营企业,要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要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孟涛 《中国电动车》2006,(7):166-167
浙江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经济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系列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显著的经济效应,而然随着中国加如WTO,以及世界经济市场的一些变化,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困境,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市场的判断和自身的技术水平,技术必须领先!"这位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直属企业的掌门人对做企业的理解,与一般民营企业以营销至上乃至各种生存法则至上的发展理念有着极大的不同。目前,山东公路机械厂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筑养路机械、桥梁附件和设备租赁施工三个板块。作为  相似文献   

17.
方昉 《摩托车信息》2006,(19):52-53
一个富于时代气息的企业——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崛起于世纪之交、太湖之滨。这家传承了轻骑血脉(在原中国轻骑集团最具发展潜力子公司之一"无锡轻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志在"做行业领头企业、国内一流企业、世界百年企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价值理念、深远的战略目标以及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在与世纪同行之中一路领先:产品相继荣获江苏省名牌、江苏省著名商标、2005~2006年度国家商业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市十佳外向型民营企业等,成为江浙地区大型摩托车、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龚晓 《时代汽车》2006,(4):38-39
中国经济界最为活跃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薄弱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不公平的竞争氛围,李书福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五大障碍:一是由于资金缺乏、势单力薄,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缺乏可持续性。二是自主创新人才稀缺,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不能持久。三是民营企业“各自为营“,有些甚至“以邻为整”,整体上限制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于8月30日至31日在"塞上江南"——银川举行,400多名企业家及其代表与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转型中的大企业:新挑战,新发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玉柴公司董事长晏平作为特邀企业家参加盛会,并接受了新华网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内专用车行业,或许很难找到与这家公司有相似发展史的企业。从空军后勤修配厂起步,做过载货车、轿车、客车,期间企业性质多次发生变化,从军工企业到地方国企,从民营企业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并且先后与行业两大巨头"联姻",逐步过渡到专用车行业,致力于罐式类专用车的研发和制造。它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在专用丰行业近20年的摸爬滚打中,凭借专业的造车技术和专注的造车理念,在行业内享有"罐车专家"的美誉,不仅成为罐式类专用车领域的行业翘楚,而且走出国门,彰显"中国制造"的魅力。这家企业就是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宇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