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杭运河苏北段溢油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道港口》2015,(3):253-257
基于Mike21/3SA模块建立京杭运河苏北段溢油扩散数学模型,预测溢油突发事故油膜漂移轨迹和扩散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场、风场对内河溢油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流速对油膜的漂移过程起主导作用,油膜移动速度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不利风向作用下,油膜下游漂移影响范围明显增大;一旦发生漏油事故,应及时监测溢油河段水流状况与气象条件,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溢油发生后的扩散过程,尤其是在近海峡湾内的漂移扩散,采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mputer Code)模型架构了潮流场,采用国际流行的GNOME(General NOAA Oil Modeling Environment)模型读取计算流场并代入设计风速,计算了湄洲湾内湾某假想溢油点发生溢油后,不同工况下的溢油漂移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峡湾内溢油漂移扩散过程在一个潮周期中转流时刻油膜面积迅速扩大;溢油发生于高潮期间的扩散范围远大于低潮,湾底的溢油油膜可以在一个大潮过程遍布整个湄洲湾;风对溢油漂移的影响非常明显,5m/s的风速即能够明显改变溢油的漂移方向。建议在海湾海岸线利用整体规划中增加关键节点区域的溢油拦截设备储备研究,尤其需考虑到常风向的对岸面的溢油防护。  相似文献   

3.
内陆江河航道发生船舶溢油事故对沿岸生态系统与周边居民健康威胁大,为研究长江航道溢油的漂移扩散规律,建立宜昌市宜都港区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对其流速、水位进行验证后,耦合油粒子模型模拟溢油的运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SSW风向、1.0 m/s风速条件下,丰水期油膜漂移扩散的速度较枯水期快,油膜面积小,对下游取水口以及水源保护区产生持续污染的影响时间短;枯水期油膜在沿岸发生聚集后对下游取水口与保护区产生持续污染影响。模型可为宜都港区的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提供理论依据,对模拟预测内陆江河航道的溢油漂移扩散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潮流计算结果和风场资料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溢油模型对海上溢油的扩散、漂移和岸线吸附等物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预测油膜的演变,预测油膜漂移轨迹和归宿。计算结果表明当南港港池口门位置处发生溢油事故后,油膜均会漂出南港口门外,在风的作用下会对周边环境一定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近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石油工业及运输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便是频发的海上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是石油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还有战争导致的原油泄漏等,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灾害。一、溢油的危害海上溢油发生后,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生活、人身健康等3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任何种类的原油或油品在海上发生泄漏时,由于油质成分、黏性不同,会在海面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  相似文献   

6.
由于溢油扩散漂移跟时间、地点、数量及相应的风、流等众多不确定的随机因素有关,油膜的漂移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从油品装卸码头风险事故识别、溢油事故统计与概率以及源强确定等方面对拟建码头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风况条件下,对码头溢油漂移轨迹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由风和海流(或河流)引起的油膜运动过程中,在流场、风速等条件一定时,风向是影响溢油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为码头的运营以及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在渤海和南海相关海域作业的10艘具有代表性的FPSO的船型、油气处理功能、系泊系统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17个参数进行聚类对比分析计算,将10艘FPSO聚类为四大类:海洋石油101、海洋石油102、海洋石油105一类;海洋石油109、海洋石油112、海洋石油113二类;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5和海洋石油116三类;海洋石油104四类。从而为同类中不同FPSO个体的维护、管理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基于MIKE21建立浙江舟山薄刀咀海域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潮位以及流速流向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MIKE21SA对"油粒子"在水表面的漂移、扩展、紊动扩散和风化等过程进行模拟,并将验证后的模型运用到薄刀咀围垦工程后的船舶溢油扩散模拟中,研究分析涨落潮及不同风况情形下薄刀咀围垦工程疏浚船舶溢油扩散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涨落潮时,溢油粒子到达敏感点时间差异明显,落潮时到达敏感点时间短,涨落潮油粒子扩散面积差异也较为显著,相同时间情况下涨潮的扩散面积大;静风涨潮下溢油粒子扩散范围最大,72 h扩散面积最大,达1 040.58 km~2,约19~21 h扩散至洋山石龙风景区和洋山风景区;由于防波堤的拦截,在SE、NNE和NNW风况下,涨落潮时溢油均未扩散至口外,油粒子迅速黏附到南防波堤或围垦工程区域,对防波堤口外海域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娇 《航海》2002,(4):35-35
海洋污染以石油为最,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1000~1500万吨,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海上油田泄漏、油轮事故、船舶航行和大气降水。油田泄漏、油轮事故则是突发性的灾难,一次泄漏几千乃至几十万吨,油膜覆盖海面,污染海滩,制造了大片“海洋沙漠”。油膜将大气与海水隔开,水中缺氧,水族与海鸟沾油可以毙命,鱼在油膜底下则死亡或停止繁殖;油膜能吸收80%的阳光辐射,致表层水温比常日升高3摄氏度左右,阻碍了海水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少海面蒸发,导致气候异常。每一次泄油事故都给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是人类牺牲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溢油损害程度评估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溢油的损害程度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油污染事故评估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通常,1升石油倾泄在海洋中,到完全淡化大约需要消耗海水中40万升的溶解氧。石油在海面会形成一层油膜,隔绝大气与海水的气流交换,并减弱太阳光透人海水的能量。这种耗氧和隔绝会导致海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石油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且消费区域分散等原因,导致石油的长距离运输,而海运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选择海运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文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石油进口海洋运输的布局探讨,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石油进口的海洋运输的风险探讨。通过探讨,最后提出发展我国石油进口海洋运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洋石油251环保作业船安装的溢油监测雷达系统开展溢油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溢油雷达系统在监测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搜索到溢油,并能估算溢油的面积及准确定位油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海底输油管道的不断发展,海底管道由于其独特的输送特性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海上运输工具。但海底管道投资大、风险高,一旦输油管道出现石油泄漏,造成输油作业中断。泄漏的油品浮到海面后在海流的作用下,对海面上来往的船只和附近的生态带来严重的影响,更对海洋和周边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对海底输油管道泄漏进行数值模拟,找出其扩散特性的规律,从而最大程度预测溢油对海洋造成的影响。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在不同孔径、不同海流、不同泄漏速度情况下模拟了海底输油管道柴油泄漏的扩散特性,模拟了海上油膜在不同海流情况下的运动特性,并作出相应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未雨绸缪防油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非常严重.石油污染海洋的方式,主要是油轮事故、海上油井管道泄漏、船舶航行时的排污与泄漏等,其中以油轮事故溢油最为严重.油轮事故一次溢油量少则数百吨,多则数十万吨.出现这种情况,大片油膜覆盖于海面上,污染海滩,造成局部"海洋沙漠"化.而滞留于海洋中的重油,有的含有致癌物质,海洋生物吸入后会大量灭绝,其"后遗症"可长达数十年!  相似文献   

15.
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工程船舶,被称为“海上原油加工厂”的52000吨浮式海上储油船“渤海友谊号”,于1989年4月4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完工,并正式交付拖航。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石油工程的国际招标中中标,并自行设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和建造成功的第一艘海洋石油工程船舶。“渤海友谊号”建造成功,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项目前期论证阶段,通过对油膜扩散理论的研究,在考虑了油膜蒸发、油膜乳化影响的油膜扩展、扩散、迁移和衰减的海上溢油模式,结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建立了在潮汐、风浪作用下油膜运动的海上溢油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厦门港嵩屿码头发生溢油事故后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溢油后油膜运动的几种基本情况.给出了溢油污染区域分布的主要特征.为相关部门控制溢油的影响范围和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应对海上突发溢油事故的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面油膜及漂浮物扩散面积大、浮层薄的特点,利用油及漂浮物与水的密度不同这一物理特性,设计一套具有良好水动力性能的水面油膜及漂浮物回收分离装置。载体平台在水面上能够抵御一定的风浪影响,快速、高效地吸收水面表层油膜及漂浮物。完成载体平台、控制系统、油膜及漂浮物回收分离系统的设计及建造,开展系统集成、调试、样机试验等工作,并验证了装置的性能。研究成果可为水面油膜及漂浮物的回收分离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在海洋石油平台电力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谐波严重超标,对海洋石油平台电力系统和用电通讯设备带来严重影响。谐波分析及选择滤波手段已经成为海洋石油平台电力系统设计和安全运行所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变频器是海洋石油平台谐波的主要来源,针对海洋石油电力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谐波的主要抑制方法。最后,结合南海惠州项目实例介绍有源滤波装置在海洋石油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华 《中国船检》2010,(11):16-18,98-99
<正>近几年,烙印着"战略性资源"的我国海洋石油,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南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维护海权,向深海进军,装备必须先行。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海洋油气大规模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机电设备》2005,22(6):I0029-I0029
近日,701所与中国海洋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用于海洋石油储存量探测的水鸟研制项目合同。“水鸟”又称电缆定深器,英文名为Digibird。中海油服务公司此前一直从国外引进,用于海洋石油储存量探测。由于受进口国的限制,进口到我国的“水鸟”工作深度被限制在30米之内,无法满足我国目前需要。另外,进口“水鸟”需用进口电池,一条电缆上拖拽的“水鸟”有一百多个,电池的更换费用太高。701 所在海洋探测技术方面有几十年的技术储备,中海油服务公司也一直希望在国内找到一家研制单位,既能增加探油设备工作深度,又能大幅度降低电池使用成本。他们在国内联系到多家单位后,终于在701所网站上查到了该所的相关技术储备。经过进一步交流,双方有了新的合作意向,并于近日签订研制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