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桥墩对周围海域水动力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在海岸河口水域的大桥桥墩,会增加桥位水域的阻力并减小过水断面,从而对周围海区的水动力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海岸河口水动力较为复杂,单纯采用某一种研究手段往往难以全面地分析这种影响。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市大门大桥为例,通过对大桥所在的大、小门岛和沙头水道海域的水动力条件、泥沙条件及地形冲淤变化进行分析,掌握了该海域的水文泥沙环境与冲淤演变规律,对大桥建设后地形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然后又建立了二维潮流场数学模型,模拟研究大桥建设对周围海区的潮位、水流、潮量等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成后,工程对周围海域水动力环境影响仅在桥位附近,不会引起其他水道和海域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型海岸工程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淤泥质海岸建设大型海岸工程,会对周边海域的水沙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以连云港为例,应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海域大型海岸工程实施后对于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区、徐圩港区以及灌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工程区以外的大范围海域潮流场和含沙量场基本没有改变,变化主要集中在工程区和工程区附近近岸海域,总体呈现出动力减弱、含沙量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厦门双鱼岛游艇码头工程方案有关潮流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工程附近水域的自然条件,掌握了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开发方案实施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从潮流动力、地形冲淤等方面分析了方案对周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温州大门港口物流区规划围垦后的有关潮流泥沙问题。在掌握了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后的潮流场、悬沙场、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从水动力、泥沙冲淤等方面分析了工程对周边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WRF-SWAN大气波浪模型,对台风作用下人工岛周边海域风浪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WRF大气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台风过程中风动力变化过程,并未SWAN模型提供高精度风场资料。人工岛的建设对台风作用下周边海域波浪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波浪场变化分析对人工岛周边海域沿岸输沙做进一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岛屿附近海域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规律以及工程实施后引起的变化都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文章通过建立多重嵌套式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枸杞岛拟建防波堤工程所引起的潮流场、含沙量场以及海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拟建工程没有改变大范围海区的水沙环境,仅会引起岛屿周边水动力的减弱,海床演变以淤积作用为主,淤积强度在0.1~0.3 m/a。  相似文献   

7.
田春暖  许田 《中国水运》2014,(11):194-196
随着近些年庄河港区的不断开发,岸线的不断变化,加之潮汐、风浪等作用呈现出高动态变化.这对庄河海岸的水质、地貌、生态环境的研究以及海岸工程、港口建设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大连港庄河港区将军石作业区规划以滚装、杂货运输为主,主要为周边经济区临港产业发展服务.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填海面积进一步加大,该海域的动力环境、冲淤环境等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本研究根据规划岸线分析将来的水动力环境、冲淤环境及拟定排污口的环境容量分析,为将来规划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动力条件在海岸带地区海工建设研究中的重要性,考虑到舟山群岛水道纵横、岛屿密集的特点,其水动力环境尤为复杂。为掌握区域工程建设对该海域的影响,结合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定海海域潮流场演化过程展开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定海盘峙岛某码头区域进行涨潮、落潮时潮流场与冲淤分布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工程后周边海域潮流流态没有较大改变,仅在码头周边1 500 m范围之内主要受码头和附近船厂方向的反向潮流影响,流向发生反方向流动;码头的阻流作用对工程较小范围内的流速变化较为明显,码头南北两侧和西蟹村岛北侧的流速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受局部工程影响,整体冲淤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码头周边海域,其中淤积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造船厂东西两侧区域,冲刷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盘峙岛和西蟹村岛拐角处的挑流区域。  相似文献   

9.
陈纯  唐国兵  张春生 《水道港口》2013,34(3):199-203
文章对福建宁德漳湾作业区开发方案有关潮流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收集并分析了工程附近水域的自然条件,掌握了工程水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开发方案实施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潮流动力、地形冲淤以及纳潮量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开发方案对周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柬埔寨某码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基于无结构化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多湾级、岬湾相间海岸上码头工程布置的可行性以及码头工程实施对周围水域水动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空结构的两方案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局部的,不会改变磅逊湾海域整体潮流运动特征,岸边围海造陆规模较小,对湾内流场将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引起湾内水流动力的改变。从潮流动力的变化和分布来看,工程布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钢桩定位式抓斗船,由于其定位特点:占用施工水域小、避让影响小、定位精度高,广泛适用于开挖狭窄水域施工以及运营航道拓宽段施工。尤其在狭窄区域,其定位优势明显好于传统的锚缆式定位抓斗船。但抓斗船施工精度控制困难。结合工程实例,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超深、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等问题,结果比较满意,为工况相近的疏浚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下沉管隧道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正逐渐发展成为水下大型隧道工程的首选。沉管隧道的岩土勘察是其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积累水下沉管隧道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文章对水下沉管隧道岩土工程勘察要点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例证,得到了几点有益的经验,可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近年来在与海洋资源开发相关的水动力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认识,以及海上风电设备研制和风电场的建设,就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防城港码头工程前后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章  曾小辉 《水道港口》2007,28(5):331-336
基于双时间层的有限差分方法(ADI),建立了水深平均二维浅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逆风格式和追赶法求解二维浅水方程,在对模型进行潮位验证和潮流验证的基础上,对防城港码头工程实施前后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该工程建设不会减少湾内纳潮量,不会对海域水动力学条件产生较大影响,只会对码头附近产生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湾核电站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KE 21水动力模拟软件建立了田湾核电站海域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该海域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研究各种工程方案实施前后的潮流场,也可以为局部模型提供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开展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相关项目的研究,不仅能深化对深海环境条件与浮式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海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而且可有效地缩短与国外在深海开发技术方面的差距,直接为深远海水域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在海洋资源开发相关的水动力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认识,就今后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主要是水波动力学)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游慕贤  游立新 《水道港口》2009,30(6):394-401
基于双时间层的有限差分方法(ADI),建立了水深平均二维浅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逆风格式和追赶法求解二维浅水方程,通过建立钦州湾二维潮流数值模型重现钦州湾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模拟结果与同步进行的岸边潮位及海上潮流的观测值校验结果表明,实测潮位资料与对应时间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实测潮流与对应时间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模拟计算结果真实地反映钦州湾的潮位变化和潮流运动状况。钦州湾围滩工程实施前后的潮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建设不会对海域水动力学条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旗台作业区及南北防波堤工程的建成,连云港港主港区已经变成为南北短、纵深长的半封闭的狭窄港域,口门的缩窄以及口门至港池末端纵深进一步增加,势必对港内水体的交换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学模型对工程前后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模拟,分析水体交换能力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港内水质点的Lagrange运动轨迹进一步认识港内水体的交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港区内受水流动力及港口形态的影响,旗台作业及防波堤工程建设后主港区的半交换周期从约5 d增加至22 d。为了保障港内水域的水质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港内水体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