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Access数据库,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沈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对沈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调查数据录入、数据有效性验证、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调查数据播种及扩样、查核线校核修正、扩样后数据特征分析等模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人工调查与数据挖掘相结合,是高效经济地进行综合交通调查的关键.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在调查方案设计、项目设置上更加注重项目的全面性和关键性、数据的多元性以及内容的针对性,数据采集手段上首次采用个人手持终端,并利用公共导航地图云技术进行地址精确定位.在抽样和扩样技术方面,主要提出居民出行调查的抽样和扩样方法.在信息数据挖掘方面,分析了遥感用地、手机信令、车牌识别和车载GPS数据的挖掘技术和方法.最后阐述了综合校核的主要思路和小客车特征数据的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第6次综合交通大调查多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基于公交线路客运量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公交卡刷卡数据、跟车调查数据和轨道接驳方式结构数据的OD更新方法。首先,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通过校核、扩样处理,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结合历史年份的公交模型得到新一轮大调查下的公交出行OD;其次,通过线路客流数据和刷卡上客数据反推全市道路上的断面量,并以公交断面量、线路客运量为依据调整公交OD,小区层面结构依据居民出行调查小区OD分布结构加以补充;最后,通过线路层面、跟车调查、出行距离时耗和总体特征指标的校核,证实分配结果达到宏观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样本代表性,使调查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居民出行特征,在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处理现状及常规扩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人口合成技术的IPU算法(iterative proportional updating)和GRE算法(generalized regression),对深圳市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指标对扩样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算法关联家庭与个人表的频数矩阵,通过迭代调整扩样权重值、IPU算法和GRE算法均能很好地拟合家庭与个人的属性分布与总体一致,且相对误差控制在6% 左右,满足扩样的精度要求.由于IPU算法更具普适性,算法不受初始权重及稀疏样本限制,其扩样误差及波动性较小,扩样结果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5.
居民出行调查主要依赖人工实施完成,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制约,容易导致调查结果在反映真实出行特征方面存在偏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综合交通调查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校核.以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为例,提出人员出行特征和车辆出行特征综合校核的技术方法.利用交通行业相关统计指标、交通大数据、其他专项调查以及交通模型对出行特征指标进行比对校核.重点阐述人员、客车、货车出行特征校核的方法及步骤.最后指出,与以往调查校核相比,本次校核大量应用信息化数据,有效地将传统调查与信息化调查成果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具有个体属性清晰、交通含义明确、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需求模型构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抽样调查数据准确反映总体的真实特征,在综合考虑效率与精度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融合、家庭户及人口特征双重约束、牛顿迭代法相结合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整扩样处理方法与流程.以天津滨海新区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基于江苏新沂市2006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从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路网状况、未来的环境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自行车交通以及控制摩托车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几点对策,可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改善与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Logit类模型的局限性,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及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特征,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3类因素,建立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济南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趋势,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结构、出行时耗、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比较分析2009年与2004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并总结居民出行特征变化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最后指出,济南市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在城市交通用地布局结构、优先发展公交系统、慢行交通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实现优化城市整体交通出行结构并促进城市交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居民出行时间选择及拥挤收费政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分析了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居民出行时间选择的因素,分别建立了出发和到达时间选择模型,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用已建模型对比评价了两种拥挤收费政策,证明了调整高峰时段小汽车出行费用策略不仅可以使居民的高峰时段出行减少大约18%,而且可以抑制小汽车出行,调整城市交通方式分配结构,说明已建模型可以全面有效地进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张,我国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促使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鉴于此,通过阐述绿色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不足,并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城市交通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状OD出行矩阵是分析城市居民现状出行特征的基础,也是未来出行分布模型标定的基础.本文借鉴出行链的理论研究成果,按照出行链的主要个体影响因素对不同属性的抽样数据分别进行扩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扩样方法的弊端,也提高了扩样过程的可理解性.同时,为保证该扩样方法具有可实施性,文中提出了构建城市街道的GIs平台、改进抽样方法、构建扩样系统和统一调研时间等四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增加不同样本类别间抽样率的差别,提高扩样结果的质量.文章结尾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同时注重出行链成果的更新和相应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速路已成为支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 部分.准确的快速路宏观交通状态评价是快速路交通管理的关键.本文以北京市西三环为 例,引入交通流宏观基本图模型,设计了基于速度里程分布的快速路宏观交通状态指数 (MTCI).首先,利用RTMS 数据,建立了宏观基本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快速路宏观交 通状态划分为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和阻塞五个等级.然后,利用浮动车数 据建立了快速路车辆运行速度累积里程分布模型.通过关联宏观交通流状态与车辆运行 速度累积里程分布,构造了基于速度里程分布的MTCI 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 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孙斌 《城市交通》2012,10(5):30-35
交通组织优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研究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在城市交通组织优化中的指导作用,对交通供给策略、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进行解析.然后,结合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在太原市城市交通组织优化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增加交通供给与控制交通需求前后的道路交通量变化及交通组织优化效果.最后指出...  相似文献   

15.
分形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城市形态复杂性的有力工具,相对于较多区域层面的城市体系和交通网络的分形研究而言,单个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分形研究较少。本文根据1980、1995和2004年大连市基础地图,运用分形理论,采用长度-半径和分支-半径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大连城市交通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交通网向郊区的推进,大连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特征在时空尺度上都越来越明显,主城区内外之间的分维差值亦有所减小,网络连通性大幅提高,但具有明显分形特征的无标度区范围无明显变化。这既与大连独特的地形地貌有关,同时表明在大连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转变中,主城区发展已由扩容为主转向改造提升为主的功能置换阶段,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各组团彼此紧密联系,互动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照已有研究成果体现了分形理论在大连这类港口城市交通网络应用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方法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操 《交通标准化》2010,(16):124-127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因而必须通过交通政策和措施,合理引导城市居民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使交通方式结构主动适应交通资源配置。研究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掌握优化蛾市交通结构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交叉口的交通量、通行能力、延误指标的综合调查与整理分析方法,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并用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此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调查课程实习的实践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广州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交通拥堵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趋严峻,并可能成为广州在新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广州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每年高速度、大规模的路网建设与扩张,仿佛仍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增长的需求。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城市的交通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常规公交运量小、速度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难以解决,而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因此,建设大运量、高速度、低成本的面向未来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是解决广州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测算的实时性和时变性问题,实时获得混合交通流的饱和流率用以信号配时,本文提出基于自动车牌识别数据(Automatic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ALPR)的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实时自动估计方法。首先,分信号周期提取车头时距数据,在当前车和后车车辆类型确定时车头时距满足同一正态分布的假设基础上,构建车头时距的高斯混合模型并应用 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算 法 求 解 ;其 次 ,基 于 赤 池 信 息 准 则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选取高斯混合模型的最优个数,拟合数据得到高斯混合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车头时距的高斯混合模型推算出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以杭州城市道路3条路段的ALPR数据为例,分析基于 ALPR 数据获取车头时距的采样误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 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ALPR数据的车头时距采样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与HCM的实测法相比,模型所得的混合饱和交通流率相对误差小,结果准确;该方法与传统的标准车流饱和流率折算法效果相近,并考虑混合交通流时变特性,能自动部署实时计算,鲁棒性良好,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交通控制技术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管理目标有了长足发展. 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制定和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交通数据决定了城市交通控制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控制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回顾交通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分析评述检测数据方法从固定式无标识数据、移动式检测数据到固定式有标识数据的演变,指出它们给交通参数估计带来的变革. 结合20 世纪末出现的移动式检测技术,分析评述了对应的两种交通参数估计方法,即基于概率论的方法和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的方法给交通控制带来的影响.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固定式有标识检测数据,分析其对城市交通需求估计及交通控制策略参数估计研究带来的新任务. 最后,分析指出我国未来交通控制研究的三个方向:一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信息范围已扩展到区域和路网层级,二是交通参数估计研究的重点随着数据采集方式的演变已转向提高参数估计的实时性与精度等领域,三是交通参数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如何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中检测环境差异导致数据误差率的变化,交通流到达规律的变化,道路上不同种类交通流间的交叉干扰等实际应用因素,使方法与模型能有效地指导我国复杂的交通控制实践是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