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6-二苯基苯酚中间体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以环己酮为原料进行自缩合反应合成2,6-二苯基苯酚中间体三聚酮。考察了使用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移除反应生成水等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75℃,反应时间2.5h-3h条件下,环己酮转化率达到80%,三聚酮收率达到38.9%,三聚酮选择性达到48.4%。  相似文献   

2.
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芳基甲醛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哌啶为碱制备对亚甲基苯醌类衍生物,使用质谱(MS)、核磁共振光谱(~1H NMR)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备此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n(2,6-二叔丁基苯酚)∶n(苯甲醛)=1.2∶1,溶剂为甲苯,反应时间为12 h,反应温度为110℃.  相似文献   

3.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得2,6-二氯嘌呤,收率30.5%.2,6-二氯嘌呤分别与苯胺、邻氯苯胺和对氯苯胺,通过N-烃基化反应制得2-氯-6-N-芳基嘌呤,收率75.2%;2-氯-6-N-2′-氯苯基嘌呤,收率68.5%和2-氯-6-N-4′-氯苯基嘌呤,收率63.2%.使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目标产品.2-氯-6-N-芳基取代嘌呤衍生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2,6-二氯嘌呤)∶n(苯胺衍生物)=1∶5,使用戊醇为反应中的溶剂,其用量为m(C5H11OH)∶m(2,6-二氯嘌呤)=23∶1,反应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4.
用DFT- B3 LYP/6 -31G*方法模拟研究了2,4,6-三硝基甲苯(TNT)、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还原中间体亚硝基芳烃与一模型靶分子的动态反应过程,从理论上探讨了硝基芳烃的关键致毒反应机理.通过计算获得反应各驻点的电子结构、能量及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浓盐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Mannich反应合成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研究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水杨酸-硫脲树脂合成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不同反应条件下树脂对Ni2+的吸附容量的测定确定了水杨酸-硫脲树脂的最佳合成工艺;研究了镍离子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水杨酸-硫脲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考察树脂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 Tenax-TA 吸附管采样和 ATD-GC/MS 检测方法分析某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汽轮机油散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散发口附近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6.1 mg/m3,为舱室环境浓度(0.83 mg/m3)的近20倍。除常见的芳香烃和烷烃外,散发口附近还检出高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DTBP),该物质为汽轮机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建议我国在进行舰船舱室空气治理时,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汽轮机油品质改进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和ATD-GC/MS检测方法分析某舰船蒸汽动力系统汽轮机油散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散发口附近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6.1 mg/m3,为舱室环境浓度(0.83 mg/m3)的近20倍。除常见的芳香烃和烷烃外,散发口附近还检出高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DTBP),该物质为汽轮机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建议我国在进行舰船舱室空气治理时,应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汽轮机油品质改进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5-氨基四唑为原料,经甲基化和硝化反应制得1-甲基-5-硝亚氨基四唑,然后与氨基胍碳酸氧盐反应得到1-甲基-5-硝亚氨基四唑氨基胍盐.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物料摩尔比、碱用量和溶剂用量对甲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后产率达44%;还考察了硝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对1-甲基-5-硝亚氨基四唑合成的影响,优化后最高产率为81%.并通过1HNMR、IR、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金纳米颗粒所具有的表面拉曼增强(SERS)效应使其在生物医学检测方面有很多潜在的应用.文中分别采用原位合成、物理混合两种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复合丝素膜,并通过在丝素蛋白溶液中添加甘油的方法对丝素膜进行韧性、强度及不溶性的改进.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度计(UV)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丝素膜表面生成的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30 nm,紫外-可见特征吸收峰出现在535 nm处.以4-巯基苯甲酸(4-MBA)进行了拉曼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合成方法中两步合成法合成的金纳米复合丝素膜具有良好的SERS效应,可应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笼形八聚(二甲基硅烷基)倍半硅氧烷(Q8M8H)、烯丙醇、α-溴代异丁酰溴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了八聚(2-溴-2-甲基异丁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OBPS)星型引发剂,并通过FTIR、1 HNMR、29SiNMR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溶剂、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结构和产率的影响.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四氧呋喃(THF)为溶剂,0℃反应3h,室温反应20h,产率可达85.0%.  相似文献   

11.
金属电极电还原CO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电还原技术在降低"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及消除密闭环境的CO2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综述了金属电极在水溶液、有机溶剂以及熔融体中电还原CO2的研究现况,包括各类金属在电还原CO2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反应活性以及生成相应产物的反应机理;介绍了电极、温度、压力、电极电位和电解质等因素对金属电极电还原选择性及法拉第电流效率的影响;展望了CO2电还原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河湖疏浚底泥的固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旭更  胡保安 《水道港口》2011,32(5):367-372
通过固化处理将河湖疏浚底泥转化为固化土是目前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疏浚底泥固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物化反应、水分转化和骨架构建3种固化过程机理,并对影响固化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固化材料掺加量、含水量、养护龄期与粘粒含量,同时介绍了目前固化工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工程经验。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河湖疏浚底泥固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郑晖 《水道港口》2002,23(4):299-302
论述了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机理、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船舶舵阻摇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论述了减摇的必要性及现在常用的几种减摇技术,然后介绍了舵阻摇的产生以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舵阻摇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舵阻摇技术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并对它的今后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陀螺仪在导航中的应用及其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常用的几种陀螺仪应用情况及在导航中的地位,主要对静电陀螺、光学陀螺、微机械陀螺的原理、性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及分析,并介绍了几种新型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DBSCAN算法用于通信侦察信息融合系统中的通信电台关联的方法,并给出典型的应用实例。实践表明DBSCAN算法在数据融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触觉感知技术可用于对物体的探索和操作,对环境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介绍触觉传感器应满足的机械手操作任务要求出发,全面综述了不同类型触觉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分析讨论触觉传感器在人工皮肤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在触觉传感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海工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腐蚀现象十分严重,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是解决混凝土腐蚀问题的有效措施,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是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介绍了海工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船舶特种气幕减阻技术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卫  姚熊亮  范辞  石侃 《中国航海》2006,(3):12-14,42
为克服现有备受重视的气幕减阻技术应用于军用舰船所存在的次生暴露、尾流加重等严重问题,开展了新型的船舶特种自消隐气幕减阻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特种自消隐气幕的设计思想和化学反应原理,并以实验验证了特种气幕自消隐的可实现性。研究成果有利于改善气幕减阻技术在现代军用舰船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