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低等级公路两侧行道树间距缺少可参考的取值范围难题,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考虑,基于公路两侧行道树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明暗相间的行车光环境,以提高驾驶员视觉舒适性为目标,采用了人眼发生频闪效应的理论计算方法,参照了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中的闪烁频率范围,以不舒适的闪烁频率范围2. 5 Hz~15 Hz为计算参数,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公路路侧单排行道树应避免的植株间距范围,且行道树栽植株距还应考虑树种特性、规格、景观要求、植物配置等因素,并通过分析文献总结提出了公路行道树景观营造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分支,行道树的设计被列为车辆冲出路外(ROR)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在ROR 事故中,行道树是被撞击最多的固定物体,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建议取消行道树的种植,以创造足够清晰的区域。通过分析其它研究人员和机构统计的可用数据,研究并深入探讨了行道树的种植对 ROR 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道树只是 ROR 撞车事故的最终接收者。我们迫切需要确定车辆冲出道路的原因,以制定解决 ROR事故的最佳方案。此外,道路设计和道路景观因素中对安全措施进行系统编码可以显著影响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并由此降低 ROR 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杜英作为行道树和林带在松江新城区种植的现状,由于不耐贫瘠土壤,对土壤适应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其在绿地和道路上长势不旺盛,特别是在行道树中表现出日趋衰弱,保存率极低的现象。杜英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但也应看到它的缺点和不足,要做到适地适树,合理种植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通标志受到城市行道树的遮挡干扰问题,通过分析驾驶员视认交通标志规律,提出了解决平直道路上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问题的判别方法,对判别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的标准和行道树的修剪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减少行道树遮挡对交通标志识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翔绿地为虹桥商务区四大绿地之一,建设主要形式为绿地内的行道树和树阵。根据绿地实际情况,主要选用的行道树树种现有香樟、墨西哥落羽杉、无患子、东方杉及广玉兰。现对该绿地的种植前场地平整与行道树种植技术,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予以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承德地区在河北省东北部,是闭塞的山区。全区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路旁“开山采石”极为严重,1980年以来有十几处堵塞公路,每处约有50~150人“开山”,侵占公路1~2公里,每年出现断交现象。1979年平泉煤岭子桥头“开山采石”使运白面的汽车翻车肇事。1980年三月承德县乌龙机开山取石塌下一千多方石头,断交通五天。有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法定”的路旁“开山取石”,一直不能解决。乱砍盗伐公路行道树成风,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以来发生乱砍盗伐事件700多起,损失成材路树5,540多  相似文献   

7.
一天之内,在同一路段同一位置连续四起交通事故,同一棵行道树六小时内被连撞三次,这一离奇事日前却在浙江天台县城关镇坝头湾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公路绿化,即是沿公路两侧栽植行道树,因地制宜的栽风景林带、防护林、矮林、草坪及花木……等。用多品种的针叶树、阔叶树、灌木,对路边桥涵、道路、绿地等进行美化。通常选用抗性强,耐修剪,成荫快,树冠大,树荫浓,生长快的树木。行道树由来久远,早在周朝就“列树以表道”。到春秋战国已用行道树美化市容,出现了“桃李垂于街”的美景。秦始皇统一  相似文献   

9.
何光  张勇 《公路》1989,(2):44-47
本文是以驾驶者的视觉感受和公路安全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论述行道树栽植中的几个美学问题,介绍了在公路建设中,常见情况下行道树的栽植原则和形式。供公路设计和养护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评估公路路侧行道树事故严重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改善措施,以减少车辆与路侧行道树碰撞的事故损失,分别引入加速度严重性指数(Acceleration Severity Index,ASI)、头部损伤判据(Head Injury Criteria,HIC)和胸部合成加速度(Chest Resultant Accel...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8,(11)
以上海市沪闵路大修工程中香樟行道树保护为例,通过对行道树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土壤pH值、EC、容重、通气孔隙度、有机质含量、胸径、净空高度、叶绿素相对含量、根表距离等因素与树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大修工程提出了针对性改善措施和分级施工保护方案,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从多维度精准剖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选取了我国某城市2018—2020年交通事故数据库中的4 587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从人、车、路、环境这4个方面,分别针对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死亡事故建立了模型。深入分析了道路物理隔离位置、路侧防护设施类型等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道路物理隔离的空间位置对事故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仅布设中心隔离设施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同时布设中央和机非隔离的2.304倍。在有中心隔离设施的高等级道路中,增设机非隔离设施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②路侧防护设施类型为行道树、绿化带时,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分别是金属护栏的1.982倍、1.648倍。与金属护栏相比,行道树更容易引发严重事故。③夜间无路灯照明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夜间有路灯照明的1.808倍,夜间无路灯照明是导致死亡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④受过高等教育的驾驶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和伤人事故的概率较高,受过中等教育的驾驶员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较高;受过中等教育驾驶员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高等教育驾驶员的2.049倍。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显著因素及其对事故的影响,为事故严重程度的精细化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道路绿化,在我们这个森林覆被率只有12%、烧柴用材紧缺的国家,是一项值得大力倡导、大有可为的事业。道路绿化之可为,首先在于行道树能改变道路的自然景观,美化环境,降低噪声,减少尘埃,净化空气,保护路基,便利交通,为维护自然生态发挥积极的作用。据科学家们测定,一公里的阔叶行道树林带相当  相似文献   

14.
行道树树池形式的适用性研究——以南京市相关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恺  许翔  程建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34-37,211,212
目前在城市行道树的研究方面,主要研究的方向在树种选择方面,而对树池形式的选择则不够重视,以致城市行道树树池普遍存在随意性和不合理性等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对南京市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个主要因素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树池形式的适用性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公路》1994,(4):44-45
内蒙古巴盟公路总段临河工区,几年来在河套盐碱十分严重的地带栽植行道树取得成功。公路绿化的目的是:防止公路边坡水土流失,美化道路环境,防风固沙,改善自然生态平衡。1983年以来,临河工区在110国道K952~1047路段上实施绿化工程,实行乔灌结合共栽植新疆柳、小美罕、白皮柳、河柳、榆树、胡杨、沙枣、红柳等75km5万余株,成活率达到万%~85%。八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河套地区盐碱路段栽植行道树,要抓住5个关键环节,肌开沟浇水、排盐洗碱,提高栽植位置、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冰储苗条,以上质定苗种,栽培管理责任到人。王开沟浇水…  相似文献   

16.
栽植行道树好处颇多,意义深远。要使行道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林荫化,其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影响这几化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其中蛀食为害林木的病害与虫害也很多。据考查统计,林木的病害有8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20多种。然而害虫就更多了,就我们所在地区而言,为害林木的害虫就有40~50种,对道路绿化造成很大的损失。仅以我县为例,现已绿化公路150多公里,占  相似文献   

17.
王立权 《公路》1996,(4):26-28
本文从黑松的生长习性、移植成活率、抚育管理、材质用途、绿化作用、效果等几方面分析黑松用作公路行道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靠右行驶少走路中央浓雾行车应该靠右行驶,以公路右侧的行道树、护栏、街沿等为参照物。不要走路中央。有条件的车辆走高速应开启GPS,它可以提醒你应该在哪个路口出去。雾天发生堵车时清尽量不要待在车上,驾乘人员必须下车,迅速离开公路,翻过路边护栏.在道外等候,避免后面车辆追尾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林间画展     
《经济导报》2010,(21):28-29
5月23日,75岁的画家曾宓在杭州植物园桃花园一片近20米高的水杉林中,举办了别具一格的个人画展《林间》。  相似文献   

20.
四川什邡县的什马、什隐、什绵三条公路,从1976年植树以来,对路树管理较好,成长高度平均超过4米,胸径最大的达12厘米,最小的也有6厘米。但因当时栽植的株距只有1.5米,现在已不适应行道树的正常发育成长。按照《森林法规》的有关规定,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