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融合和DCT域增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和对指数变换,将二者变换结果融合,减少光照对人脸识别的影响;然后进行DCI变换,在滤除高频分量的同时进行图像增强,抑制块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IDCT图像重建,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提取人脸特征,降低空间维数;最后通过最邻近分类法实现人脸识别.Yale人脸库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光照变化较大和人脸样本较少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6(6):I0001-I0008
第1期.信息与电气工程.基于NS2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模型的设计与研究…………………………………………吴辰文,王铁君(1)一种高效的分形属性选择算法…………………………………………………………………………闫光辉(6)基于Agent的人类进化模型研究…………………………………………………韩泉叶,王阳萍,党建武(11)基于APCENN与RBFNN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王阳萍,党建武,孙传庆(1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字符识别系统…………………………………………张 斌,赵玮烨,李积宪(18)移动IPV6通信注册的优化及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主分量分析的严格数学定义、特性以及应用领域,探讨了采用Hebb学习规则的单个神经元提取输入模式的最大主分量的方法,将单个主分量神经元模型扩展为主分量分析网络对输入模式的所有主分量进行提取,最后将主分量提取网络算法用于图像压缩,并通过对黑白图像进行压缩的对比仿真实验证明在同样的压缩比下,通过主分量分析网络算法压缩的图像质量优于采用DCT变换方法压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结合2DLPP与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二维局部保持投影(2DLPP)需要较多数据表示人脸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局部保持投影主成分分析方法(2DLPP-PCA).通过对人脸图像在行、列方向同时进行2DLPP和2DPCA投影,2DLPP-PCA 不仅能减少保存人脸特征所需要的数据量,而且能有效地提取人脸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在ORL、Yale和CAS-PEAL-R1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2DLPP-PCA是一种高性能的特征提取方法,当训练样本数为6时,2DLPP-PCA在ORL数据库上的最佳平均识别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PCA-Brovey算法在融合多光谱遥感影像(MS)和全色影像(PAN)方面存在的空间细节特征和光谱特征不能同时得到较大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PCA-Brovey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变换(KPCA)算法的非线性光谱数据挖掘的特性,提取多光谱影像中信息量最大的3个主分量KPC1、KPC2和KPC3;然后利用Brovey算法对3个主分量和全色波段进行归一化融合运算,使融合结果中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更丰富。利用武汉区的Landsat5-TM和佛山区的Quick Bird影像进行实验,与PCA-Brovey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方面有明显提高,其中光谱信息提取率分别提高到96.6%(武汉区)和96.1%(佛山区),光谱相关系数提高到0.907 9(武汉区)和0.897 9(佛山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火车票实名制的不断推广,人工核实身份的验票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词包模型的人脸身份认证算法,通过人脸比对自动完成身份核实.首先提取每幅图像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描述子;其次利用词包模型(BOVW)构建人脸的典型特征;随后训练SVM分类器,将同一人不同年龄段的图像作为同一类,针对同一人的类内相似性和不同人的类间差异性进行建模;最后通过SVM分类器分别对旅客图像和其身份证图像进行分类,根据所属类别的一致性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人.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有效地进行身份认证,并且针对图像质量较低、光照情况不可控的情况仍可达到比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量的离线GPS数据进行出租车需求预测是智能城市与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出租车需求预测方法(CNN-LSTM-ResNet),将出租车GPS数据和天气数据等转化为栅格数据,输入模型获得预测结果.该模型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城市范围交通流量的空间特征,然后引入残差单元加深网络层数,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取GPS数据的临近性、周期性和趋势性,最后通过权重融合以上3个分量,并与外部因素(天气、节假日和空气质量指数)进一步融合,从而预测城市特定区域的出租车需求.采用西安市出租车GPS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传统预测模型(如ARIMA,CNN,LSTM)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交通中,针对复杂环境下交通标志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Kmeans对图像聚类,切割图像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并利用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与卷积运算,特征加权(CNN-Squeeze)相结合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首先,采用 K-means对交通标志图像进行三角形、圆形图像二聚类,并利用制作的切割模板切割 ROI 并提取 HOG 特征;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对 HOG特征进行过滤、降维,并通过 Squeeze网络对过滤后的二次特征进行重要性标定;最后,训练该网络模型并实现对交通标志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与 BP网络、SVM 及CNN对比,本文方法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同时,识别精度达到98.58%.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交通中,针对复杂环境下交通标志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Kmeans对图像聚类,切割图像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并利用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与卷积运算,特征加权(CNN-Squeeze)相结合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首先,采用 K-means对交通标志图像进行三角形、圆形图像二聚类,并利用制作的切割模板切割 ROI 并提取 HOG 特征;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对 HOG特征进行过滤、降维,并通过 Squeeze网络对过滤后的二次特征进行重要性标定;最后,训练该网络模型并实现对交通标志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与 BP网络、SVM 及CNN对比,本文方法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同时,识别精度达到98.58%.  相似文献   

10.
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人脸识别问题对人脸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有:运用灰度投影提取出在简单背景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操作;以类间散布矩阵作为产生矩阵,通过K-L变换降维并提取出代数特征,为了减少计算量,运用了奇异值分解,最后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分类对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对人脸姿态,表情,光照等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是解决人耳身份识别任务的关键之一。以主分量分析(PCA)为代表的线性子空间方法在特征提取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耳图像特征并减少运算量,将基于二维图像矩阵的2D-PCA方法应用于人耳身份识别。针对三个USTB人耳图像库,采用最近邻分类器,研究了选用不同的特征维数、贡献率,及不同的相似性测度时,2D-PCA方法与传统的PCA方法的识别性能。交叉验证的实验结果表明:2D-PCA方法较PCA方法获得了更短的训练时间和更高的识别率,说明基于图像矩阵的2D—PCA方法是一种效率更高,鲁棒性更强的人耳身份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独的纹理特征只能提取图像的纹理信息而不能得到图像轮廓边缘信息的问题,在人脸识别的特征提取研究中提出了分层CS-LBP和分层HOG特征的融合方法.对图像分别进行多次CS-LBP和HOG特征的提取,得到分层CS-LBP特征提取图像和分层HOG特征提取图像,对分层的特征提取图像再次提取分层CS-LBP和分层HOG特征,并将两种分层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更有效的人脸的纹理及边缘轮廓特征.在ORL和G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层特征融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通视频监控图像的天气识别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虽然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图像识别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针对复杂交通场景的天气识别问题,现有的模型在特征表达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取丰富的语义特征,提出了基于联合投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 所提出的模型包括两个核心模块:基于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二阶特征模块和基于复合特征结果联合投票机制的分类模块, 用以提取不同天气图像中的判别性信息,提高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天气识别性能. 最后,在两个基准天气分类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场景条件下的天气识别问题,所提出的基于联合投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优于目前最好的天气识别方法的1.97%.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图时序特征和PNN,提出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实现缺陷红外无损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红外热像仪获取加热试件在降温过程中的红外时序热图;其次,提取时序热图中正常和异常区域的灰度值,建立不同区域的灰度值与时间的关系,进而获得相应的初始特征;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初始特征进行提取,获得时序特征;最后,以时序特征作为训练样本,构建概率神经网络,实现孔洞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区和异常区识别率分别可达到95%和85%。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adaptive illumination normaliz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effects caused by illumination variations for face recogni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divides an image into blocks and performs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in blocks independently in the logarithm domain. For each block-DCT coefficient except the direct current (DC) component, we take the illumination as main signal and take the reflectance as “noise”. A data-driven and adaptive soft-thresholding denoising technique is employed in each block-DCT coefficient except the DC component. Illumination is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inverse DCT in the block-DCT coefficients, and the indirectly obtained reflectance can be used in further recognition task.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outperforms other existing methods. Moreover, the proposed method does not need any prior information, and none of the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by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类核Fisher鉴别分析(KFDA)的人脸识别方法,对每2个不同人脸类别求解一个核Fisher鉴别函数,其优点是能针对特定的2个人脸图像类别,抽取区分该2类人脸的最佳鉴别特征,克服了多类KFDA和2类KFDA相比是次优的问题.为解决KFDA计算量大的问题,将MSE推广为基于核的MSE(KMSE),用其得到核Fisher鉴别函数,减少了训练和识别的计算时间.在识别阶段应用了两种融合方法融合各个基于KMSE的核Fisher鉴别函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提取人脸的非线性结构信息,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最大散度差的核判别局部保留投影方法.首先通过核函数将样本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计算特征空间中样本的散度矩阵,其次将样本原始空间中的近邻图嵌入到散度矩阵,最后采用最大散度差准则进行特征提取.在PIE与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人脸识别方法最高识别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冷彪  张毅  杨辉  侯高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2):246-252, 322
隧道掌子面上含有许多地质信息,若能充分提取和分析,将有助于对隧道工程地质状态作出评价,用于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 以隧道掌子面数码图像为基础,对掌子面上岩体裂隙检测、提取、分组算法进行研究. 首先,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岩体裂隙目标分割算法进行分析,根据分割结果,通过图像细化和边界线拟和、分离、合并、过滤,连接不连续边界,过滤短边界,形成较完整的岩体边界线识别结果;然后,计算岩体边界线视倾角,将视倾角相近的边界线合并为一组,实现对裂隙边界线的自动分组;最后,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掌子面岩体图像测试其有效性. 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实现了对掌子面上岩体裂隙的自动提取和分组;对具有明显裂隙的掌子面岩体,本算法能较完整的提取出岩体裂隙,错误提取率不超过10%,并实现了自动分组,自动分组错误率不超过5%,提高了掌子面岩体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可用于地质素描,并为掌子面围岩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