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从1988年的《道路准能管理条例》到2003年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现了管理本位向安全本位的转移,交通管理和执法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实现安全,从而使政府职能定位更为准确。十年成就形成了较完善的道路交通法律体系2003年之后,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基本法律,包括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立法,以及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道路交通法律体系。所有这些营造了道路交通领域的法治氛围,奠定了交通法治基础。通过认真贯彻实施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建立了良好的法律秩序,有力地促进了  相似文献   

2.
安全会客厅     
《汽车与安全》2004,(5):58-61
2003年10月28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几乎全票通过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法》)从制定、修改、完善到通过。经历四次审议,历时十年.牵动着千家万户,其间广泛征求了社会各阶层意见,并经多方面专家研究论证。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法律,《道路法》对道路变通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全面规范。在道路法正式实施的前夕,笔者就新法规的实施,对规范驾驶者驾驶行为以及人们安全出行的影响等问题.采访了道路交通安全专家李定邦。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4,(5):8+7+6+5+4+3+2
<正>严格执法全力维护通行秩序努力确保城乡道路畅顺良好、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是确保道路交通畅顺、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依法维护畅通、有序的道路通行秩序。一是严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部进一步细化执法环节,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十年来先后  相似文献   

4.
交通是保证国民安心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国民经济健全发展的重要标志。制定交通基本理念及实现其理念采取的基本对策,以法律形式给予规范。日本"道路交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围绕道路交通形势变化,以及机动车辆安全驾驶问题等状况,进行及时修订和整顿。本文介绍了日本制定"道路交通法"及不断修订"道交法"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期缺乏基本法律的历史,提高了交通管理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弥补了管理空白,解决了规范滞后和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严格规范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进一步界定了道路交通各方面的权利义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送审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除了与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危险驾驶罪的规定进行衔接,送审稿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非法买卖交通违法记分加大了惩处力度。新规一旦通过,将进一步完善现有交通安全法律体系,为打击"买分卖分"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更好地发挥法律对"任性违法"驾驶人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出行的频率在加快、半径在扩大,由此产生的交通问题不断增加。特别是步入汽车社会之后,道路交通安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跟进管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前提。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系统、从欠缺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执法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8.
《驾驶人心理》2006,(11):F0002-F0002,F0003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款。  相似文献   

9.
《公路与汽运》2004,(5):121-128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规定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机动车号牌管理,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号牌生产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体系,但现实中,与机动车号牌有关的乱象频出,假牌、套牌、号牌腐败等事件不断。对此,公安部部署启动机动车号牌管理改革并在全国所有省市全部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相似文献   

11.
信息     
《摩托车》2010,(11)
<正>贵阳市禁限摩图总第17期制作_塞纳据介绍,为加强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保障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贵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7000个路口设置了闯红灯记录设备,1万个交叉路口实现信号灯控制,道路上视频监测点超过1.5万个,有30个城市实行了信号灯区域控制。并投入30亿元在8000处交通节点布设了3万台高清智能抓拍设备,24小时联网监控车辆动态。省级交通安全法律规范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2004年10月22日,《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正式颁布,随后又出台或修订完善了一系列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校车、农村机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为主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使省级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它的法律威力和社会效应,但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现实不适应的新情况以及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下面就交通民警在实际执法  相似文献   

14.
重视道德成本在道路交通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将人们参与道路交通的行为纳入到法律管理范围。法律是社会公共道德规则的最低界限,人们能否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按道路交通法规的要求规范参与道路交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道路交通道德水准的高低。本文探讨道路交通道德行为的付出与收益。研究道路交通行为形成的内在因素,这对于提高社会的道路交通道德水平,规范人们的参与道路交通的行为。形成和谐的道路交通秩序会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10,(11):16-16
据介绍,为加强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保障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贵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实际,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严格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改善了北京的交通安全形势,保持了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实现了交通死亡事故连续10年下降、万车死亡率连续14年下降。以道交法为基础,出台系列适合北京路况的法德法规2006年1月,出台了《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全国第一部对社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监管的政府规章,明确了政府部门、安委会和社会单位职责。同时,在国内省市中较早地制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06,(8):76-7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相似文献   

19.
《汽车实用技术》2014,(5):90-90
<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十年来,质检总局已组织实施召回700多次,召回缺陷汽车1500多万辆,为提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质量安全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制定发布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117项。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表示,在保护车内乘员和行人方面,目前我国汽车成人用安全带、儿童约束系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保护各类人员安全的汽车制动、转向、灯光照明、车轮、轮胎总成的标准,以及座椅、门锁  相似文献   

20.
<正>"道交法"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龙头法,对道路交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规范,用强行性规则对交通秩序及有害于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事故的处理、执法的监督、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进行规范。在"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确定的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部门进一步细化实体性内容、严密程序性规定、完善技术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