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技术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应用交通冲突技术评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依赖于该技术的标准化。本文在研究汽车交通国家交通冲突标准化的基础上,结合分析交叉口混合交通特性,从交通冲突的定义、分类、冲突调查时间和地点选择以及观测人员选择、样本要求等方面,对交通冲突技术在我国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上的标准化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控制中,传统选择控制方式的方法着重考虑的是交通流的通过性,对安全的考虑多以事故数为指标,但交通事故数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其设置依据在使用上受到约束.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对冲突进行与控制方式有关的分类,并加以定性分析;然后对冲突率进行了与控制方式有关的定义,以观察到的冲突数据为依据,对各类冲突的冲突比例及冲突率进行了对比研究,说明了以冲突率为指标考虑安全而选择控制方式是可取的;最后建议重点以横穿冲突的冲突率为指标考虑安全,合理选择控制方式,为平面交叉口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掉头交通通行效率低下和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分析了信号控制交叉口掉头交通的掉头时间和冲突点等运作特性,并系统地归纳分析掉头交通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现有掉头交通设计情况,总结了3种掉头交通设计模式,根据掉头车辆的运动原理,提出掉头交通的空间设计要点。最后结合具体操作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概率分布模型及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以交通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 优缺点,建立了以交通冲突为基础的交叉口交通冲突概率分布模型,根据交通事故与冲突间的关系,研究了应用冲突技术评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有效性、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标准的界定方法,本研究为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信号控制公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数的30%~40%,其中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均高于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而国内在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安全合理的渠化设计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有鉴于此,在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指导原则和设计要点,在此原则和设计要点指导下,以典型的丁字平面交叉口和十字平面交叉口为例,探讨了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基于交通安全的渠化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国内相关人员提供研究和设计思路,提高我国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冲突严重性划分的公路平交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公路平交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录像观测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参数,间接获得了一般冲突和严重冲突的TTC指标,并借助累积频率分析的方法,界定出我国公路平交口交通冲突严重性的判定标准,为冲突的分类采集提供了依据。结合对交通量参数的观测,以分时段不同严重程度的冲突数与交通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计算方法,对多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所调查的8个公路平交口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无信号控制 T 形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研究在交叉口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1种以交通冲突数的概率分布为评价指标的安全评价方法。其中,交通冲突数的均值和分布分别采用广义线形模型和泊松分布描述,在广义线形模型中,交通冲突数的均值为被解释变量,冲突交通流的交通量为解释变量,根据交通冲突数的均值估算,计算交通冲突数的泊松分布的概率。在利用实测数据对广义线形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后,根据主路直行与非直行交通流量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提出了简化模型,将主路直行交通的影响简化为影响系数,并根据流量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分析交通冲突数的概率计算值与安全阈值数的概率临界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无信号控制 T 形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非直行流向流量较直行交通流量对交叉口安全水平的影响更大,利用文中所提出的简化模型,可重点调查其它流向流量,而主路直行交通流量只需观测其流量大致范围即可,平均工作效率提升25%。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冲突问题,建立了以系统反应时间代替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自动驾驶车辆制动距离模型,以此作为安全距离改进了矩形冲突检测模型,并根据轨迹优化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以矩形冲突检测模型为基础的冲突消解算法,对非通行优先权车辆进行速度引导,避免车辆冲突。在车联网开源框架 Veins 的基础上,将交通仿真器 SUMO和网络仿真器 OMNeT++双向耦合,并对冲突检测模型与消解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冲突检测及消解模型具有可行性,与传统无信号交叉口四路停车让行规则相比,模型中的速度引导方案能减少合流冲突车辆 8.6%的平均行驶时间,减少交叉冲突车辆 8.3%的平均行驶时间;合流冲突和交叉冲突中车辆的平均速度分别提高了61.4%和105.0%。在实际应用中,冲突消解模型可以为不同速度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速度参考,降低无信号交叉口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提高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主要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决策,使得最终设计方案的生成效率很低.文中以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为突破口,探讨自动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设计语言的转换和如何进行设计步骤的耦合性分析及解耦,并通过相应软件的开发,验证了平面交叉口自动化设计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7.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内交通噪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预测公路隧道内交通噪声传播状况,界定了公路隧道内的长空间声场特性,系统阐述了3种基于像源理论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在实体隧道中测定声源分别为低频和高频、接收者在不同位置时的噪声值,并将其与三种理论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干模型在低、中、高频范围内比不相干模型和ASJ模型能更精确地预测隧道内噪声传播状况,其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2dB左右;而不相干模型和ASJ模型仅可用于预测高频段时噪声的平均值。可见,相干模型是预测以中低频为主的公路隧道内交通噪声传播的合理模型,该预测模型可用于进行公路隧道内降噪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过饱和状态下短连线的信号交叉口路段长度对延误影响的问题,推导出了基于短连线的过饱和信号交叉口最大延误模型。首先分析经典延误模型的盲区:在连接短连线信号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达到路段长度后,排队车辆就不能再增加;然后利用排队长度与延误关系推导出适用于该状态下的延误模型,并且提出当短连线相连2个交叉口信号相位差为0时所计算出来的延误是最大延误;最后通过算例对比了提出的延误模型与定数理论延误模型。结果表明:路段长度限制对于过饱和状态下连接短连线的信号交叉口延误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无灯控交叉口插车过程中驾驶员行为决策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从更小时空尺度出发,提出了考虑安全因素、速度因素的驾驶员插车行为过程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动态重复博弈的无灯控交叉口驾驶员插车行为模型,分析了不同驾驶员类型组合在插车博弈过程中的纳什均衡及相应的驾驶员决策行为。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条件下交通冲突的演化结果,说明了应用动态重复博弈进行驾驶员行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