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目前国内外缺乏量化评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集料散失病害程度的方法,根据其表面层剥落掉粒的病害特点,该文采用肯塔堡标准飞散试验,对浙江省黄衢南高速公路(G3)集料散失病害路段混凝土进行取样试验,分析不同病害严重程度部位的混合料飞散冲击破坏模式,以质量损失率及吸水率指标评价混凝土的抗飞散性能。结果表明,集料散失病害会降低表面层混凝土结构密实性,病害路段抗飞散性能低于正常路面,外观散失程度越严重,吸水率也越高,混凝土抗飞散性能越低,飞散冲击产生的破碎试件也越多。最后,基于试验结论,对集料散失病害处理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托六武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设,从吸水率、配合比设计和水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微孔玄武岩在表面层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孔玄武岩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指标满足技术要求。在掺入抗剥落剂或消石灰后,微孔玄武岩可以应用在沥青路面表面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粉末加压成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Cu-Zn合金-Cu复合材料,获得了具有纳米结构表面层的铜基复合材料。对纳米表面层的微观结构、基体与表面的界面结构和相变特征及其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表面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纳米表面层在经350℃左右退火,摩擦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几乎覆盖整个摩擦表面的薄而连续的致密表面膜,该摩擦表面膜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耐磨性明显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11)
研究了两种硅烷材料及涂刷和浸没浸渍工艺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结构的浸渍深度、吸水率、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循环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硅烷浸渍实施条件对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结构防护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硅烷材料对混凝土的浸渍深度能够达到4~11mm,且在各种浸渍实施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硅烷浸渍深度越高;硅烷浸渍混凝土的吸水率降低幅度可以达到90%以上,满足不大于0.01mm/min1/2的要求,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吸水率降低效果越明显;硅烷浸渍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融循环性。不同硅烷材料浸渍对混凝土结构防水效果的提升作用效果不同,涂刷工艺要好于浸没工艺。  相似文献   

5.
文章叙述了钢材在挤压过程中形成的致密的表面层的形成机理及对后续表面处理的影响,提出了除去表面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混合料的渗水是导致路面结构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改善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状况,通过合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对表面层常用AC-13、AC-16沥青混合料进行渗水特性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渗水特性,级配变异和结构层厚度对渗水特性有明显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混合料设计.  相似文献   

7.
徐宏 《公路》2007,(9):164-167
从石灰岩集料技术指标分析来看,江苏省范围内为高速公路供应集料的石灰岩料场的所有石灰岩集料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沥青表面层所用集料除磨光值以外的11个指标的要求,有部分样品满足磨光值的要求,可用于干线公路沥青表面层;对于磨光值小于42 BPN但大于等于35 BPN的石灰岩集料,可考虑用于中等或轻交通量的等级公路(即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沥青表面层,对于磨光值小于35 BPN的石灰岩,则不将其用于等级公路沥青表面层,而只用于中、下面层;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水损害能力,表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石灰岩,实际效果很好。建议铺筑专项试验路以验证石灰岩集料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Superpave的旋转压实仪(SGC)对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的压实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表面层的矿料级配对表面层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所得结论能从材料配合比的角度对压实性改善提供依据;且对于设计级配沥青混合料,运用文中试验结论可预测其压实特性与难易程度,从而也为拟定合理压实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敏  杨海成  范志宏 《中外公路》2019,39(1):283-286
基于大量室内试验和现场模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拌和工艺、养护工艺等因素对疏水化合孔栓物高性能混凝土吸水率的影响,统计分析了疏水化合孔栓物混凝土吸水率的分布。研究表明:疏水化合孔栓物可有效降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吸水率;在室内搅拌机拌和、标准养护条件下,采用S1及S2的混凝土7d吸水率平均值为0.9%、0.6%;在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完全一致的前提下,采用现场拌和站生产的混凝土7d吸水率显著大于室内搅拌机拌和的混凝土;华南沿海夏季环境下,利用现场拌和站生产的混凝土,现浇实体构件的混凝土吸水率小于标准养护试件测试的吸水率,可采用现场留样混凝土作为评定实体结构混凝土吸水率指标;混凝土的吸水率随养护龄期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混凝土吸水率与养护龄期之间符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纳米Cu-Zn层-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粉末加压成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Cu—Zn合金-Cu复合材料,获得了具有纳米结构表面层的铜基复合材料。对纳米表面层的微观结构、基体与表面的界面结构和相变特征及其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表面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纳米表面层在经350℃左右退火,摩擦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几乎覆盖整个摩擦表面的薄而连续的致密表面膜,该摩擦表面膜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耐磨性明显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合粉末加压成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Cu-Zn合金-Cu复合材料,获得了具有纳米结构表面层的铜基复合材料。对纳米表面层的微观结构、基体与表面的界面结构和相变特征及其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表面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纳米表面层在经350℃左右退火,摩擦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几乎覆盖整个摩擦表面的薄而连续的致密表面膜,该摩擦表面膜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耐磨性明显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3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现场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闯民  陈景 《公路》2004,(11):108-113
为配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修订.在总结已建高速公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合料AC-13的一个新的矿料级配范围。选择我国规范推荐的工程中常用的表面层AC-13Ⅰ型和AK-13A型与我们提出的新型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在青海平西高速公路修筑了试验路。室内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均表明,3种沥青混合料均可以作为青海地区的高速公路表面层。现场检测表明,新提出的级配沥青混合料综合了现行规范规定的路面设计中常用的2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的优点.具有密水、抗裂兼顾抗滑和抗车辙等功能。从3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结构组成特性两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现场压实特性、空隙率、密水性能、构造深度等现场路用性能差异的原因。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新提出的AC-13调整型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较好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常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发现在压实后其空隙率远高于设计值,使刚建成的沥青路面存在透水的风险,从而引起路面水损坏的发生.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空隙层次模型,并通过不同空气压力下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是合理的,常压下沥青混凝土的吸水率要小于其空隙率,而正压下的吸水率与常压吸水率基本相同;交替压力下的吸水率与真空吸水率相似,均高于常压吸水率,说明真空压力是促使沥青混凝土吸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鹏 《中外公路》2011,31(6):126-128
罗得岛交通运输部(RIDOT)在道路改建过程中处理带裂缝的路面通常采用铣刨加更换2.5~5 cm的表面层的方法,然而路面仍然过早破坏从而造成RIDOT损失数百万美元.这项研究是为了探求把裂缝控制在表面层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选择不同刚度和厚度的表面层进行分类,按照分类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把面层下临界拉应变值作为引...  相似文献   

15.
纳米表面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粉末加压成型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表层的铜复合材料,纳米表面层的厚度为100μm-200μm,纳米表面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牢固,对制备工艺,纳米表层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纳米表层的致密度增加,硬度增加,压强为1.5GPa压制成型的复合材料,经350℃退火可获得最佳性能的纳米表面层,显微硬度值可达到2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控制等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面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形式及成因的研究,将坑槽分成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以及刚性组合式路面上产生坑槽四种,并对目前的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包括挖补法、填料法、喷补法、热再生法四种修补技术。最后对坑槽修补时的步骤及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坏形式及成因分析,将坑槽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即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根据沥青路面坑槽破坏成因、修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对坑槽修补机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建设对石料的需求量巨大,对其性能要求也较为苛刻。含炭硅质岩尚无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先例。文章针对江西省芦溪县产含炭硅质岩矿石,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其化学成分、微观形态、酸碱性、集料技术指标、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炭硅质岩虽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呈酸性,但与沥青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包括水稳定性)良好。因此含炭硅质岩应可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用集料,而集料酸碱性并不成为适用性的决定性条件。文章研究成果为扩展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集料选取范围做了有益的探索,为相关道路工程的就近取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灌入式复合路面结构设计中所需的路面应力和变形等情况,研究结合弹性层状理论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不同面层组合形式下灌入式复合路面的力学仿真模型,包括:上中面层同为改性沥青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灌入式混凝土、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水泥砂浆灌入式混凝土、上面层水泥砂浆灌入式混凝土+中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等,仿真计算出不同结构类型路面的层底应力、应变和路表弯沉等力学指标.结果显示,与普通路面结构相比,当水泥砂浆灌入层同时作表面层和中面层时,其层底拉应力和路表弯沉分别减少25.7%和50.9%;水泥砂浆灌入层作中面层时,相关力学性能也优于普通路面结构;水泥砂浆灌入层作表面层时,最大拉应力的影响范围要大于普通路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层和中面层均采用水泥砂浆灌入层的结构力学性能最优,为最佳的设计方案;中面层采用水泥砂浆灌入层的结构次之,不推荐采用水泥砂浆灌入层单独作表面层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