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作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试件,按照规范的方法对每一试件分别进行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对混凝土强度和回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混凝土回弹法的专用测强曲线方程。校核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专用测强曲线与全国通用测强曲线基本相同,但精度更高,故可作为本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回弹法检测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强度的需要,以嘉绍跨江大桥为例介绍回弹测强专用曲线的制定。分析混凝土材料、构件施工工艺、回弹仪及混凝土抗压强度4个方面对回弹法测强精度的影响。通过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回弹检测强度的对比试验,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时所得的相对误差、相对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得出该桥海工耐久性混凝土专用的回弹测强曲线,其成果可作为嘉绍跨江大桥海工混凝土强度评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与回弹试验,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混凝土强度和回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抵母河特大桥混凝土回弹法专用测强曲线方程,为该工程混凝土强度质量检测评定提供了可靠的推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和lstopt工具箱方法对青银高速公路济南黄河三桥混凝土构件实测超声波声速值、回弹值和强度值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出该桥梁混凝土构件超声回弹综合测强专用曲线;通过抽样试验验证了该曲线的准确性,为该桥梁后期混凝土构件强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间接的无破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天津市在高强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的研究上还属于空缺。尽管我国颁布了JGJ/T 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但其给出的是全国统一的高强混凝土测强曲线。在地方使用过程中,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甚至非常不准确。在这一实际情况下,本文的研究中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制作了强度等级分别为C50、C60、C70、C80的高强度混凝土试件,用回弹仪分别测试7 d、14 d、28 d、60d、90d、180d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得出数据后,找出最适合的回归曲线模型,得到天津市专用的高强混凝土的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6.
李彪 《公路工程》2016,(4):202-206
中低强度等级高性能化混凝土由于大量掺合料的掺入,导致其表面硬度降低,由于配制技术的改进,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已不再适用。基于室内实验与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已不再适用中低强度等级高性能化混凝土,建立了湖南地区中低强度等级高性能化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工程实例证明其吻合良好。有利于业主、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中低强度等级高性能化混凝土质量的监控,为我国相关规范的修改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归纳和比较国内外混凝土测强技术,讨论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特点及关键,为建立区域混凝土测强曲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某黄河公路特大桥上部连续箱梁C55混凝土结构为工程背景,在大量系统的回弹检测抗压强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回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了传统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回弹值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参照国家规范提供的回归公式并考虑两个变量的函数变化关系,对C55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得到的专用测强曲线线性相关性较好,且利用回归方程求得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强度相对标准差较低,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与特大桥上部结构抽样混凝土回弹检测数据对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实测值与推定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回弹法检测中测强曲线的现场实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适应现场情况的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修正测强曲线。该曲线仍运用回弹值的幂函数形式,与通用测强曲线相比,其交换结果在低回弹值区强度有所提高,而在高回弹值区有所下降,能更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是工程建设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强曲线的拟合精度直接影响到强度检测精度.文章比较了常用测强回归曲线的拟合精度,对回归曲线的拟合精度变化规律、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今后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工作性能.有必要对其进行现场测试研究。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江市特大桥箱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等早期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得出了现场养护和标准养护两种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建立了江市特大桥箱梁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确定了混凝土随龄期增长变化的物理力学参数发展模式.并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超声回弹综合法测试原理,采用浙江交通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原材料和成型养护工艺,制作相当数量的混凝土试块进行非破损和破损试验。并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拟合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fcu-u-R),建立适用于浙江交流工程的超声回弹综合法专用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3.
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针对公路隧道中常用的C30混凝土制备试块,采用不同温度、不同燃烧时间对隧道衬砌试块进行烧损试验;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混凝土试块强度分别随温度与受火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分别通过回弹试验与超声试验分别得到回弹值与温度、波速比与受火时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以上相关试验建立了公路隧道衬砌火灾损伤专用测强曲线,为以后相关试验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曲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之间相关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函数模型的拟和回归,建立了当地幂函数超声回弹综合法地方测强曲线,并验证它的优越性。同时论述混凝土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在几种因素影响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抗压强度,是交通、建设行业标准认可的检测方法之一,操作简易,应用广泛.广东肇庆市多年的实践表明,本地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如果套用部颁规程的统一测强曲线进行换算,有时候容易产生误判,如碳化深度偏大时,结果直接影响对质量的评价,因此,研究本地区回弹检测法的回弹值与抗压强度关系,建立符合本地工程实际的测强曲线,准确推算抗压强度很有必要,意义重大,经立项申请,该研究列入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已通过验收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无损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研究成果较少.成熟度方法是一个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无损试验方法,然而在我国公路行业未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建立水泥混凝土的成熟度-强度曲线,并通过该曲线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合适的切缝时机和开放交通时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强度,且对于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强混凝土回弹仪测强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目前尚无高强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规程这一现状,对强度等级为C50-C100的高强混凝土试块采用HT1000型驾弹仪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的试验研究,得知回弹法可用于对高强混凝土进行检测,通过采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求得最佳强度混凝土回弹仪测强曲线公式,测试精度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以此作为辽宁地区强度分析曲线。通过误差传递理论分析知回归分析所用的反映散点离差规律的各种统计量主要反映了试块的强度离散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未给出钢筋锈蚀后和多年服役两种情况下混凝土测强曲线,基于试验室内快速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和实桥中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强度回弹法和钻芯法试验,分别得到了两种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回弹值和钻芯值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回弹法在两种情况下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适用性,进一步研究了两种情况下回弹法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为钢筋锈蚀后混凝土及长期服役混凝土强度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方冉  陈德鹏  王建民 《公路》2002,(12):110-114
工程实际中应快速测定硅酸盐水泥强度,对于加快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速度,确保混凝土质量,充分合理地利用水泥活性十分重要,根据对承德地区14个品牌的175组新标准水泥的试验结果,研究了1.5h压蒸养护促硬快速检测水泥强度与28d标准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曲线表明,1.5h压蒸养护促硬快测水泥强度与28d标准强度之间的相关性高度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1.5h压蒸养护促硬快速检测和推测水泥强度的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所建立的上述关系曲线适合于进行区域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弯曲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疲劳应变演化的混凝土弯曲强度退化分析方法。基于疲劳应变三阶段演化规律及目前拟合方法的不足,构造了水平S形非线性应变演化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以及参数对模型曲线的影响;通过对常用损伤变量优缺点的分析,在应变空间上建立了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混凝土疲劳强度退化的边界条件与同一损伤状态疲劳应变与弯曲强度必然存在唯一对应关系假定,建立了混凝土弯曲强度衰减方程式,整个过程都用玻璃纤维混凝土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S形非线性应变演化模型涵盖了疲劳应变演化规律的各种类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玻璃纤维混凝土疲劳应变演化的描述,也可在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各种再生混凝土疲劳应变分析中推广应用;基于疲劳应变演化模型建立的损伤演化曲线起初增长较快,中间线性增大,循环比超过0.9时急速增加,具有从左下角至右上角的水平S形变化规律,且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弯曲强度衰减曲线起初下降较快,中间线性变化,循环比超过0.9时又迅速下降,衰减曲线为从左上角至右下角的S形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